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APP免費下載
免費會員登記
關於我們

145220177175
歡迎, 訪客
用戶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話題: 退休故事

退休院長辦免費診所 冀醫患重建信任 10 年 9 個月前 #1

  • Shirley
  • Shirley's Avatar
  • 離線
  • 中級會員
  • 文章: 53
  • 收到的感謝: 5
我也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退休院長辦免費診所 冀醫患重建信任
文匯報 2014-02-22

當了30多年公立醫院院長,65歲的周國平退休後拒絕了百萬高薪聘請他當院長的各種邀請,在河南省人民醫院的旁邊辦起了「義務診所」,診所內不設收費室,看病不要錢,做檢查不要錢,甚至還提供限量的免費午餐。「做醫生最重要的是醫德。」周國平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種形式,重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

「國平義務診所」三個月前開業了。開業以來,不僅有許多病人慕名來這裡看病,志願者也紛至沓來主動幫忙,該診所已經接診了2000多病人。由於公立醫院「以藥養醫」,醫療人員主要收入來自藥物,所以近來社會發生很多醫療利益糾葛。反觀「國平義務診所」裡醫生只給患者開藥方,讓病人隨便在哪家藥店拿藥。周國平的義務診所資金全部來源於愛心企業的捐助,這種形式在內地並不多見。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後創辦社企,佩服 10 年 9 個月前 #2

  • Shirley
  • Shirley's Avatar
  • 離線
  • 中級會員
  • 文章: 53
  • 收到的感謝: 5
社企靠好蹺增效益 1元變7元
香港經濟日報 2014-01-08

「我後悔退休得太遲,我43歲諗退休,諗了3年才敢正式跟老闆說,再過3年才成事。若我更早退休,可以有更多精力做社企、做得更好。」
惠普(HP)環球前副總裁、豐盛社企學會主席紀治興形容退休生活,「一句話,很開心。」

任職惠普26年,負責40億元業務,紀治興退休後卻開拓了一片更廣闊天地。訪問當日,紀治興一身便裝,甫坐下來即滔滔不絕,談社企、談創新、談良心消費,說話快得如機關槍,不假思索,彷彿這是他的畢生事業。

政府新成立5億元「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簡稱社創基金),大家對社會企業(簡稱社企)並不陌生,但對「社會創新」可不大清楚。紀治興指出,社企的重點在籌集經費方面,而社會創新則着重提高成本效益比。「簡單說,前者重input (投入),後者重output (結果),這是兩者的主要分別。」

紀治興以前年的「良心消費月」為例,「我們做了130多萬元生意,而整個運動用了約30萬元,2013年我們希望用40萬做200萬生意。以前可能是30萬投資做30多萬生意,現在由1比1變1比4,再到1比5,效益倍增,這就是社會創新。」

紀治興指出,他們的成功不是靠花大錢賣廣告,而是靠好蹺,「如前年突出Swap for Good(「為善而換」),Good既指good quality,雖不是best quality,但是好的品質;同時也指公益,為善而換,以此打動消費者,吸引媒體報道,也透過Facebook、教會等網絡去傳播。」事實上,去年的良心消費月錄得逾280萬港元營業額。

香港社企生存的最大困難,正是外界對其效益估計不到。「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將社企本來的好處釋放出來。如創業展才能計劃,政府每1元的投資,每年約帶來3元的營業收入,當中有7毫7仙是弱勢人士的工資。而社企平均存活期為9.3年。換句話說,政府每拿出1元,受惠者在9年間可得7元多,亦即1元變7元。」

紀治興續指:「很多人都以為社企不懂做生意,這只是half truth (事實的一半)。社工做生意當然不及李嘉誠叻,但不會比一般人差,社工尤其擅於找人幫忙。所以社企需要的是rebranding,重新包裝自己,這不是講大話,而是將它的正面影響發揮出來。」

除了計算得出的效益,一些看不到的好處更要說出來,紀治興一口氣舉出幾個例子:「有社企安排自理能力很低、需穿紙尿片的智障人士教長者用紙尿片,他教得很開心很起勁,很有成功感。」「有機會可以到政總的iBakery,那裏有個唐氏綜合症的職員叫子健,推銷曲奇餅的,很開心成日笑。子健說曾蔭權常跟他說笑,現在的特首則只傾過一次。他的朋友比我們都厲害,呵呵!」他興奮地說。剛過去的良心消費月,iBakery更奪得最高分殊榮。

「社企有漣漪效應,你幫了弱勢社群,其實這些弱勢者也幫了其他人,而且催生了知識型義工、良心消費者等群體,對建立一種關愛文化、公民文化有很大作用。」紀治興說。

所謂知識型義工,是相對愛心義工而言,「傳統NGO的義工多做些搬搬抬抬工作,這絕對是好事,但對於一些有營商經驗的人士,則浪費了其專業知識。如果能利用他們的腦、關係網絡等,效益一定會大得多,而他們亦能得到更大滿足。」相比之下,同樣是用公帑幫弱勢,補貼給社企的錢,比給庇護工場的要少得多,且花得更有效益。

那麼「社創基金」可以如何運用得更好?「我常說,社工講好心,商人講好報。這種講好報的技巧,不論對於政府或企業,都很重要。」紀治興認為關鍵是要「以終為始」,「做之前先想清楚要達到甚麼目的,即result-orientated。其實很多基金都蒐集了很多數據,但不知怎樣運用,說不出1元變7元。所以我們要以終為始,設立目標,那麼需要蒐集甚麼數據、批甚麼項目,就會更明確、更有效率。」

他特別指出,單是方法創新不足夠,要以效益去衡量,因為「創新地做笨事」事實上也是有的,「捉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不管黑色白色,而並非創新的貓就是好貓。」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我們想說:感謝您!: John Lui

跟老朋友聚舊,一樂也 10 年 9 個月前 #3

  • Chan
  • Chan'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211
  • 收到的感謝: 6
以前各有各忙,很容易跟朋友生疏。大家只要主動找回老朋友,也可以像粱生般過得精彩啊!



