樂活APP免費下載
免費會員登記
關於我們

264650707169
歡迎, 訪客
用戶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話題: 退休生活

男性退休後的「最大挑戰」是另一半?女性最大困擾是做飯與家務?​ 6 年 10 個月前 #81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康健雜誌》「2017高齡國際趨勢論壇」已於11月21日圓滿閉幕,來自臺灣、日本、澳洲、以色列的講者,針對全新長壽世代提出美好生活的實踐對策。

講者在「高峰對談」現身說法的人生下半場觀點,是論壇另個精彩亮點,意外呈現「理想退休生活男女大不同」的性別差異,以及男女個別需求的生活解決方案。

男人擔心退休後整天在家,會讓太太不開心!

原本早出晚歸的丈夫終於正式退休,全職主婦怎麼看退休返家的另一半?中國信託個人暨信用金融執行長李玉秋妙喻,應該像是「外來的入侵者」,「畢竟家是太太的王國很多年了!」

他的分析不無道理,朝九晚五的全職主婦地盤突然多了先生天天在家,如果一時適應不過來,「太太臉色會很不好看」,自己的日子想必難過,無怪李玉秋認為「太太是退休生活最大挑戰」,這應該是許多另一半為全職主婦的男性真心話。

隨著退休時間逼近,李玉秋愈常思考如何通過挑戰,他得出結論:「找到值得投入的目標,讓自己保持忙碌」是與另一半的和平共處之道,讓太太漸進適應自己的回歸家庭,可視為另類愛妻宣言。

希望繼續工作 男人退休後的生活與工作平衡

抱持「退而不休」計畫的男性不在少數,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投研部副總經理邱良弼就是其中之一,「我真的不想退休,想繼續做下去。」

邱良弼的主要考量是健康與財務,「什麼都不做真的不是好事」,理由之一是驟然失去規律的生活重心,可能導致病痛、活得更短;其次則是流露理財專家身分的觀點:提早退休會花得更多,「繼續做下去可能是最好的一件事!」

澳洲Walsh Bay Partners財富管理公司共同創辦人艾倫.艾貝(Arun Abey)也表態不會以「傳統方式」退休,並強調退休後的繼續工作,與全職工作截然不同,全職工作為了賺取麵包,退休後則在乎活得有意義,「選擇自己真心喜歡的事」不再為五斗米折腰,兼職或擔任志工都很好,「但就是不要什麼都不做」。

三位男性講者有志一同的退休規劃,剛好呼應艾倫.艾貝論述的財富與幸福感的微妙關係。

艾倫.艾貝引用1949年的一項研究指出:財富賦予的豐富選擇與物質享受,使得幸福感油然而生,但無奈的是,大腦很快就會適應物質帶來的幸福感,快樂也迅速歸零,這只需回想每次購買新手機、新行頭、新車、加薪……的興奮持續多久,就能理解財富的能與不能。

恆久的快樂,來自花時間投入目標或人際關係所產生的意義與成就感。艾倫.艾貝說,生存(survive)是安心的底線,超越底線之後,唯有證明自我價值的成就感(thrive)才令人幸福洋溢,「重點不是如何花錢,而是如何花時間」,而時間寶貴,「一定要用來做熱愛的事」。

男性關心「吃」的安全、營養、健康

吃飯皇帝大,退休後要過得舒心,一日三餐理當不馬虎,吃飽、吃健康、還要吃得快意滿足,滋養身心。

但事實似乎並不如此,政大商學院特聘教授、智融基金會「龍吟研論」執行總監別蓮蒂在2017年8月針對50歲以上族群的線上問卷調查顯示:「吃」是大人生活的第二大困擾,並且煩惱男女有別。

男性最擔心「蔬果看不出有沒有農藥汙染,吃得不安心」,而且「一、兩個人只能簡單煮,很難營養均衡」、「不知道怎麼吃才夠營養,又不過量」也令人困擾,使得不想經常外食的男性陷入兩難。

女性煩惱廚事與家務愈來愈力不從心

男性希望降低病從口入的食安風險、吃得營養均衡、熱量不超標,通常得仰賴另一半下廚。但是隨著子女離巢,女主人也漸漸感覺買菜、清洗、料理工作吃重,特別是「菜色要有變化又要兼顧營養,煮飯有夠麻煩」、「年紀大反應變慢,在廚房煮菜變得比較危險」,最令女性提心吊膽的就是忘了關火、關瓦斯,多半使用計時器、有蜂鳴器的水壺、設定手機鬧鐘提醒自己。

愈來愈做不動的還包括需要爬高、彎腰的打掃工作,每次打掃幾乎都以腰酸背痛收場,家裡也慢慢添購了各式可伸縮的打掃工具,或是請專業清潔人員幫忙清理窗戶、抽油煙機等更費力的家務。

健康男女都關心 但男性憂慮多一點

一般總覺得男性比較疏於照顧健康,調查結果卻顯示男性對於健康的憂慮程度遠遠超出女性!

仔細分析排名居前的幾項健康困擾,隱約顯示成因似乎來自「不願主動求助」的男性自尊,例如占比最高的「看到自己的健康數字異常,卻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改善健康」、名列第三的「量測的結果是數字和曲線圖,看不出我的健康狀況好不好」,以及分列四、五的「就算測量到數字異常,若沒有人知道,就不會來關心我」、「運動過量或動作不對就會受傷,我都不敢亂做運動」,這些憂慮其實只要請教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調查結果多少反映當男性身體不舒服或出現小毛病,通常不會立刻在第一時間就診。

另外則顯示支援系統的欠缺,「身體突然不舒服,我不會自救,也無法通知別人來救我」是排名第二的煩惱;大人也會疏忽吃藥或例行居家檢測,「我常忘記量血壓什麼的,資料不完整就沒有用,健康手環也會忘記戴」,無形中提高健康風險。

男人都去哪裡了?男女活躍程度不同

男性退休後仍保有一貫的獨來獨往,與女性熱中參與各種團體、學習課程或志願服務的活躍有明顯差別。

數字會說話,別蓮蒂所主持的「樂樂活大家講」線上調查,男女開講的比例差距懸殊,女性上線填答人數占比為70.5%,男性只有29.5%,繼續保有不輕易表達自我的男性本色。

資料來源:大人社團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後擁有八萬小時的第二人生,你想做些什麼呢? 6 年 10 個月前 #82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回歸便利的市中心也好,開始田園生活也無妨,我推薦在嶄新的地方展開退休後的第二人生。然而,假使只將快樂寄託在孩子、孫子或友人們的來訪,這樣的老年生活也未免太過寂寞了些。」

寫下二十項老後想從事的活動

2015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女性為87.05歲,男性為80.79歲,兩者皆刷新過往最高紀錄,平均壽命達80歲以上,意味著退休後擁有十五到二十年的第二人生。如果一天能自由使用的時間為十二小時,計算下來二十年約是八萬小時。

「從工作中解脫!你有八萬小時的第二人生可以自由使用。那麼,你想做些什麼呢?」

這是我每年在經營塾授課時都會問的問題。

有許多人認為,不去考慮退休後的生活是一種美德,這的確很像日本人的作風。當然,「想做一直忍著不做的事情」的人也不在少數。無論是高爾夫或釣魚,對於雖然很喜歡卻無法自由去做的事,想要盡情體驗個夠。然而,退休後從事過往打算在閒暇時投入的活動,因而心滿意足的人,我卻從來沒見過半個。總的來說,每天打高爾夫真的能持續打二十年嗎?連繳交會員費用後就幾乎等於免費的課程,反覆進行個三天也會覺得膩。就算再怎麼熱愛釣魚,每天釣魚終究會感到厭煩。

雖然我說「試著寫下老了以後想從事的活動吧」,但大部分的人只能寫出七、八項,這樣是不夠的。最起碼也要寫下二十項想從事的活動,不這麼做的話,第二人生的八萬小時就太浪費了,這是我基於經驗法則提出的主張。必須要考量到在春夏秋冬、早中晚、晴天雨天,分別要做些什麼讓自己快樂的事。

具體來說,一個人從事的活動要列出十項,與其他同伴一起從事的活動也要列出十項。有一同行動的夥伴,能夠讓活動更為持久,帶來和單獨行動時不同的步調。

接著,將一個人行動和與同伴一同行動的十個活動再切半,分為室內可以進行的活動與室外活動。室內的休閒活動不會受天候所影響,即便體力衰退也能持續。而室外的休閒活動,建議依不同的季節及運動量,準備幾種不同的備案。

在這世上,有許多事情五十歲的時候能辦得到,但六十五歲的時候就無法達成。覺得「退休後能輕鬆做到想做的事情」,這樣的想法可說是大錯特錯,如果不做任何準備,屆時無論是精神或體力都無法配合,也沒辦法馬上找到一起同樂的夥伴。所以,如果退休後有想做的事,從現在立刻開始安排才是正確的想法。



抓住重點,充實你的第二人生

我在《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中,提及上班族要如何準備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身為上班族,到了五十歲時,已經能夠明確預見自己的未來,是否能成為公司中了不起的人物,甚至成為社長等等。待在所處的公司是否有光明的前途,或者在其他公司更能實踐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環顧周遭環境,答案便能了然於心。

如果步入四十歲後半,仍然無法在組織當中嶄露頭角,之後無論怎樣等待,都不會等到崛起的機會。無法出人頭地的事實已經昭然若揭,只有當事人(或其配偶)仍然期待有朝一日能重返榮耀,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了。

五十歲左右的上班族,如果不正視直逼眼前的現實,就無法選擇如何迎戰人生下半場。既然在五十歲時不得不做出選擇,從二十歲、三十歲左右便應該要思考這個問題,這是我於《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中的論點。

以日本企業來說,至少有件值得慶幸的事,那就是對於未能在公司取得亮眼成就的員工,仍然會讓其待到退休,並給予兼職員工所望塵莫及的穩定收入。雖然現在公司重組的風險比以前高出許多,但只要能夠抓緊公司這條繩索,即便是「職場窗邊族」,也能得到相當程度的薪水。

既然已被排除在飛黃騰達的道路之外,以無名英雄之姿,盡力回報公司的恩情更顯得重要。將指導後輩的時間排在優先順位,如果擅長技術領域,便兢兢業業地建置尚未完備的系統或資料庫。活用自身經驗,無論是人才或是系統,花上五年、十年加以建構,或許能夠留下對公司有所幫助的資產吧。

然而,如果能聚焦在重點上,更能充實第二人生。將自己的人生藍圖納入規劃範圍,而在公司度過的時間便盡力做個幕後英雄。要說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改變,在屆齡退休那天,從聚集自身周圍的員工數量便可窺知一二。

在職場上的小型送別會,會對退休員工表示「實在是受您照顧了」的人有多少呢?從這樣的人數便能反映出這位幕後功臣的功績,以及他是否培育出優秀的後繼人才。如果在公司工作的最後一天,後輩們都一個勁地說:「不好意思啊,前輩,之後還有預算會議,所以沒辦法參加送別會呢!」之類的話,像這樣的退休員工,早在十五年前,就沒有為工作生涯選擇正確的道路。

即便無法成為公司中的一號人物,但默默為公司盡力付出、關懷他人遇到的困難、主動提供意見的人,自然而然會為自己開拓新的道路。比方說若對往來的業者提出經營建議,或許對方會表示「退休後請來本公司服務」,或許就因此獲得了成為董監事的機會。

假使被排除在升遷名單之外,又什麼都不做,繼續靠公司的死薪水度過這十五年,真的會讓自己孤獨地退休。過了五十歲仍然想像著「或許還有發跡的機會」,但卻以死皮賴臉的態度工作,周圍的人也會逐漸遠離。從屆齡退休的日子倒推計算,從退休的十五年前開始,便要決定以什麼態度面對剩餘的公司生涯,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美國人大約從四十歲左右,便開始計畫老年生活;三十幾歲時也會不時在休假期間從事家族旅行,如果遇到打從心底覺得中意的地方,便會在當地購屋。

比方說,位於南卡羅來納州(State of South Carolina)的基窪島(Kiawah Island),是全美頗負盛名的渡假勝地。沿著風光明媚的海岸,林克斯高爾夫球場座落此地,鵜鶘成群翱翔於天空,可說是最棒的景點。崖上別墅林立,如果對此地滿意,可以買下此處的房屋物件。在一般的情況下,當然會需要貸款,但是將買來的別墅交給管理公司出租,經過二十年,也就是差不多在六十歲的時候便能將貸款還清。

此時,將長年居住的芝加哥近郊房屋售出,遷居到別墅,售出芝加哥房屋所得的價金便可以作為存款。對於美國人而言,他們將不動產視為存款,只要仔細維護,即便屋齡達一百年左右,價值仍會持續上漲。所以許多人與其存款,更傾向持有眾多不動產,並配合自身的老年規劃。即便是貸款購買,但如果交給管理公司管理,幾乎不用再負擔現金的支付。

當然,對於別墅的主人而言,出租期間無法自由地使用別墅,但各州皆有制度規定,若每年居住約兩周,便不會喪失租稅優惠。如果每年住在別墅裡一到兩個禮拜,即便在退休後才移居過去,也像是回到已經住慣的社區。

這不是只有財力過人的大老闆才能做的規劃,而是公司部長、課長等級的員工為自己所做的安排。從三、四十年前開始這麼做的人逐漸增多,退休後賣掉北部的家,移居到南部已經成為固定的模式。人生規劃和財務規劃一致,在美國可說是一種常識。



沒有準備到這樣程度的人,退休後可以進入退休人士社區。退休人士社區讓已退休的健康高齡者能夠在其中活動與生活,當中備有各式各樣的設施。此類設施在全美十分普及,有退休天堂之稱的加州「拉古納伍茲」(Laguna Woods)便是其中有名的例子。一萬八千名高齡者在二千一百英畝(約二百五十萬坪)的廣大區域生活,入口設有管制閘門,只有會員才能進入,治安也十分良好。

像這樣進入退休人士社區生活,即便沒有特別準備就進入了人生下一階段,也能遇到許多境遇相似的同伴。售出自己原先居住的房屋,再將所獲得的款項貸予他人,如此一來便能付得起入住的費用。

將希望寄託在子女或孫輩的老年生活

長久以來, 我持續思考如何讓日本人過著快樂的退休生活, 終於想到了一個例子。那便是於千葉縣稻毛區設立的退休人士社區「 稻毛Smart Community」,在這裡生活的退休人士已經達到五百五十人,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懷疑,實際人數可能比這個數字再多上一百人。現在有很多人來此見習,也有些表示「好想來這裡生活」,決定住下來的比例也很高。

大家在入住後便開始各式各樣的活動,除了該社區準備的活動外,自主式的團體活動也很多,與許多同伴從事各項運動或文化活動也讓人樂在其中。人生開始真正地變得忙碌起來。由於這裡備有早晚餐,得以從每天準備餐點的程序中解脫,社區距離成田和東京迪士尼也很近,能夠帶著孩子和孫輩輕鬆地遊玩。

關於日本人的老年生活,其中有一個特徵,就是大多數人想在已經住慣的家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但既然死後終究會到天國去,應該更自由地思考在這之前所居住的地方。

比方說,如果繼續住在因應經濟快速成長而開發的衛星都市,這可說是最壞的選項。隨著子女紛紛離家自立,只剩下高齡者居住的城市將因而失去活力,住家附近缺乏文化氣息,兒女和孫輩也不會來拜訪。況且,即便妻子在住家周遭的生活圈中結交朋友,但丈夫卻沒有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如果以這樣的生活型態迎向晚年,丈夫只能成天黏著妻子不放。做妻子的難免會抱怨:「你這人真煩啊!」夫妻的感情隨之惡化,甚至導致熟年離婚的結果。



回歸便利的市中心也好,開始田園生活也無妨,我推薦在嶄新的地方展開退休後的第二人生。由於居住環境的不同,行動範圍將有所變化,還能結交到不同的朋友。假使只將快樂寄託在孩子、孫子或友人們的來訪,這樣的老年生活也未免太過寂寞了些!