梁家永退休忙聚舊 星島日報 2014-01-01

昔日的港英高官,退休後便坐船返英,頤養天年。現在的高官,卻退而不休,有人變身評論家,月旦時事;有人做食家,四出吃喝。前年退休的港台台長梁家永,就選擇尋找「舊日的足迹」,不停跟舊同學、舊朋友聚舊。過往他總是太忙,經常缺席同學間的聚會,人家吃了幾次檸檬,都不再找他。所以,很多同學,他已三、四十年沒見過面。

中學時,他讀過元朗崇德英文書院及博雅書院,大學則在浸會學院(浸大前身),三班同學加加埋埋,有排他見。三、四十年沒見面,再見時到底感覺如何?他說當時閃過的是四個字:「駐顏有術」。「真係好奇怪,大家的神情、語氣都無變,仲認得,亦不覺得大家老了。」他的老同學,並非人人像他都已退下火綫,所以大家通常只約食飯,但都試過一起參觀有機農場。

前半生開咪講不停的他,從不愛在facebook留言,亦沒空招呼入面的訊息。沒想到退休後,他卻迷上這玩意,不但開始認真經營他的fb,更加入了三、四個WhatsApp群組,手機每分每秒響不停。

跟老朋友見面,他說都是話當年,他認為:「聚舊的價值是建基於以前的時光,大家有共同回憶。如果不談這些,簡直是浪費時間!」
他的火紅日子,原來也有過蕩氣迴腸。話說他就讀元朗崇德中三那年,正值香港發生六七暴動,當時社會氣氛激烈,連帶學生也情緒高漲。有同學竟在教堂牆上,寫上侮辱校長的說話,震驚全校。當時所有學生都要舉起雙手,被老師檢查有否油漆。這件如煙往事,同學們今天依然未忘。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話已捉到黑手,有人話未,但就從來沒聽過有人自首,最後結案是:黑手不是我班的。

除了忙聚舊,他也忙於做家務、整理花園、陪伴家人。最近更陪太太學英文,「我唔忿氣學了三十幾年英文,仲係唔係好叻,睇鬼片又聽唔清楚,同外國人傾偈又窒吓窒吓,所以決定同太太由ABC學起,讀了大半年。」意外地,竟讓他重拾當年拍拖讀書的感覺,So sweet!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創辦社會企業 10 年 9 個月前 #4

  • Shirley
  • Shirley's Avatar
  • 離線
  • 中級會員
  • 文章: 53
  • 收到的感謝: 5
如有志同道合者,請給我發私人訊息。

社企靠好蹺增效益 1元變7元 香港經濟日報 2014-01-08

「我後悔退休得太遲,我43歲諗退休,諗了3年才敢正式跟老闆說,再過3年才成事。若我更早退休,可以有更多精力做社企、做得更好。」
惠普(HP)環球前副總裁、豐盛社企學會主席紀治興形容退休生活,「一句話,很開心。」

任職惠普26年,負責40億元業務,紀治興退休後卻開拓了一片更廣闊天地。訪問當日,紀治興一身便裝,甫坐下來即滔滔不絕,談社企、談創新、談良心消費,說話快得如機關槍,不假思索,彷彿這是他的畢生事業。

政府新成立5億元「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簡稱社創基金),大家對社會企業(簡稱社企)並不陌生,但對「社會創新」可不大清楚。紀治興指出,社企的重點在籌集經費方面,而社會創新則着重提高成本效益比。「簡單說,前者重input (投入),後者重output (結果),這是兩者的主要分別。」

紀治興以前年的「良心消費月」為例,「我們做了130多萬元生意,而整個運動用了約30萬元,2013年我們希望用40萬做200萬生意。以前可能是30萬投資做30多萬生意,現在由1比1變1比4,再到1比5,效益倍增,這就是社會創新。」

紀治興指出,他們的成功不是靠花大錢賣廣告,而是靠好蹺,「如前年突出Swap for Good(「為善而換」),Good既指good quality,雖不是best quality,但是好的品質;同時也指公益,為善而換,以此打動消費者,吸引媒體報道,也透過Facebook、教會等網絡去傳播。」事實上,去年的良心消費月錄得逾280萬港元營業額。

香港社企生存的最大困難,正是外界對其效益估計不到。「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將社企本來的好處釋放出來。如創業展才能計劃,政府每1元的投資,每年約帶來3元的營業收入,當中有7毫7仙是弱勢人士的工資。而社企平均存活期為9.3年。換句話說,政府每拿出1元,受惠者在9年間可得7元多,亦即1元變7元。」

紀治興續指:「很多人都以為社企不懂做生意,這只是half truth (事實的一半)。社工做生意當然不及李嘉誠叻,但不會比一般人差,社工尤其擅於找人幫忙。所以社企需要的是rebranding,重新包裝自己,這不是講大話,而是將它的正面影響發揮出來。」

除了計算得出的效益,一些看不到的好處更要說出來,紀治興一口氣舉出幾個例子:「有社企安排自理能力很低、需穿紙尿片的智障人士教長者用紙尿片,他教得很開心很起勁,很有成功感。」「有機會可以到政總的iBakery,那裏有個唐氏綜合症的職員叫子健,推銷曲奇餅的,很開心成日笑。子健說曾蔭權常跟他說笑,現在的特首則只傾過一次。他的朋友比我們都厲害,呵呵!」他興奮地說。剛過去的良心消費月,iBakery更奪得最高分殊榮。

「社企有漣漪效應,你幫了弱勢社群,其實這些弱勢者也幫了其他人,而且催生了知識型義工、良心消費者等群體,對建立一種關愛文化、公民文化有很大作用。」紀治興說。

所謂知識型義工,是相對愛心義工而言,「傳統NGO的義工多做些搬搬抬抬工作,這絕對是好事,但對於一些有營商經驗的人士,則浪費了其專業知識。如果能利用他們的腦、關係網絡等,效益一定會大得多,而他們亦能得到更大滿足。」相比之下,同樣是用公帑幫弱勢,補貼給社企的錢,比給庇護工場的要少得多,且花得更有效益。

那麼「社創基金」可以如何運用得更好?「我常說,社工講好心,商人講好報。這種講好報的技巧,不論對於政府或企業,都很重要。」紀治興認為關鍵是要「以終為始」,「做之前先想清楚要達到甚麼目的,即result-orientated。其實很多基金都蒐集了很多數據,但不知怎樣運用,說不出1元變7元。所以我們要以終為始,設立目標,那麼需要蒐集甚麼數據、批甚麼項目,就會更明確、更有效率。」

他特別指出,單是方法創新不足夠,要以效益去衡量,因為「創新地做笨事」事實上也是有的,「捉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不管黑色白色,而並非創新的貓就是好貓。」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飛鷹姨姨單腳走人生路 10 年 9 個月前 #5

  • 正能量
  • 正能量's Avatar
  • 離線
  • 初級會員
  • 文章: 39
  • 收到的感謝: 2


失去手腳,仍可自製翅膀飛翔,五十三歲的「再生勇士」鄧英蘭,外號「飛鷹姨姨」,不但克服殘障,更當上心靈導師、表演舞台劇,她於四川大地震後更「勇」字當頭,憑單腳遠征災區都江堰,帶領殘障兒童走出陰霾。回望過去,二十八歲那年遇上車禍、中年失婚,人生路似是波折重重,英蘭卻自嘲卻不自卑,「我係一朵無咗塊葉嘅蘭花,只要向着標杆直跑,就可以隨風翱翔!」


來源:太陽報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40323/00407_068.html
正能量, 加油~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精彩生活 - 72歲 活力勝27 義工×行山×攝影×煲劇 10 年 8 個月前 #6

  • 黃師傅
  • 黃師傅's Avatar
  • 離線
  • 初級會員
  • 文章: 21
  • 收到的感謝: 1
來源: 明報健康網

【明報專訊】曾慶敏上校(Alfred)是救世軍榮休總指揮,自我介紹時,他總幽默地說﹕「我退休後比以前更高一級,由上校變成覺,天天睡到自然醒。」雖說有打工仔恨到口水流的「到自然醒」的「免醒」金牌,可是他才不會那麼笨。

他每天的生活多姿多采,每周定期做義工、參與教會工作、開會,閒時和朋友行山、玩攝影、遊車河,而且天天用WhatsApp、Facebook和朋友保持聯絡,更愛煲韓劇,煲到晚上4時多才睡覺。

72歲似有27歲後生仔般無窮無盡的精力。



曾慶敏1971年於新西蘭地域軍官訓練學校畢業後,正式加入救世軍工作,多年來,擔任過不同崗位,如翻譯員和區部的青年處處長。後來,他出任救世軍中國事務部部長十多年,專跑內地做慈善工作,上山下海,連續走三四小時山路也難不倒他。1996年的雲南麗江大地震,Alfred在災區經歷了五級餘震;台灣921大地震,事發當晚他立刻飛到台北,翌日便和同事駛四驅車直入災區南投,幫忙建了4條臨時村。Alfred從來都是救災的先頭部隊,他說只要有生命、有力量都會一直做下去,因為「幫得一個得一個」。

救災先鋒 親力親為

2007年,當時65歲的他從香港救世軍總部退下來。首次退休後,沒想到紐約救世軍立即邀請他到當地發展華人事工工作,他欣然接受挑戰,隻身走到異地尋找工作上的滿足感。可是,更出人意表的是,在紐約待不到半年,地球的另一端發生了一場嚴重大災難——汶川大地震,他的救災「職業病」立刻發作,記掛當地的救援工作,決定提早結束合約趕到四川擔任仁人家園的CEO。他在成都設立救災中心指揮重建工作,親身到災區視察環境和規劃未來發展方向,香港四川兩邊走,事事親力親為,直至2009年合約完結,Alfred才算真正退下來。

在兩度榮休的Alfred眼中,「退休」並不等於休息。他現在仍然背救世軍榮休總指揮這個職銜,每星期仍會回救世軍幫忙主持牧師班,和年輕人分享經歷,又擔任三個不同慈善團體的顧問和會員,每月都要定期出席會議。所以,他的schedule永遠都是滿滿的。「我覺得退休後的生活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讓我再去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之前未用到的能力。」在朋友邀請下,Alfred幫忙統籌內地新的非政府機構,發展中國教育項目,培養未來主人翁,亦有機構邀請他幫忙做安老培訓等計劃,涉獵的範疇比退休前更廣,難怪他形容自己的退休生活為「燦爛光明」。

凌晨上網看fb煲劇

雖然Alfred退而不休,堅持參與義工服務,但與以前相比,他現在更懂得預留時間給自己。以前凌晨兩三點他會忙於發電郵給同事統籌工作,現在凌晨兩三點他忙於上網看Facebook和煲劇。「退休前生活忙碌緊湊,退休後我活得比較輕鬆,沒有太大壓力,睡眠多了,人也精神了。」在沒有義工工作和開會的日子,他可以睡到早上十時才起,有時會和朋友飲早茶,有時又會相約朋友到戲院看電影早場,之後再和朋友飲下午茶,閒時亦會把握長者$2乘車計劃,一個人到天水圍、東涌、元朗等地逛街,隨心即興。有時自己駕車遊車河,到買了年票的博物館走走看看,不愁沒節目。

行山老友以app互聯

年紀從來都是一組數字而已。Alfred喜歡嘗試新事物,不為自己設下框架。2011年,兒子送他一部單鏡反光相機後,他便開始學習攝影,一支鏡頭走天下,他趁到湖南張家界旅遊時,拍下湘西風光,彌補以往在外地只顧救災而忽略了當地的美景。即使身在香港,他有空時愛與一班喜歡行山的老友記,透過手機通訊群組溝通,定期自行組織行山活動,一個月總會到郊外走兩三次,一來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二來可以做做運動舒筋活絡,三來可以影人影景做「龍友」,鍛煉一下攝影技術。

相識滿天下 長幼都傾

這些日子以來,他們一班朋友已經征服了港島東、西貢、鯉魚門、新娘潭和印洲塘等郊野公園和行山徑。由於他以前在中國山區救災時訓練有素,所以現在行山都是一馬當先,健步如飛,有時他還取笑走得慢的朋友為「魔鬼」。大概這就是他常說的人老心不老吧!他愛說笑,和朋友們百無禁忌,所以他的圈子裏不只有認識了幾十年的死黨,還有不同的年輕人和教會朋友,契仔契女一大堆,就算面對只認識了一天的記者和攝影師,他也好客地請大家飲茶和吃豆腐花,更熱情地邀請記者到他家作客。「我喜歡邀請朋友來我家聊天吃飯,有很多事都是一次生,兩次熟,三次之後要繼續,我在飛機上都可以認識到新朋友。」從不怕蝕底的他問﹕「做人為什麼要斤斤計較?」所以朋友都說他是個細心體貼的好朋友,他的朋友都笑他每次行山總怕大家餓壞,常準備好乾糧零食,隨時和大家分享。

有人說心態決定狀態,那麼Alfred絕對是當中的佼佼者,因為無論在義務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中,他對所有事情都是積極參與。「我很少想負面的事情,我只想做多一點,可以的話想把餘暉都用盡。」

眼前的路是開揚寬闊,還是迂迴難行,就看你怎麼選擇。

「上校」從何來?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Alfred會被稱為上校,原來他服務的救世軍,是一個採用英國陸軍制度的教會,配備制服、旗幟、銅管樂隊和軍歌,亦是唯一一個沒有武器的軍隊。救世軍創辦人卜維廉有鑑於從前英國的教會不歡迎窮人,故在1865年開創先河,在帳篷、劇院、禮堂甚至是戶外地方舉行聚會,又向貧困和無家可歸的人提供幫助。

Alfred說以前軍官的命名制度更複雜,現在已漸趨簡化,好像中校這個階級已經在十多年前被剔除。他表示,要成為上校,首先要成為救世軍會員,其間會接受不同程度的申請和審核,逐步晉升,而Alfred退休前官階至上校,退休後亦保留榮休總指揮銜頭。

電台重溫﹕港台開咪 分享心路

想了解曾慶敏的心路歷程,可登入港台網站,重溫《繽紛旅程》的節目內容。

時間﹕逢周一晚上7:00至8:00

內容﹕梁陳智明與何重恩,跟各界名人分享下半場精彩生活

頻道﹕香港電台第五台,港台網站(radio5.rthk.hk)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

文:伍嘉瑩

圖:黃志東、陳淑安、受訪者提供

編輯﹕林韻兒
日日運動身體好 男女老幼做得到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鮑魚一哥博盡掌聲 放下榮譽傳承廚藝 10 年 8 個月前 #7