為此,我們必須從三十歲左右便開始計畫,四十歲左右則同時進行人生與財務規劃,找到老後想做的二十項事情。如此一來,在過了五十歲後,便能著手進行最後的準備。

重點提示:

1.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可以在五十歲的時候辦到,但六十五歲的時候就無法達成。若覺得退休後能輕鬆做到「想做的事情」,這樣的想法可說是大錯特錯。

2. 如果不做任何準備,屆時無論是精神或體力都無法配合,也沒辦法馬上找到一起同樂的夥伴。所以,如果退休後有想做的事,從現在立刻開始安排才是正確的想法。


(摘錄自大前研一《全球趨勢洞察》)

資料來源:大人社團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幸福退休人生 要先具備這「五老」 6 年 10 個月前 #83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hiking600.jpg

  • 很多人說,要擁有幸福的「退休人生」,一定要具備以下「五老」:老伴、老友、老本、老居,和老身,然而我卻認為這些都太被動、太消極,好像如果不能牢牢抓住,晚年就會非常淒涼。誰說老來就不能有「新」意?

老伴

我當然不是在鼓勵大家拋棄老伴,去追求一段黃昏之戀,而是說千萬不要老夫老妻整天膩在一起。到了第三人生,夫妻已經牽手度過二三十年,年輕時熱戀的感覺,應該早就被家庭生計、子女教養等等責任消磨得差不多了,此時能相敬如「賓」已屬不易,只要不是相敬如「冰」、如「兵」,就要心滿意足了。

日本有一度很多婦女在先生一退休之後,就立刻提出離婚的要求,但現在他們用「卒婚」來維繫原有的婚姻關係。「卒婚」一詞取自「卒業」,也就是要從婚姻中畢業,進入下一個階段:各自開創並擁有屬於自己的社交圈,但仍維持著原有的家庭生活。這樣做,才不會經常要勉強彼此參加對方的聚會,而且也因為參加不同的活動而會產生很多新的話題。以我為例,我因為寫作而認識很多新朋友,太太則因為參加社區舞蹈班而結交了很多新閨蜜,都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多采多姿。

老友

沒有老友的相互打氣、打屁,第三人生肯定會很寂寞。老友相聚,真有談不完的年少豪情,甚至還有很多陳年八卦可以彼此吐槽,但久了之後,這些話題終究會因為不斷重複而漸趨乏味。最近我真的有點厭倦參加同學會,因為大家都上了臉書,每個人的近況都不斷更新,導致真正見了面之後,彼此關心的熱度卻明顯降溫了很多。

第三人生一定要努力結交新朋友,才能讓生活因為有了新的視野而更加豐富。新朋友哪裡來?至少要走出家門才可能認識啊!所以在第三人生,絕對不能讓自己成為宅男、宅女。我在之前的文章曾提到,跟團旅行最容易交到新朋友。我和太太在近幾年的幾次出國旅遊中,至少就交到二三十個新朋友,回國後還會繼續相約出遊、露營、聚餐。此外,透過共同的興趣與學習,也是交新朋友的重要管道。

老本

這兩個字會讓人誤以為絕對不能做任何投資,因為萬一虧損就會吃掉好不容易存下的退休生活費。投資當然有風險,但如果緊守著老本,就會產生「萬一花光了退休金卻還沒走,怎麼辦?」的焦慮感,然後就不敢開心花錢,又怎能有較好的退休生活品質?

只要選定每年都有穩定配息,而且絕對不可能下市變壁紙的股票,其實就不用擔心自己承受不起投資所帶來的風險。我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幾乎只買「元大臺灣50」這檔台股最具代表性的ETF(指數型基金),讓我投資非常安心,因為不用選股就不會焦慮,而且每年都有不錯的獲利率,我甚至還因此寫了很多本書,來分享這個既簡單又安穩的投資經驗。

老居

進入第三人生,如果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除非你有幾千萬的存款在身,否則很難不成為「下流老人」。但是,就一定要終老於這間老宅嗎?或許我們可以有更開闊的思維。臺灣每個縣的最大城市,其實生活條件都已經非常接近,因此我們不該排斥換個地方居住。

例如把臺北市的房子賣掉,然後去臺中、臺南,或花蓮買房子搬去住,立刻就能多出好大一筆錢來過更舒適、更闊綽的生活,這其實是最簡單的「退休理財術」。如果你希望有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考慮輪流到每一個大城市租房子,然後long stay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把那裡玩透透。若要long stay,請千萬不要把老宅賣掉喔,因為還可以和銀行辦「以房養老」,充分發揮老宅的財務價值。

老身

這是「五老」中唯一不能有「新」意的,也就是體能已經不堪負荷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勉強自己能回春。不過,要活就要動,所以生活絕對不能過於懶散。我這一年來,只要沒碰到下大雨的天氣,都盡可能達成「一天走一萬步」的目標,具體成果就是能完成大陸黃山的健腳之旅。

定期健康檢查絕對有其必要性,如果已經需要定期、長期服藥,也不要排斥。人的壽命終有結束的一天,因此當然不該讓人生最後階段在痛苦中渡過。除了平日小心照顧自己的身體之外,也請事先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屆時即可不必再做無謂的治療,讓自己有尊嚴地離開,才是幸福的一生。

資料來源:今周刊
最後修改原因: 6 年 10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幸福退休人生 要先具備這「五老」 6 年 10 個月前 #84

  • BBIRD
  • BBIRD's Avatar
  • 離線
  • 初級會員
  • 文章: 16
  • 收到的感謝: 1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歎世界 百幾萬就夠? 不為子女窮忙 量力而玩 6 年 10 個月前 #85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登陸」背包客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陸振輝選擇六十歲即退休,但對於旅行,只要有體力,永不言休。(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市面上有不少教人退休的書,不過主力都是教投資,做到錢搵錢,退休生活自然更美好。近年流行一開二、二開四的買樓策略,目標再進一步,教人靠收租,做到財務自由,躋身人生勝利組,隨時退休,活得更好。

真正教人適應及享受退休的著作,相對冷門。

最近,陸振輝以「聽琴的牛」之名,出書教人真退休,行動代號是《退休做中產──你也可以很優游》。退休都可以做中產,有收入的打工仔,日子應該過得更優游吧?

答案,是肯定的。

教打工仔退休做優游中產,這位「教主」是何方神聖呢?

「最好瀕臨破產上天堂」

陸振輝今年「登陸」,六十歲即宣告退休;退休前,他是某校校務處管工,自稱讀書少,但向來興趣多、主意多,講到退休,他沒想過靠政府或者阿女養,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最好做到瀕臨破產上天堂。

至於中產退休基金,竟然,他自信滿滿的說百幾萬就夠...