  • 黃師傅
  • 黃師傅's Avatar
  • 離線
  • 初級會員
  • 文章: 21
  • 收到的感謝: 1
明報健康網

鮑魚一哥博盡掌聲 放下榮譽傳承廚藝


楊貫一投身飲食業逾60載,以心力和經驗炮製的鮑魚菜式馳譽國際,他說:「鮑魚為我帶來幸福,我特別珍惜。」


徒弟黃隆滔(左)指出,師父楊貫一不僅教授廚藝,更教他做人的道理。


2001年到法國領獎,與前英國王室成員莎拉見面。


楊貫一特別珍視國學大家啟功的墨寶。


文章日期:2014年3月29日

【明報專訊】楊貫一的卡片上,分明的寫下「阿一鮑魚始創人」及「世界御廚駐香港大使」兩項榮譽。他以心力和經驗炮製的鮑魚菜式馳譽國際,屢在名人政要前獻藝,可謂見慣大場面。然而,對於晚年生活,他說能夠寧靜過活,已很滿足。近年鮮有東奔西跑的獻技,但每天仍到飯店料理業務,細啖店內的食品,手起筷落之間,把心得、意見毫無保留的授予後輩,延續傳承廚藝的重責。

訪問前後,楊貫一接連收到幾通電話,原來有客人在飯店等候他,為免待慢,他得盡快回店與來自順德的一團訪客會面。送別了訪客後,他才能安坐下來,喝一口暖水,午膳才開始,時間已接近下午3時。

今年82歲的楊貫一,外形雖不如昔年飽滿,但依然精神抖擻,走在繁忙大道上,步履穩健,速度一點不遲緩。自上世紀40年代末投身飲食業,至今已逾60載,仍無隱退之意﹕「要做好件事,就要堅持做下去,不能退休;何退休後好煩,沒有了目標、動力,人就變得戇居居。」

譽滿海內外 曾為鄧小平做菜

1970年代中他參與創辦富臨飯店,並開始鑽研烹調鮑魚。今天飯店已是城中名店,「阿一鮑魚」更是他的招牌菜式,歷年為他帶來無盡榮耀,譽滿海內外。目前,他是飯店的董事總經理,雖然並非個人的生意,但仍然投入,天天回店工作,早晚市都會亮相。穿梭於食客、員工之間,他依然是亮點,呼喚「一哥」之聲此起彼落;遇到熟客,不忘上前招呼,陪坐閒聊,貫徹賓至如歸的款客精神。

回想往昔,除處理飯店的工作,還經常風塵僕僕的到各地獻技,分享烹飪技術,包括1986年前赴釣魚台國賓館,不眠不休的指導那兒的廚師,為當時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做菜。

愛鞭策後輩 「聽教」最重要

畢竟年事已高,坦言不想再舟車勞頓四處跑,外出獻技已大為減少,但傳授烹飪心得予後輩這一環,他依然上心。談到現時的生活,他爽快的分享﹕「最鍾意教下年輕人。」2005年,他曾與內地組織合作成立基金,培育高級餐飲人才,而本地人才的培訓更不用說,像中華廚藝學院,他一直擔任顧問,並親往舉辦講座,直至近幾年才退下來。

提到通過學院訓練廚師,楊貫一顯得格外熱切,立刻剖白見解:「學校有冷氣、乾淨,學員畢業後出來社會做事,發現完全相反,在酒樓打真軍,濕手濕腳,畀人喝就手騰腳震,又話唔做……」說來相當傳神,他一再強調:「做廚師不能得個講字,要實踐,實踐猶勝讀書。」飯店廚房便是培訓的最佳場地。新入行學廚,怎樣能成就大業?他直截了當的指出,最重要是「聽教」﹕「唔聽講唔得,有錯就即刻話佢聽,要立刻改。廚師要鞭一下,唔鞭唔得。」

傳授技巧,沒有一部通書可以給廚師睇到老,必須實事求是,見招拆招。為求廚師能活學活用,他會親身示範:「好似炒飯,我炒的一碟靚過你,你至會服。」眼前是幾款簡單的午市點心,他細細品嘗,指出蝦餃的餡料稍乾了一點,只要用蛋白拌勻,蒸出來便會滲出汁液,點心師傅隨即蒸來新鮮的一籠給他細味。他對下屬的「鞭策」,都是柔聲細氣、諄諄善誘的,又如一碟鵝掌,指出汁醬的味道不足,身為副總廚的黃隆滔,在旁虛心聆聽,聽罷立刻回廚房改善。

無保留教愛徒 情比父子

黃隆滔在飯店工作了23年,既是入室弟子,更獲師父楊貫一授予「鮑魚太子」之名。師父眼中這名弟子很好學,由砧板到炒鑊各方面都做出成績。身為徒弟,他欣慰的說:「獲得師父認同,十分開心。」師父曾親筆題字「阿滔鮑魚,師承阿一」贈予他,上款寫下「愛徒惠存」,看到雙方關係密切,好比父子,黃隆滔輕笑的表示:「我想,如同人家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俗語謂:「教曉徒弟無師父。」師父教路,常有「教剩半招」之說,然而,把秘技深藏不露並非楊貫一的風格,他說:「這樣做實在不應該,這個時代需要貢獻社會。」他既把廚藝貢獻於慈善工作,亦全身指導後輩,徒弟黃隆滔便印證此說:「師父是毫無保留的教,無話收埋。」

大半生服務飲食業界,對於將來發展,楊貫一仍抱憂戚與共的心情:「飲食業對社會的貢獻很大,它的興旺,能帶動社會的熱鬧氣氛。」飲食業要持續興旺,他認為離不開「味、美、形、潔」四字:「食物味美先行,賣相要靚,清潔衛生亦很重要。」他指出,現時業界最大問題是年輕人不願入行,這多少源於社會存在不安定的氣氛,年輕人感覺前景不明朗,失卻奮鬥目標。

他人生的上、下半場,沒有幕降與幕起的明顯分水嶺,但同一個飲食圈,心情已然有別。多年來獲得海內外頒授多個獎項,此刻他重申一段往日的獲獎感言:「我只是一個代表,大家做飲食的都有份,不能話只屬於我自己。」獲得別人嘉許,人生已深感滿足,今天榮譽都悄然放下,樂得輕鬆:「晚年生活能夠寧靜的、好好的過,就很滿足。」毋須再博取寰宇轟傳的掌聲,近在身邊的食客喜歡便足夠。「我仍有下廚,若客人喜歡,便為他們煮食物。」

【構思新菜 追求進步】

「每日都會想下新菜式。」楊貫一興致勃勃的談起生活樂事。近來有何新構思?他介紹了兩味:其一是「燕窩八寶飯」,把矜貴食材加入甜點,有何優點?他立刻回答:「好食!」另一是「煎蘇眉」,他解釋:「經煎後肉質硬身一點,好食!」他說經常會通過變換烹飪方法來求新:「蒸得多,便轉一轉方式,煎香後再切開一件件。」

多年來埋首烹調美食,何故仍孜孜不倦求新?他說:「人若果退步,會失落,能夠想到一樣創新的東西,人都精神點。研究到一味新菜,得到很多人捧場,是一個本事,自己亦感覺好開心。」

【勤練書法 大師結緣】

楊貫一的父親是校長,為他起名貫一,語出《論語》「吾道一以貫之」,期望他做人要有宗旨。他祖籍中山石岐,初中便輟學,來港後投身飲食業,邊做邊學,今天,不僅烹飪造詣深厚,書法亦了得。他年輕時已勤練習字,既在酒樓工作,視作傍身一技,其後任職營業部,需要「寫斤」便大派用場。他笑說生活中無甚嗜好,唯獨書法,到今天仍有練習。

多年來他以美食會友,各方朋友則愛以題字致意,對於大家的題字,他亦珍而重之,比方懸於飯店入口的對聯「阿一鮑魚,為國爭光」,就是國學名家及書畫家啟功的墨寶,相當珍貴。

【電台重溫﹕港台開咪 分享心路】

想了解楊貫一的心路歷程,可登入港台網站,重溫《繽紛旅程》的節目內容。

時間:逢周一晚上7:00至8:00

內容:梁陳智明與何重恩,跟各界名人分享人生下半場的精彩生活頻道:香港電台第五台,港台網站(http://radio5.rthk.hk)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

文:黃夏柏

圖:鄧宗弘、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芷倫

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elderly3.cfm?File=20140329/elfe/voa1.txt
日日運動身體好 男女老幼做得到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氣象專家退而不休 掃走氣候文盲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 10 年 6 個月前 #8

  • 榮大哥
  • 榮大哥'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400
  • 收到的感謝: 5
文章日期:2014年6月7日


_07VO005_.jpg



_07VO003_.jpg



【明報專訊】在紀錄片《氣象萬千》,我們隨梁榮武的足,見證一分為二的天山冰川和昆士蘭乾涸裂的河。這位天文台前任助理台長雖然從全職崗位退下,卻走上氣候變化的前線──

「我最希望人們得到一個關鍵概念:人類若不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大自然會替我們解決。但大自然的手段會帶來悲慘的後果。」

退休之初,梁榮武記得自己相當難受。從前他習慣每日從荔枝角的寓所出發,跑步到林蔭處處的尖沙嘴天文台總部上班。退休初期這跑步習慣沒改,可是任務卻轉變了,變為探望爸爸媽媽。他坦率地笑說﹕「跑步時,看到街上人人都拿公事包,心裏又羨慕又不舒服。心想︰人人有工返,唯我沒有。」

無工返「不舒服」 撰書教學

一個月後他總算習慣了,但接下來的發展有點出乎意料,令他很快脫離一般退休常模︰先是廢寢忘餐地書寫,希望完成一本有關颱風的科普著作;接獲邀到大學開課,投入從影印到改卷一腳踢的教師生涯,目標是減少新一代的「氣候文盲」;然後港台監製一句「你退休正好」為他添上節目主持這身分,於是他整理行裝隨攝製隊出發到各地探討極端天氣;還未算上走訪不同機構舉行的科學講座。

這張長長的工作清單基本上圍繞四個字進行︰氣候變化。

「人們對氣候變化認知不足,加上外國很多財雄勢大的人出於政治經濟目的,專門抹黑氣候科學家,用偽科學阻礙人們認識真正的氣象科學,令我感到心痛。」他一頓,續說﹕「我們正面臨一個重大危機,如果科技能用得其所,人類絕對有能力解決。可是現在的討論根本沒聚焦到問題核心。」

梁榮武指出,氣候變化的唯一解決方法是棄用化石燃料,而科學家的應對方案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但規模必須比第一次工業革命還要龐大,有人甚至譬喻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在250年前的工業革命,人們發現化石燃料這種污染能源方便廉宜,扭轉了整體的經濟和生活模式,令化石燃料差不多成為現代社會基建的基石。如不痛下決心,發動另一次更徹底的能源革命,我們將無法擺脫對化石燃料的極端依賴。

梁榮武口中的應對方案,包括核能,「核能肯定不是萬全之選,更不是最終方案,但我同意James Hansen(美國氣象學家詹姆斯.漢森)的說法﹕它是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必不可少的緩衝」。3年前的福島311核災堅定了很多人的反核決心,但梁榮武恰恰相反,「311帶給我很大感觸。那以後很多人甚至有國家反對核電,但在我的角度看來,那些其實是盲目反對,而不是對核電有認識地反對」。

「核能」二字隨時掀起連場辯論,梁榮武的觀點不是唯一。但他不打算效法James Hansen成為倡議者,「我不覺得自己會把對抗氣候變化提升為個人使命。但是有機會的話,我會盡量感染」。

「人定勝天是神話」

譬如分享走訪昆士蘭農民的體驗。鏡頭前,梁榮武蹲在乾涸的河上,執起一把乾土。兩年前,他身處的位置原本有水深過頭的淙淙流水,但毒熱的陽光最終把水烤乾。「面對災旱,有農民殺光牲口然後自殺,有人卻樂觀地把極端天氣看成某種自然循環,期待一場雨會解決所有問題。科學人當然也看到天氣的周期,可是眼前的周期卻太劇烈了。所謂適者生存,人類其實只能適應某個範圍內的氣候變化,甫離開這個範圍,生存便變得不可能。『人定勝天』是神話,人類從不曾百分百地解決天災問題。」

為天文台預測平反

梁榮武說自己一生隨遇而安,對於目前退而不休的「退休生涯」,他用四個字來形容︰「恰到好處。」

「我真的不喜歡無所事事。從前在天文台工作時,我最喜歡周末上班,因為那時辦公室的人較少,我可以專心工作。但是我也喜歡玩,所以現在正好,一年裏有七八個月工作很忙,有幾個月舒服輕鬆(放暑假不用教書)。」

退休,也代表生活可以更順心一點。「我認為有興趣的有意思的便去做,不喜歡的便不做。」梁榮武笑說。他也藉「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這新身分,為舊崗位上的同事清心直說,「很多市民投訴天文台預測出錯,但不明白背後原因,一有機會,我便和大家分享一些基本概念,能幫就幫」。

「有一則我很喜歡的漫畫這樣說︰上帝最愛看的喜劇是氣象局的預測。其實人終歸鬥不贏天,總有被天贏了的時候。」

【喪父添孫 悲喜間學珍惜】

梁榮武人生下半場的兩樁大事,一悲一喜,都趕在今年年初發生了︰三月,爸爸離他而去,五月,他自己當上公公,添了一個外孫女。「這個世界真的很奇妙。」他吟味。

「爸爸的離世是早有準備的,他經常出入醫院,有時我甚至很不孝順地想,寧願他早點過世。因為他害的肺病,呼吸不順,非常辛苦。」

梁榮武用文字紀念爸爸——

「你早上五時靜靜的起,從來不會開燈,生怕打擾正在熟睡的五個兒女;天仍未亮白,你已經開始你一天中的第一份工作,在塵土飛揚的工廠準備製玻璃的原料。下午三時,你從工廠匆匆跑到另一工場……這時,我大概七、八歲……