資料來源:明報
最後修改原因: 6 年 9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移民 -台灣 6 年 9 個月前 #86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移民台灣退休? 台人認為養老準備金要有417萬



近年不少人想移民台灣,如果要在台灣退休,要準備多少錢呢?有人力資源公司調查顯示,台灣上班族認為至少要有1,602萬元新台幣(約417萬港元)才敢退休。

要有1602萬台幣 連醫療健康費用

中央社引述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台灣少子化淡化了「養兒防老」的思想,加上年金改革令上班族感到不安,因此認為計及退休金、積蓄與可動用資產,需要1,602萬新台幣養老準備金。

根據台灣行政院主計處資料,2015年平均退休年齡是58.1歲,而台灣人均壽命為80.2歲,即是說退休之後還有大約22年生活要過,受訪者希望每個月可以運用約6萬元新台幣(約15,610港元)。


台灣人由退休年齡至死亡平均約有22年,但由於少子化影響,「養兒防老」的觀念漸漸淡薄。(中央社)

91.7%受訪者退而不休 76.3%想兼職

這筆錢不單止要維持日常生活,還要用來應付疾病等難關。不過,要儲到這筆錢並不是易事,因此多達91.7%受訪者都表示會「退而不休」,繼續工作維持收入,當中76.3%希望從事非全職工作。

然而中老年人士求職並不容易,受訪者認為可能面對的問題包括:「企業接受度差」(50.7%)、「被嫌老」(48.6%)、「體力大不如前」(38.3%),以及「企業不想成為揹老族」(32%)。
不過,其實有部份企業較歡迎中老年員工,連鎖魯肉飯店鬍鬚張的董事長張永昌表示,中高齡員工情緒成熟度高,人生閱歷豐富,對人會特別親切、貼心,有助創造「有溫度的服務業」。

移民台灣4條路 可創業申請居留權

香港人要移民台灣,除了技術移民之外,可以申請台灣升學移民,近年更取消了最低工資的規定。除了學歷之外,技術移民還會評核工作經驗、特殊專長等,如果受聘於政府政策支持的企業,亦可加分。

另一方法是在台灣創業申請工作居留,營運資金無最低要求,公司必須證明每年營業額達300萬新台幣(約78萬港元),或每出支出100萬新台幣(約26萬港元),或聘請3名台灣人工作即可,如取得國內外專利權也可申請,居留資格每5年評核3次。


有部份台灣人選擇退休後創業,尋找人生「第二春」,例如新竹這對退休夫婦就創辦自己的烘焙店。(中央社)

投資156萬移民 連退休金共573萬

最後是投資移民,金額為600萬新台幣(約156萬港元),首先會得到居留權,滿足一定限制之後就可以申請定居。如以此方法移民,加上上述退休準備金,總共要準備573萬港元。

文章來源:香港01
最後修改原因: 6 年 9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移民 -台灣 6 年 9 個月前 #87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退休移民最佳選擇

 香港人,十之七八曾經移民,又或有移民念頭。我是過來人,對朋友的忠告—切勿衝動連根拔。最佳方法,先「同居」!意即,先到目標城市,選擇最惡劣天氣的季節住三個月,真真正正考驗自己對當地的「愛」,肯定後再「結婚」。

  走遍美加澳及中國所有城市,小弟得出的結論,退休港人最理想的移民城市,是大台中。

  過去三年半,我走遍台中市、彰化、苗栗、南投,充分體驗大台中生活形態,今年更出版了《肥碌食住遊台中》。親身經歷,肯定這裏是移民首選之地,尤其適合香港退休人士。優勢包括:


三年半走遍大台中的心血書

(一)近香港—只飛一小時多,班機頻密,機票廉直,恍似住在珠三角般方便。

(二)語言無障礙—同文同種族同語言,用繁體字。

(三)資訊自由—不似在內地般受資訊限制,一上網,即可搭通全世界。

(四)民主法治—香港人重視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台灣基本上有齊。

(五)位置優勢—地理方面,台中因處臺灣中心,無論到臺北、台南或台東,皆可一小時高鐵抵達,一小時高鐵圈令台中人可充分享受台灣的一切。

(六)安全—沒有恐襲危機。兼且,台中有一個天然屏障—中央山脈,既可檔住太平洋來的颱風,同時,壓著底殻,吸收太平洋板塊地震的力度。全年氣候怡人,不會過冷或過熱。

(七)醫療優勢—公共醫療收費不單廉宜,兼且質素高,任何檢查排期皆遠比香港快。

(八)生活廉宜—香港人捱得最傷的是樓價。在台中,一個八百呎三房兩廳連車位的優質大廈單位,只二百多萬港元。此外,衣食交通,全部只約香港消費水平的一半。



(九)生活享受—愛好文化藝術者必大樂,因有台中國家歌劇院全年提供頂尖演出。愛大自然者則有無盡優美高山可欣賞。


台中國家歌劇院


美麗的山景

(十)口福不淺—大台中山區全年有各種新鮮水果收成,美食多不勝數,足可滿足任何為食鬼。

  最重要,移民臺灣,香港人大部分皆可負擔得到。因只要投資六百萬台幣(港幣一百五十萬元),哈哈,只不過是一個車位的價錢,就可申請。兩個月內批出居留證,住足兩年,就可正式申請護照,成為台灣人,享受一切福利!

Text: 曾智華
文章來源:經濟通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生活 6 年 9 個月前 #88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退休生活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故事】3個可在2018年時退休的跡象 6 年 9 個月前 #89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Dr. Phoebe翻譯 (原文作者:Elizabeth O』Brien)

許多人在決定何時退休時會配合他們的里程碑,比如在這裏工作35年、已經65歲、或是已經存到$100萬美金。不過除了數字之外,你也必須在經濟上和精神上準備好。你或許已經肖想能退休多年。以下列出三個你終於能夠退休的跡象:



你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你知道你要從甚麼退休,但你知道你退休之後要做甚麼嗎?你需要一些活動來塞滿你的生活,而你的計畫也該給你的人生一些意義。工作帶給你抬頭和認可,因此在離開工作之後,許多人往往會遭受到失去自我的空虛感,SunTrust Bank的資產規劃負責人Joe Sicchitano說道。找尋你身邊可以當志工的機會,會給你歸屬和認同感。

不過也別一下衝的太快。許多退休的人,因為擔心一下子時間空出來太多,每天把時間塞滿,好像工作一樣,也不是明智的選擇。先找一兩個你有興趣的活動,並利用幾個月的時間去調適,如果你還有精力或時間去增加的話,再慢慢的一個個活動慢慢的增加,一直到你找到對的平衡點。


你存夠了錢
許多專家指出,擁有一大筆主觀的錢(比如130萬美元)遠不及決定你退休後每天的花費為多少。一個計算退休後支出的簡單方是用你目前每年的支出,然後乘以25。比如說,如果你一年的支出為$75000美元,你會需要188萬美元的退休金過活(假設你活25年的話)。而在將這個金額減去國家會給你的福利,剩下的就是你必須存下的退休金,Brett Anderson,一個理財規劃師指出。


許多專家也指出,其實退休後的支出非常穩定,除了必須考量貶值的情況之外。早退休的人通常會花多於的金額在玩樂上面,而晚退休的人則會花多於的金額在醫療費用上。你的支出並不會比你在工作時少太多,因為醫療費用會取代玩樂的費用。除此之外,醫療費用也上升的飛快,大約一年5%或6%左右,而這些鉅額的花費也會在年紀老邁時逐漸攀升。

資料來源:熱新聞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掌握3原則 在最佳年齡退休 6 年 9 個月前 #90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無論創業、打零工或享受清閒,為生活做好規畫,退休較可能過得滿足快樂。(Getty Images)

哪個年齡退休最好?這是無數員工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找出正確的退休年齡並非易事,因為每個選擇都有後果,但是在你考慮退休年齡時,不要忘記三大原則:

1.存夠錢才退休:年齡介於56歲到61歲的美國家庭,平均存了16萬3577元。但是這個年齡層的中位儲蓄,卻只有區區的1萬7000元。決定何時退休,你需認真考慮想過的生活方式,然後確保你的積蓄可支持這種生活方式。例如到了66歲,你有50萬元的退休儲蓄,但是你發現維持想要的生活方式,實際需要接近60萬元,如果你按部就班,就必需繼續工作幾年才能補足金額。

2.考慮自己的健康:就像財務左右你的退休年齡,健康也應有相同的重要性。例如,如果你因工作的關係而健康受損(通勤疲累或壓力太大),那麼也許應該早點退休,再來調整生活方式做為彌補。但若你熱愛工作,健康也沒問題,晚點退休回報更大。持續工作不僅有助財務,不工作可能影響精神健康,退休者得憂鬱症的機率比員工高40%。

健康也應是決定你何時申請社安金的因素之一,健康不佳就提早領。

3.規畫好退休生活:不論年齡,退休要有務實計畫,想好如何消磨時間。如果你的目標是創業,確保構想行得通,退休前就打下基礎,退休後就可馬上投入新事業。如果你打算打零工,不僅為了付帳單,也讓自己白天有地方去,那就做好功課,打聽地方商家是否雇人。若你樂得清閒完全不再工作,列出想做之事的具體清單,例如旅行或到學校上課。為生活做好規畫,你的退休較可能過得滿足快樂。

資料來源:世界日報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掌握3原則 在最佳年齡退休 6 年 9 個月前 #91

  • Jonathan Liu
  • Jonathan Liu'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382
  • 收到的感謝: 17
謝謝分享,好有用。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而不休】窮人先打一世工?調查:收入越高越遲退休 原因係… 6 年 9 個月前 #92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有錢邊個想返工?
一直以來,返工像一個窮人困局:因為無錢,所以返工。來到近代,更加「進化」為愈窮愈要做,愈做又愈窮的情況。但研究發現,不是只有窮人才要「打死一世工」,其實一班頂級有錢佬,更愛一世返工做到死。



愈有米先愈鐘意返工?其實不難理解,李嘉誠都話90歲先退休啦。(資料圖片)
40歲退休環遊世界?閘住!70歲先好講!

一項調查發現,原來美國揾銀最多的超級有錢佬普遍沒有退休打算,不少人覺HK01
至於年薪10萬美元,即是年揾78萬港元,月入6萬5的「中等有錢人」,則只有6%想自己做到70歲,大部份人都覺得65歲是適合的退休年齡。

愈有「米」的人愈想做到老,其實不乏調查指出這個現象。來自Barclay's Wealth的報告就指出,有54%的美國百萬富翁想退休後繼續工作,宏觀去看,調查中全球有6成千萬富翁更說無論去到幾歲,都想返工工作!最有錢、最有能力支撐退休生活的「人上人」,分分鐘也是成世人工作時間最長的一群人。

有錢人退而不休的原因當然不是「低端人口」無錢開飯這種低端原因,分析認為有錢人多半做生意,部份人可能因為公司不能「無首」,企業不能沒有智勇雙全的靈魂人物因而「行唔開」,無法將工作放手,因此不是不想,而是無法退休;也有認為這群頂尖賺錢機器因為太熱愛事業,成世人瞓身工作,令返工已成為生活全部,因此根本無法過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

(綜合報道)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人口老齡化 中國研究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6 年 9 個月前 #93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中國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人民日報撰文,表示要全面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其中一項是研究出台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尹蔚民發表文章〈全面簡稱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必須全面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及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結合的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社保要做到「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

另外,要進一步規範職工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政策,健全參保繳費激勵約束機制。同時逐步建立待遇正常調整機制,統籌有序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做到「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基本要求。

人社部表示,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計劃,包括城鎮職工基金養老保險制度。(新華社)

彈性延遲退休年齡 去年曾稱會分步實施

最大爭議的一項,是延遲退休年齡。早在《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就提及,會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

去年人社保曾指出,延遲退休政策會分三步走,一是在實施上會小步慢行、逐步到位。二是區分對待,分步實施。三是會在之前做及時的公告,也會在方案出台前廣泛地聽取和徵集意見。


HK01
最後修改原因: 6 年 9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正值壯年的我,早已啟動退休進行式! 6 年 9 個月前 #94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從小父母師長不斷耳提面命,告訴我們要用功讀書,考試高分才能上好學校,讀好學校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幸福快樂。考試要想高分,就是要訓練自己能夠很快寫出標準答案,多年訓練下來,不知不覺養成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以為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標準答案。

可是我們卻忘了,考試的確有標準答案,但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並不一定因為你賺了多少錢就會快樂,職業多高就會幸福,或是對社會多有貢獻,人生才有意義。

我們自己幸不幸福,快不快樂,人生有沒有意義,跟那些可以量化的數字一點關係也沒有,那麼,我們究竟如何才會覺得真正的幸福呢?

研究與調查發現,一個人的幸福感真正來源在於他能不能把時間花在自己在乎或自己看重的事情上。人類的渴望與追求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財富、名聲、地位和權力;第二類是朋友、家庭、事業或志業;第三類是知識、藝術、大自然或宗教。

每個人在乎的東西都不一樣,沒有什麼是非對錯或價值高低的認定,每個人就是不一樣,當我們能把自己的時間盡量投注在自己看重的事物上,就會覺得幸福快樂。

因為有這樣的體會,我這些年做的事情大概都是我喜歡的、我在乎的事,所以我覺得我是幸福的。

其實這幾十年來,我的生命重心都沒有改變,若用一個具體的象徵,那就是門!「閉門讀好書,開門迎佳客,出門尋山水」,讀書、交朋友、大自然,這三者是我最看重的事務,就像我的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我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

也因為如此,這些年我益發瞭解到,臺灣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人口結構的迅速改變。由於平均壽命延長,戰後嬰兒潮陸續邁入老年,再加上這十多年非常嚴重的不婚或不生現象產生的少子化,在這三個因素加乘之下,臺灣社會老化的速度,恐怕是世界第一。

政府的財政能順利支付龐大的老人年金或退休金嗎?健保經費能支撐老年人口的醫療費用嗎?社會產業與硬體結構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調整成符合老年人生活所需嗎?我們的安養與長期照護的人力準備好了嗎?

我個人覺得,絕對無法期待財政愈來愈困窘的政府能夠照顧我們到終老。我們必須自力救濟,在來得及的時候,將能夠運用的資源投入在對的地方,十年、二十年後,才能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與生活,甚至行有餘力幫助年輕人,照顧晚輩。

首先我們要調整心態,面對這個全新的超高齡社會,要以新的眼光看待退休這件事。因為營養與醫療的進步,以前六十五歲退休後似乎就是整天無所事事、頤養天年,但是今日的六十多歲往往耳聰目明、活蹦亂跳,絕對可以跟四、五十歲的壯年人一樣,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中年時也許要支付各種貸款,要扶養孩子,這些責任與負擔難免耗費我們許多時間與精神,所以當孩子漸漸長大獨立自主後,我們的收入付完固定開銷還有結餘時,就得開始為未來的自己而預做準備。

準備方向有三個,首先當然是金錢理財方面,第二是養生保健,第三是老朋友。

究竟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過退休生活?答案因人而異。對我來說,因為我生活簡單,物質欲望不高,加上不太願意花心思理財,所以除了付自宅的房屋貸款,從很年輕時就單純地繳付定期定額的保單,算是預先儲存自己的老人年金、退休金,年老之後每月有這一筆保險公司給的錢,再加上或許還會有政府老人年金,我也就不太擔心年老後的日常開銷。

第二重要的退休準備是保持身體的健康,不要等到身體有問題時才開始吃各種保養品。我個人還主張盡可能吃在地的有機食物,一方面支持在地產業,對環境好,也對我們的身體好。

最後,也是我們最常忽略的退休準備,就是貯存一些擁有共同生活經驗與回憶的老朋友。當我們沒了工作負擔,有了大把時間,也有足夠的錢吃穿,快樂與不快樂,最關鍵的就是身邊是否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當然,人生任何時候都可以結交新朋友,但是總覺得朋友一年就是一年,不一樣,否則當我們回憶當年時,新朋友會認為我們老是提當年勇,甚至倚老賣老,只有身邊有共同經驗與回憶的老朋友,才能夠非常自在地聊天抬槓,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對生命的意義感是很重要的來源。

要有老朋友,當然要從年輕時就開始認識。雖然在工作職場上會認識許多同事、客戶、一些直接或間接的「關係人」,也就是所謂的「人脈」,但是因為工作而認識的人,難免會有利害關係和隨之而來的壓力,我比較喜歡參加公益團體,在為社會義務付出的過程中結交志同道合的伙伴,這些同樣熱情良善的人當然值得成為終生相伴的好朋友!