「我已是中三生了。一天,在街上碰到你,你一臉茫然落魄的對我說﹕我患了癆病。我不知所措,平時很少機會和你交談,這天我亦說不出一句話……但我的心絞痛……

「我們到菲律賓度蜜月,那裏很熱,我們只帶了夏天衣服。回到香港,氣溫只有7度。踏出機場,遠遠見到你拿厚厚的棉衣,我的身暖了,我的心更暖……

「我的女兒出生了。你和媽媽帶大了她,她的溫柔敦厚,是因為你們的愛。而她最愛的,亦是你們……」

我們的人生戲碼,大抵都朝同一個方向進發︰年輕時飲朋友的婚嫁喜酒,然後喜宴變成朋輩嫁女娶新抱,接下來殯儀館愈去愈多——先是長輩離世,然後葬禮的主角悄悄換成同輩朋友。

「到了這把年紀,我特別珍惜一些時刻。譬如抱自己的孫女。」梁榮武說,「女兒出生時,我也曾抱初生嬰兒,但那種開心的層次有點分別,現在我更懂得欣賞和珍惜」。

「可能是人生閱歷的關係。」

【三代同堂笑開懷】

五月初,梁榮武在facebook動態附上一幀三代同堂的快樂照片,裏頭的新公公眉開眼笑、彷彿連皺紋都刻鑿快樂。

「第一次,我喜極而泣了!

我的琬翹今早當上了媽媽了!

昨晚,在醫院聽到女兒痛楚的叫聲,我的心如刀割。在家裏,輾轉無法入睡。

數月來的擔憂,現在一掃而空!

While the lost of my father is still fresh in my mind, I am now blessed with a grand daughter. What a wonderful world! (當喪父的記憶依然鮮活,我因為獲得孫女而有福。世界真美好﹗)」

【電台重溫﹕港台開咪 分享心路】

想了解梁榮武的心路歷程,可登入港台網站,重溫《繽紛旅程》的節目內容。

時間﹕逢周一晚上7:00至8:00

內容﹕梁陳智明與何重恩,跟各界名人分享人生下半場的精彩生活

頻道﹕香港電台第五台,港台網站(radio5.rthk.hk)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

文:蘇美智

編輯﹕王芷倫


_07VO001_.jpg



07VO010_.jpg



轉載: 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elderly3.cfm?File=20140607/elfe/voa1.txt
無肉不歡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銀齡打工假期 韓國拉闊青春 獨家直擊 全港破天荒旅程 10 年 6 個月前 #9

  • 榮大哥
  • 榮大哥'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400
  • 收到的感謝: 5
文章日期:2014年5月31日


_31VO001_.jpg

這群40、50後團友遠赴韓國農莊體驗有機耕作、打工換宿,最大收穫是尋回失落數十年的青春。(圖:張艾渟)


【明報專訊】「韓國首爾7天6夜農莊有機耕種體驗,住農莊,阿珠媽天天炮製三餐。報名即送免費韓語班兼珍貴友誼!」這可不是旅行團廣告,而是「拉闊假期」的真實寫照。

「拉闊假期」是聖雅各福群會為退休人士舉辦的七天「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他們跟八九十後一樣,打工換宿,日間捲起衣袖落田耕種,晚上在簡陋農舍打地鋪,吃當地阿珠媽手工農家菜,以汗水和淚水換來一趟畢生難忘的假期。明報記者獨家直擊這個全港首次以退休人士為對象的「工作假期」,目睹他們如何重拾失落已久的青春。

「為什麼我們這把年紀不可以揹背囊去旅行?」60歲的梁如潔(Charity)自小渴望像背包客般到處闖蕩,可是父母管教嚴厲,更遑論讓她出外露營或背包旅行。

幸虧有她這一問,才會激起聖雅各福群會一群熱心社工,思考專為退休人士舉辦「工作假期」的可行性。「工作假期不應只屬後生仔專利,退休人士為何不可?」負責計劃的聖雅各福群會HUBBA Lab「創齡.樂匯」經理吳鎧潁(Carmen)決定實現Charity的構思,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剛於5月中成行,「期望透過旅程啟發他們,訂下退休後的人生方向」。「拉闊假期」一推出,Charity便馬上報名,尋找嚮往已久的冒險旅程。

Day 1

香港出發→韓國首爾仁川機場→農莊

Day 2

初次落田→學做泡菜→探望農村內老人家

Day 3

耕田→逛街市→學打韓國鼓→參觀當地教會

晚上.齊齊洗白白打地鋪

記者於旅程的第三晚中途加入,甫到便嚇一跳:每人獲分發薄墊、枕頭被單,7名女團友加2個社工和記者,就在不足300呎的睡房打地鋪。這群參加者退休前,有的是公務員、保險公司高層、教師、銷售部主管,都是一群收入穩定的退休中產,他們明明慣了外遊時睡在星級酒店的高軟枕,但在這裏,經過一天的勞動後,還要睡在硬邦邦的地板,頂得住嗎?

難得他們齊聲說ok,80後記者便和這群40、50後「大被同眠」,沒想到同睡同吃外,原來浴室也是共用的,農莊裏有一個浴場,裏面可一次過容納6人同時洗澡。打扮有點「阿太」的李鳳齡(Felita)本來相當抗拒,最後還是豁出去,與新相識的團友玉帛相見,「脫光光與團友一起洗白白喎!本來當然好唔情願,決定豁出去之後,幾晚間變得好open,仲試過換partner!」熱愛旅遊的Felita,退休前常與丈夫乘公幹之便遊覽東南亞,旅程當然由專人安排,像今次打工換宿、住農舍,還是頭一次。

Day 4

早上7至9時.玩飛靴 爭坐尾斗

雖然已經連續耕種了兩個早上,但他們沒流露半點疲態,一大班人竟無端「上身」突然在農莊外跳起Gangnam style,玩起「飛靴」來,精力絕不遜於十八廿二的後生仔。直至農莊莊主Mr Keum把貨車駛來,大家才停下來,整裝出發耕田去。

貨車內的車廂只可坐三四人,其餘的便得屈在車尾的尾斗。往農田的路途顛簸,加上風很猛,記者以為是苦差,豈料人人爭坐尾斗,「在香港很少有機會坐車尾,就像坐順風車一樣爽啊!」說罷葉艮珠便攀上貨車斗,脫掉水靴,找個角落抓緊車邊,準備迎接路上奔馳的旅程。