也因此,我在三十來歲時與朋友們一起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希望能為我們的後代子孫留下美好的自然環境。在這二十年裡,我投入了幾乎工作之餘的所有時間,卻也從大自然裡獲得了許多個人身心靈的成長,同時認識了一大群一起努力的好朋友。

當年還是青壯年的我們,現在也即將面臨人生的下半場,創會的老夥伴陸陸續續卸下志工幹部的職務,我們也開始了另一場更緩慢、更自在、更隨興的臺灣漫遊,打算用腳一步一步走進臺灣各鄉鎮,踏遍美麗的自然步道。當然,在這過程中,我們也願意關心或協助在地的民間公益團體。

我們也開始著手規劃年紀更大一點時適合的理想住家,不必太大,但必須是有電梯的無障礙住宅。當老朋友一起住時,只要公共空間大,自己的房間就不必留客廳、餐廳,因為大家也不期待兒子、孫子未來能陪在自己身邊終老,所以整個居住與生活的硬體設施也要用全新的眼光來思考。

全文閱讀:大人社團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Young Old】女性才有的病症——退休老公症候群 6 年 9 個月前 #95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第一次看到「退休老公症候群」這個名詞,以為是說笑,沒可能這樣政治不正確,什麼病症只發生在一種性別身上?這病症千真萬確,二十多年前日本科學家證實,老公退休之後,超過半數日本女人患上情緒低落、抑鬱、失眠等症狀。直覺上,日本男人特別「大男人」,自尊心超強,退休後一時不能適應,做出不合理行為,導致婚姻問題,因此這病症主要發生在社會地位較低的日本女人身上。然而,過去二十年,這名詞昂然進入男女非常平等的歐美國家的日常詞彙,退休男人對女人的身心健康的而且確構成威脅......

全文閱讀:香港01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一百種生活】人到老年好好過 6 年 9 個月前 #96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 身邊有一位朋友在廣告圈打滾了好幾年,月入3萬多元不算低,卻是典型「月光族」,薪金全都花費於過眼雲煙的潮流物品,即使大堆卡數臨門也要立即到手。若干日子後問題漸漸浮現,這些東西他根本沒用到兩次。長路漫漫,我們決不要浪費青春在抵債上,面對社會物價失控飆升,我們應進一步開放理財思維,趁早為退休生活作準備才是上策。

強積金迷思 持開放投資態度

說起通脹,這令我想起父親常說一句「怪道理」,當你將現金存入銀行戶口,它會變得愈來愈少。假設每年平均通脹率為3.5%,眼前的100萬元在20年後卻下降至不到50萬元的「購買力」,若以樓市及租金作指標,自會輕易感受到箇中驚人之處。根據去年年底康宏委託港大進行的民意調查,普遍逾8成人低估了退休後支出,他們預期每月開支約1.26萬元,與統計處研究退休住戶人士的2.26萬元真實費用作比較,差距竟達一半。理性地拿起計數機計計,以標準兩口子家庭居住於一個500萬元的單位為例,基本管理費3,000元,水電煤膳食共佔逾萬元,緊接難以預測的醫療開支,單靠傳統積蓄,恐怕力有不逮。




有趣是坊間總愛人云亦云,流傳著海量所謂「投資方程式」,例如至今很多人還認為單靠強積金就能解決以上問題,但低收入人士供款不多,高收入人士供款亦設有上限,6萬元等級的連同僱主部分也只有3,000元,加上強積金對沖機制及投資因素,成效大打折扣。另邊廂政府又即將推出65歲公共年金計劃,以一筆過存入100萬元計算,投保人每月最高可獲5,800元固定收入,但人生會有幾多個10萬元呢?


若希望跟家人享受自主生活,建議盡早為退休財富管理作出深入規劃。

畢竟每人也有各自的背景狀況,而康宏便特意提供一站式度身建議服務,亦承諾在任何情況下均保持中立態度。除保險、貸款和資產管理外,當中亦包括近月最常談論到的「私人年金產品」,好處是入場門檻比政府公共年金更低,彈性隨即提高。誠實面對自己的需要,及早未雨綢繆,善用時間和年輕本錢,退休不一定是65歲後的事情。

全文閱讀:香港01
最後修改原因: 6 年 9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在德國,我們為什麼可以優雅老去? 6 年 9 個月前 #97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在德國,「老去」有無限可能,老去的人可以是優雅的、溫暖的、求知的、酷的......他山之石,可攻玉否?如何應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一直是我們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而作為全世界第二「老」的國家德國,將來,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長者,那裏不僅有幾乎是世界最慷慨的養老保險制度,更有民間、半官方各種機構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和制度相比,整個社會對待「老去」的普遍觀念轉化,以至形成一種全新的「老去」文化。我們一連四日刊出「德國老年社會專題」,透視這個或許與你對「老」的認知完全不同的文化,想一想那些老人家的笑臉到底因何而來?


1_2018-02-12.jpg

長者「快閃族」在城市中心的火車站廣場向公眾展示:老年也可以過得很cool !70歲的Christa(正中)連續兩年參與。攝: Rosa Maria Rühling

作為全世界第二「老」的國家,德國被戲稱為「歐洲老人院」。目前六十五歲的老年人口比例為21%,即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長者。官方估計2060年長者比例上升至33%──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長者。

德國養老保險制度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制度之一,然而,高齡化和少子化的現實亦令隱患日益嚴峻。在「超高齡」社會,當勞動力越來越少,所要負擔的高齡長者越來越多,年輕一代擔心:「等我們老了,誰來養我們?」

誠然,要迎接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制度的改革優化尚需時日,但來自民間的探索卻早已發酵。德國人對長者與老化的觀念早已改變,社會從奮力抗衰老轉變到積極迎接老年。優質的老年生活並非來自物質層面,更可貴的是整個社會的共同承擔,沒有視老人為「負資產」,反而是社會的「寶藏」。

對於退休時依然擁有健康的大多數,往後的二、三十年怎麼過? 在有着豐富哲思傳統的德國,成熟的公民社會又如何思考老年社會的機遇?

長者友善的細節比比皆是。

德國法律賦予長者參與社會政策及決策過程的權利,越來越多城市正實現長者出行「無障礙」、制定長者友善的住宅規範;由商業機構創辦的慈善基金會承擔大量長者屋的建設;慈善機構的「長者中心」興趣班與活動竟有三百種之多,多元的選擇令每個人有機會發掘自己的潛能;非牟利機構定期送文藝節目門票送給基層長者,確保他們有豐富的文藝生活;坊間有工作坊負責給幼兒園孩子講解患腦退化症的爺爺奶奶發生了什麼事……

在商界,年輕人創業搭建老人院及長者住宅搜索引擎;也有專門為退休人士找兼職的中介,喚作「租一位退休老友記」──錢不是最重要,關鍵是令長者感覺依然有自我價值;退休的模特兒開辦老人模特培訓公司──愈來愈來多長者將出現在鏡頭前為產品代言;旅遊公司開發的「老年覓偶旅遊 」,組織單身老人在旅遊中找回新的愛情……

令人感動的是盲人老人院定期舉辦精彩的視覺藝術展覽。儘管大部分長者看不見,但負責人相信,弱視的長者可以分辨鮮豔的色彩。縱使長者看不到,來探訪的家人也可欣賞……


2_2018-02-12.jpg

德國從政府到民間都強調代際互動。在「世界腦退化症日」,漢堡市多間長者和兒童NGO合作舉辦活動希望公眾理解腦退化症、鼓勵孩子專注於奶奶爺爺美麗的瞬間。攝: Rosa Maria Rühling

快閃族:長者也可以很酷
十月一日的北德風和日麗,在漢堡中央火車站廣場上,出現了兩百位德國老人「快閃族」。背景音樂 Spark of Life (點擊欣賞去年的快閃舞)令全場振奮,他們手舞足蹈,活力四射。即使坐在輪椅上的也歡快地揮手,拿柺杖的雀躍地跺腳伴奏。

這個場景吸引了大批途人駐足,就連臨近的難民臨時安置點都有難民前來圍觀,舉起手機拍照。

這一天,十一個城市的長者加入了「快閃舞」行動。

快閃之後,六十人意猶未盡,來到附近的咖啡廳再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長者 speed dating。

這種特殊的速配不是為了找伴侶,而是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為了避免長者一聚在一起就容易談病痛,主辦方特意在每張桌子上設定了主題:只能談運動、音樂、旅行、閱讀……一桌桌的長者雀躍地交談着。

「我好想和你再一起跳舞,我們交換一下聯絡方式吧。」三個小時後,有的桌子對話停不了了。散場時,不少人已經約了下次見面……

這是「走出孤獨」協會(Wege aus der Einsamkeit e.V. ) 第二年舉辦「快閃舞」。 創辦人 Dagmar Hirche 興奮地說:「我為德國的長者感到驕傲。老年是何其多樣、開朗和積極,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塑造老年的新形象──長者也可以做很酷的事!」他們用社交網絡和新媒體傳播老年的活力,每日蒐羅全球關於正向老化的資訊。

「多代中心」:社區裏的大家庭
2006年開始,德國聯邦家庭事務、老人、婦女及青年部資助建立「多代中心」──讓年老中青歡聚一堂的交流場所,由福利機構無償提供社區服務。這些中心強調「在地」,將照顧長者、教育、家庭服務以及義工參與等元素連接起來。目前450家多代中心在德國遍地開花,各出奇謀。有的推出「維修咖啡館」,邀請長者和年輕人集中壞電器一起鑽研如何維修;有的則舉辦爺爺奶奶故事會,定期給孩子閱讀經典。也有中學生定期接受陪護訓練,學習如何與長者一起生活。

「多代中心」理念靈感源於「母親中心」──媽媽的自助組織,簡而言之,其理念將社區視為一個大家庭,有公共聚腳點作為「客廳」,定期聚會互相支持。位於漢堡非牟利機構「左鄰右里」(Nachbarschatz)就是一間有二十多年歷史的「母親中心」,原本的親子大本營從2007年開始每年獲政府四萬歐元資助,新增「多代」概念,於是出現愈來愈多長者的身影。這裏有托兒、青年瑜伽班、家庭輔導,也有長者足部美容、義工陪診、家居維修、送飯,甚至洗衣熨燙送上門。有的老友記組成「聊天小組」每週來聚會,也有退休政府公務員來教人填寫複雜的申請表格……

另一家「多代中心」FLAKS e.V. 原本為女性中心,自2008年起加強代際互動。 訪客七成是母親,76%以上的屬於長期失業者,66%用戶是新移民,來自51個不同國家。這裏沒有會員制,大家都是自由出入。年齡最大的89歲,最小的是剛出生數天的嬰兒。

最熱鬧的是午餐時間。窗明几淨的咖啡廳物廉價美,吸引了不少街坊。有一桌婆婆總是相約一起吃午餐,她們坐在固定的位置談笑風生,往往一吃就是兩三個小時。一位銀髮閃閃的婆婆正在給寶寶掃風,樂得眉開眼笑。這不是她的孫兒,而是一位土耳其年輕女士的孩子。婆婆已經成為土耳其寶寶的「德國祖母」。

81歲的獨居長者 Edith 經常來吃午餐,在餐桌上認識了待業期間來上網的 Kerstin 。50歲的 Kerstin 每次都接送 Edith,經常陪她去買菜、為她做清潔。Edith 贈送小盆栽給 Kerstin 感激她的這份關懷。有時候Kerstin出外做兼職,接送便由19歲的習生 Awista 代勞了。

社區不同世代的互動,誕生一個個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德國老人很孤單,新移民也很孤單。他們一起來,一起玩,最好不過了。這個開放空間想讓互動自然地發生,密切互動會打破家庭的疆界,大家在這裏找到『自己選擇的家人 』」。中心主管 Elke Loh 說,這裏有老少一起的環保手工課、長者游泳班、寶寶按摩班、女性健康講座……中心經常琢磨如何令老少共處。近期就有老少劇組──腦退化症長者和孩子一對一配對演出。長者對童年歌謠往往爛熟於心,不必背台詞。當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在一起時,實際上是兩個孩子在一起。因為他們都有份單純的快樂,喜歡載歌載舞。


3_2018-02-12.jpg

在「多代中心FLAKS 」,幾位十七八歲的少女分享彼此對「老」的看法和想像。攝: Rosa Maria Rühling

每一個「多代中心」注重社區義工網絡 。恰巧遇到來自香港的Emma在廚房切菜,她每個禮拜來兩次幫忙準備午餐。做義工令來德不久的她融入社區,加強了歸屬感。「每次看着一班活波的長者願意走出來認識新朋友,我會感受到一份福氣。 」

「多代中心」的精髓就是要讓不同世代有交流的機會。中心也有不少青春少女的面孔。幾位十七、八歲的女孩在入大學之前來這裏做一年社會服務。此前,她們鮮有機會接觸長者,現在或多或少也能了解老年的模樣。

你想過老年是怎麼一回事嗎?

她們異口同聲地說,「我不怕老,但是怕孤單。」

Ornella :「我覺得老不是負面的事情,到時候我應該有很多經驗,也許可以幫到別人。」

Oezguel :「想到老去,我腦海的畫面就是幾代人其樂融融在一起。如果可以活到一百歲,那也挺 cool 的!」

Hanna:「歲數不重要,重要的是依然有活力,老了也可以繼續快樂着。」

Julia:「關鍵是生命中要有一些人、一些事讓我覺得值得活,老不老與感受有關!你如果總是感覺自己老了,那麼你就真的『老』。 」

長者獎:老去的無限可能
羅伯特·博世基金會曾委託民意研究機構 Allensbach 研究「記者和公眾眼中的長者」。結果顯示 ,83%受訪記者認為機會伴隨年長而來──長者有更多時間或物質條件去做自己喜歡的事。85%的受訪記者相信,非常有必要改變長者的形象,特別倡導更加突出年長所擁有的機會和潛力。他們認為,傳播長者多樣的形象很重要:年長不只是廣告所展示的銀髮耆英,也不是憂傷地在護老院漸漸褪色。研究還發現長者自信心大體上有明顯增強,只有少數長者認為社會將他們邊緣化。