上午9時至中午12時.耕田

這天,團友共分成兩組,分別在辣椒田與洋田裏幹活,負責辣椒田的要除去圍欄與枯枝,插入新苗;而另一組則要為新生洋「開路」,除去新苗附近的雜草。

記者在辣椒田駐足觀察,發覺他們相當有條理,各人分工合作,很快便完成一行田畿。「頭一天落田,全部人心口掛個勇字,一股傻勁猛在做,結果吃過中午飯,大定都忍不住倒頭大睡。」63歲的劉兆祥(Sam)是團員中年紀最大的,卻又是最有活力、最懂搞氣氛的開心果。

另一邊廂的洋田,身形嬌小的何慕而即使夠鐘收工,仍堅持完成她除雜草的工作。「原來割草咁好玩,阻我前路者便以鐮刀割去,感覺好爽!」只見她重複以鐮刀俐落的除去雜亂的野草,動作看來沉悶,她的臉上卻充滿喜悅,看來這群城巿中產已漸漸愛上這種歸園田居的生活。

中午12時至下午2時.農家午飯

終於完成手頭上的工作!以為有啖好食,豈料Mr Keum臨時加插割草環節,幸好他們發揮出香港人「快手快腳」的精神,不消半小時,Mr Keum便叫大家收工開飯去。農家菜相當豐富,有青瓜海帶凍湯、米漿拌麵、燒牛肉,最重要的是能夠即吃從農田採摘的新鮮生菜,當然還有傳統泡菜與即拌石頭飯。

下午3至5時.製作傳統面具

話明是「工作假期」,當然要體驗人家的歷史文化才夠意思。吃飽飽後,工藝老師便帶來一些韓國、朝鮮的傳統面具,簡單講解各面具的歷史背景、調好顏色後,大伙便可開始創作。這群第三齡人士在社會打滾多年,見慣世面,卻被一支畫筆考起!「上次這樣塗顏色,恐怕要數到女兒念小學時!」Felita說。頃刻間,房內一片寂靜,各人皆陶醉在自己的創作世界裏,獲得久違了的純真與滿足。

晚上6時至11時.香港之夜

今晚便輪到我們的香港隊「主場」,為韓國朋友帶來「香港之夜」。團員們要把香港帶來的簡便食材,演化成六七道具有香港特色的菜式——豆豉鯪魚加新鮮從農場採摘回來的油麥菜、菜脯炒蛋、五香肉丁炒即食麵、罐頭鮑魚撈即食麵、腐竹糖水等。菜式雖簡單,但絕對是地道菜,以平民美食作文化交流,讓別國朋友了解自己的地方文化,可算是工作假期的其中一個意義。

飯後還有餘慶節目,「香港隊」準備了《高山青》、《千個太陽》、《友誼之光》等多首經典華語金曲,即使已經辛勞了一整天,音樂一起,他們便不禁手舞足蹈,更邀請莊主加入,手牽手,渾然忘我地載歌載舞,不分語言國界,Sam更直言:「跳到老竇姓乜都唔記得。」

「今晚大家充滿活力,好像後生一樣,毫無顧忌又唱又跳。終於搵返失落幾十年青春,自由自在,鍾意玩就玩,家爭在未有仔溝咋!」56歲的劉木蘭(Maggie)「溝仔論」一出,立即哄堂大笑,她笑說自己愈玩愈放肆,廿多來首次拋低阿媽的身分來玩樂,是旅途中最大的收穫。

他們愈夜愈興奮,連平日較文靜的慕而也被歡樂氣氛感染,忘形地載歌載舞起來。「這星期不用照顧家頭細務,有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假期,尤其人在異地,枷鎖全部拋低,才有空間做回自己,所以玩得特別放!」

Day 5

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學跳民族舞

第五天,團員們來到文化中心學習傳統民族舞蹈與韓國鼓。他們顯然沒有跳舞底子,但卻膽粗粗在眾目睽睽下獻出第一次,盡量嘗試模仿導師舞動身體、打拍子,可是由於動作實在太笨拙了,連在場練習的舞者也忍不住發笑。難為情嗎?「,既然連耕田都可以,仲有乜做唔到!」Felita笑說。

下午2時至4時.學摺紙花

人生在世流流長,當然要什麼也得試試,午飯後,他們一行人就到花店學摺紙花。對幾張花紙,玩三項鐵人的運動女將周潔冰(Kitty)實在無計可施,無奈舉手投降,「我寧願回去農田耕種,或者游60個塘,也不願摺紙,這玩意實在太難!」

Day 6

玩宮廷遊戲.忍淚說再見

在農莊的最後一天,團員們如常吃過早餐,便趁離開前的空檔繼續玩,他們玩麻鷹捉雞仔、踢毽,後來更玩起韓國宮廷遊戲「投壺」來。旅程開始進入倒數階段,大家也隱隱然流露不捨之情。「剛才Mr Keum說笑要我們留低,我確有點心動,玩到唔捨得返屋企。」潘志芬(Amy)跟記者悄悄說出心底話。

旅途上,窗外風光固然好看,可是,叫人難忘的總是途上遇見的人和事。Mr Keum英語不靈光,經常雞同鴨講,卻以無限熱情「搭夠」,跟團友早已打成一片。臨別前,他用那對粗糙的手握緊各人雙手,一一擁抱說再見。登上返回首爾的旅遊車,平日吱吱喳喳的團友忽然變得沉默,開心果阿Sam低頭不語,硬朗的Kitty則眼濕濕,車廂內瀰漫一股離別的愁緒。

旅遊車揚長駛去,可是,生活仍要繼續。各位團友,別辜負Mr Keum,把旅途中的體會好好記住,保持活力,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繼續尋找下一次的冒險歷程吧!

Day 7

下午出發往仁川機場→晚上11時飛抵香港

拉闊假期體驗團

聖雅各福群會舉辦「創齡.樂匯」HUBBA Lab拉闊假期

日期﹕◆6月16至22日*

◆7月21至27日

◆9月15至21日

◆10月6至12日

對象﹕50至65歲準退休或退休人士

名額﹕每團10位

費用﹕約$6500(包機票、農莊食宿、首爾一晚酒店及旅遊保險)

查詢﹕2596 2719(聖雅各福群會)

HUBBA Lab「創齡.樂匯」

註﹕*6月團已滿。報名後須經面試,出發前須參加8堂工作坊,包括﹕基本韓文、香港地道小食烹飪班等。旅程完結後設重聚日,讓團員再次聚頭同時訂下一年退休大計。接下來一年,社工會不時聯絡,了解各團友退休計劃的實行進度

文、圖:張艾渟

編輯﹕蔡曉彤


_31vo011_X.jpg

以為雞同鴨講便溝通不了?看Charity與Mr Keum(左)齊齊擺出代表愛的姿勢,便知道友誼無分國界。(圖:張艾渟)

_31VO013_.jpg

學做泡菜(圖:張艾渟)

_31VO004_.jpg

學打韓國鼓(圖:張艾渟)