在慕尼黑,蒙特梭利(Montessori)融合學校將「多代工作坊」列為重要課程,自2008年起有70名長者專家每周定期和學生一起做項目,主題包羅萬象,有服裝設計、廚藝、錄影、化學、生物、自製木車……長者們將他們的熱情、經驗、知識和靈感帶入學校日常教學中。有學生寫道:「他們是我的英雄!」工作坊成為去年德國長者獎的獲獎者,獲得6萬歐元獎金的獎賞。


4_2018-02-12.jpg

「德國長者獎」獲得者、76歲的慕尼黑婆婆騎著三輪車貫穿德國南北,她希望社會看到長者對生活的好奇心和對生命的熱枕。 攝: Robert Bosch Stiftung/Traube 47

76歲的婆婆 Gunda Krauss 以她的 「旅程76」展示了老年的潛力和新想像。2009年她克服健康困擾,騎着三輪車貫穿德國南北。她開創了生命新的一章,激勵其他人不管活到什麼歲數都要走自己的路;她希望社會看到長者對生活的好奇心和對生命的熱忱。她因此獲得三萬歐元的獎賞。

德國長者獎2012年開始舉辦,每年評選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長者和創意項目。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德國長者獎項目經理 Tobias Nerl 表示,這幾十年來,德國「人口結構變化」的課題一直都被熱烈討論着,一度被認為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今卻成為德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會所面臨的大挑戰。

「除了對醫療護理的關注,一個重要的面向就是支持健康的長者獨立生活,看到老年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他認為,大眾對長者的印象會影響不同世代間的相處,也影響着個人對老化過程的理解以及期待。「獎項希望令公眾對老年有新的印象──看到老年的新潛力與機會。退休並非意味着生活的結束,七、八十歲的他們,精力和熱情都令人受到鼓舞,令我們看到生命進入新的階段,精彩章節由你自己譜寫。」

在2015年的提名中,有專門為有行動障礙的長者而設的公眾運輸資訊平台,只要用軟件或打電話,便可以預約一位嚮導幫助他們使用交通工具,推動長者自由出行;有人創辦「長者青年中心」讓老友記可以放輕鬆見朋友、自己安排活動和項目,就像很酷的青年一樣 ……

德國人用種種珍視長者的細節,為「人生六十才開始」作了令人信服的示範。

全文閱讀:端傳媒
最後修改原因: 6 年 9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僅37%港人 料可享富裕退休生活 6 年 9 個月前 #98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退休等於無憂?一項訪問逾千港人的調查顯示,不足4成在職人士認為他們可享富裕的退休生活,比例較兩年前的同類調查大跌24個百分點。

而近半人表示,退休儲備若難以維持慣有生活水準,會重返職場。有關注退休的組織指出,香港人退休潛在遲婚及高齡難轉工兩大隱憂,易失預算。

滙豐長期進行退休調查《未來的退休生活》,在最新的「趨勢的變革」報告中,綜合了16個國家和地區逾1.8萬人意見,其中1,012名受訪者來自香港區。

僅37%本港在職人士認為退休後的財務狀況稱得上是寬裕,較兩年前同類調查的61%,大幅下跌24個百分點。若退休儲備無法維持慣常的生活水準,近半在職人士料他們會重返職場。

此外,8成在職人士願將退休時間推遲兩年或以上,有3成人則欲延長工作時間或從事第二份工作,以增加或維持退休儲備;6成受訪者認為物業為他們的退休儲蓄提供最佳回報,其餘依次為股票、現金儲蓄及企業債券。

滙豐保險香港署理行政總裁文德華認為,調查結果反映在職人士對退休生活的意識及注意度提高,明白退休儲備的需要性,加上社會對退休準備的宣傳日漸加強,亦不排除部分人士考慮到近年的經濟狀況。

退休長者協會創會主席朱靜華指,港人退休有遲婚和高齡難轉工兩大隱憂,她解釋,香港的遲婚趨勢下,不少高齡父母退休時子女仍然年幼,供養子女開支會對退休人士造成經濟壓力。此外,協會早前調查發現50歲以後人士求職困難,意味退休前一旦失業,往往難以獲得一份新的全職工作,減少收入,易令退休大計失預算。

朱靜華表示,曾接獲55歲港男求助個案,他在80年代於內地擔任工廠廠長,近年回流本港,由於遲婚,當時育有一至兩名未滿10歲的子女,卻因工業式微,無法找到工作,承受雙重打擊,未屆退休之齡,經濟已陷入困境。

面對經濟轉型,朱靜華指,很多從事工業相關行業人士均面對50歲後失業難轉工問題,無論是成衣業,還是造眼鏡,香港沒有工廠,廣東省亦很少,管理工廠的經驗找不到其他工,而隨着數碼時代降臨,部分資訊科技業員工亦會因慣用的軟件遭淘汰,失去工作。朱靜華更估計,未來10年,一些勞動力集中的基層工種,例如是洗碗工和保安員亦易被科技取代。

為免退休計劃被打亂,朱靜華建議未退休人士及早儲蓄和學習技能自保,例如學習圖像和影片製作,即使40歲學也不算遲。她又相信,退休生活不只是看經濟條件,老人的物質需求不會如年輕人般高,反而較注重心靈生活。滙豐則建議港人及早開始並增加退休儲蓄,如將醫療費用納入退休計劃。

文章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嘆世界 哪裡會是個天堂? 答案不是新加坡 6 年 9 個月前 #99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法國外貿銀行環球資產管理發表了2016年退休指數,挪威位列榜首。﹙路透社﹚


退休嘆世界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外國生活節奏較慢,不少人更希望到外國過退休生活。但有沒有想過哪一個地方才是適合退休的好地方?法國外貿銀行環球資產管理(Natixi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發表了2016年退休指數,綜合了財政、健康等因素,列出退休地點排行榜。

全球最適合退休國家:挪威

報告用四個方向評核全球多個國家,分別為健康生活、生活質素、退休財政以及物質生活。綜合計算之後,全球最適合退休的國家是挪威,其次分別是瑞士、冰島、紐西蘭、瑞典、澳洲、德國、荷蘭、奧地利及加拿大。美國排第14位,英國排17位,新加坡為25位。

挪威86分排名第一的原因,是因為擁有超高水平的生活質素、出眾的醫療保健系統,以及良好的金融制度。當中物質生活一項,更遠遠拋離了首25位的平均值。

生活質素評分較低 加拿大僅排第10

向來是港人移民熱門地點的加拿大,整體得分為77分,生活質素一項只列第11位。報告指,加拿大連接美國,可受惠美國經濟復甦,而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令人民在貧富差距保持較低水平,但就增加稅收壓力及政府債務負擔。

健康第一盧森堡 財政第一智利

細看之下,生活健康排第1位的是盧森堡,有92分,鄰國荷蘭以91分排第2位,加拿大排第9位。退休財政最佳的地方是智利,有80分,新加坡則以79分排第2位。

生活質素丹麥瑞士最佳 挪威物質生活豐盛

生活質素以丹麥與瑞士列兩榜首,得92分。而物質生活最佳的是挪威,有95分,曾經破產的冰島則以81分排第2位。

金磚四國評價:了無生氣 中國僅排38位

至於「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報告以「了無生氣」(Lackluster)來形容,指出四國人均本地居民收入(GNI)遠遠低於經合組織國(OECD)平均,醫療保健支出亦遠遠低於OECD平均。

中國得分47分排名第38位,退休財政得分最高,有66分,而健康生活得47分,物質生活得43分,生活質素更只有38分,看來不是退的理想地方。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嘆世界 哪裡會是個天堂? 答案不是新加坡 6 年 9 個月前 #100

  • Jonathan Liu
  • Jonathan Liu'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382
  • 收到的感謝: 17
謝謝分享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建立頁面時間:0.220 秒
討論區核心: Ku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