_31VO012_.jpg

打地鋪(圖:張艾渟)

轉載: 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elderly3.cfm?File=20140531/elfe/voa1.txt
無肉不歡
最後修改原因: 10 年 6 個月前 來自 榮大哥.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高官「登陸」 轉向保育 10 年 3 個月前 #10

  • IQ 博士
  • IQ 博士's Avatar
  • 離線
  • 版主
  • 文章: 171
  • 收到的感謝: 4
20140824223520Ep710.jpg

▲自從中一遇上良師,王福義便一頭栽進地理的世界,至今依然能夠默畫世界地圖。

「現在很多人的人生是被動的,他的人生是跟着別人走的,退休後突然要自己走,突然就不知道:第一,他不知道方向;第二,不知道目標是甚麼;第三,不知道步伐如何。突然間茫茫大海不知道如何是好,因為以前所有東西都安排好了。」前漁護署助理署長王福義語重心長:「所以,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如果不知道,無論退休或者不退休,都是一個悲劇。」文:陳曉蕾 圖:香港電台

現在一個香港人,可能還沒懂事已經要去playgroup,幼稚園要連上兩間,放學去不同的興趣班,暑假沒有閒下來的時間。畢業後,時間更不是自己的:工作、買樓,工作、投資,工作……直到退休,甚麼都不用做,卻也甚麼都不想做。更糟糕是,沒有期待,但有憂慮,不捨得吃不捨得穿,總是擔心不夠錢。

一輩子與綠有緣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曾經在2010年用電話訪問了500位60歲以上的人士,發現85歲以上與子女同住的長者,相對較快樂,可是60至74歲的男士,尤其是剛退休的,相對較失落。訪問的快樂指數以60分合格,分為五部分:健康狀況、財政狀況、人際關係、個人形象及居住環境,除了居住環境,其餘四項都低於70分。總幹事直指剛退休的男士「認為自己變得一無是處,又礙於自尊心剛強,不易與人傾訴,所以內心會顯得不快。」

其實,這輩子都沒想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見得年紀大了「突然」會知道。長者安居服務協會建議快將退休的,及早作準備,規劃退休後的生活;而退了休的,亦可以學習新技能,擴大社交網絡。

王福義是幸運的,他剛上中學就迷上地理,由中一到預科,到考進大學地理系,畢業加入漁護署30年專責設計和管理郊野公園,工作和地理分不開,2007年退休了,就在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地理。

「地理(知識)好豐富,一點也不死板,可以周圍去看,然後察覺人類不同的(生活)態度對環境都有影響,反過來,地理環境亦營造了人的生活方式,愈想愈有趣。」王福義一口氣大讚,隨着人生不同的階段,他也由學習、工作,再轉而到教育。離開政府崗位,亦可以更有創意,他剛於暑假教授了地理系的一科「宗教旅遊」,就是結合宗教、環保、旅遊,從不同角度去思考。雖然年過60體力不比從前,膝頭軟骨出問題,少了行山,但王福義仍然興致勃勃帶學生四處參觀。

離開政府 可更有創意
他非常喜歡教育工作,因為愛和學生分享:「教書不只是教知識,而是把自己相信的東西傳下去;可以把我覺得重要的環保、宗教(議題),透過旅遊去教授,我教得很開心。」這也使他不怕退休後沒事可做,反而更懂得珍惜時間,在不同的崗位上繼續發揮。

「香港最需要的,不是太多設施,而是大片空曠的草地。」王福義願意在人生下半場,教育更多香港人守護大自然。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好戲在後頭》追訪一群人生經驗豐富的半百人士,他們對生命充滿熱情,雖屆退休之齡,仍然願意向未知挑戰,努力實現夢想,開創精采第二人生。第七集「傳揚保育的福音」將於8月28日(星期四)晚上7時,在港台電視31及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港台網站 tv.rthk.hk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20140824223517Ep716.jpg

▲王福義帶學生前往參觀道風山上的宗教設施,也讓學生走進大自然。

20140824223518Ep701.jpg

▲王福義在擔任漁護署助理署長的時期,一手促成龍虎山郊野公園的設立;退休後他最愛帶學生來此考察。

20140824223518Ep712.jpg

▲都市旅遊是地理系學科之一,王福義主動請纓教授「宗教旅遊」,希望透過介紹朝聖這種旅行方式,啟發學生思考旅行對旅行者的意義。

20140824223519Ep715.jpg

▲只有身處寧靜的環境,人才能得以直視自己;不一定要有這樣的靜室,走進大自然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20140824223520Ep709.jpg

▲王福義十分欣賞及支持嘉道理農場的保育工作,也因此答允帶領朋友舉辦的文藝創作營的學生前往參觀。

20140824223521Ep705.jpg

▲王福義自小熱愛地理,一生無論讀書、工作,以至退休,都與地理分不開。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人生下半場﹕關嘉美醫生 10 年 3 個月前 #11

  • Chan
  • Chan'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211
  • 收到的感謝: 6
1_2014-09-01.jpg

自稱「花甲老婦」的家庭醫生關嘉美(Betty),訪問當天身穿白色短裙,一對及膝黑絲襪,腳上穿著一對Dr. Martens高跟皮鞋,黃色的小手袋上還有Monchhichi匙扣,外表怎看都不像她口中形容自己的「老婦」。

青春秘訣﹕不阻地球轉
雖然天生愛美,但她不介意別人叫她「婆婆」,甚至「老鬼」。「我不怕被人說我老,但我怕自己真的變『老』。」她指的「老」並非單單臉上有皺紋要靠打Botox那種;而是有朝一日,當身體機能衰退,連自理能力也沒有的時候。「所以我好注重健康,身體好才能照顧自己,四圍去逛街!」「以前中秋節我會一次過吃掉整個四黃月餅,唔怕膩㗎!」今天既已升級做「婆婆」,她會注意飲食及定期做身體檢查,「現在會吃降膽固醇藥控制,吃早、午餐計算卡路里、蛋白質,我無私家車,就將走路當運動」。

她又說保持青春的秘訣,就是要保持樂觀﹕「一個阿婆千萬不要『阻着地球轉』,也不要『阿吱阿咗』,世界是年輕人的。」「我家族裏有很多親戚是小朋友,雖然叫我做『姨婆』,但我們也能夠一起玩,一起『升level』。」

已屆退休之齡,大可天天吃喝遊山玩水,但她還是喜歡繼續應診,她指除非自己有病,否則不會退休,「讀那麼多書,是希望回饋社會吧,好多病人需要我幫忙」。積極樂觀的關嘉美,原來曾有兩次萌生放棄行醫的念頭,第一次是早年媽媽因乳癌病逝,她十分難過,覺得自己身為醫生,連自己媽媽也醫治不到,幸好最後被朋友罵醒。「他們說有好多病人等着你醫,你讀那麼多書幹什麼?」

香港醫療制度真恐怖!
第二次則發生於2011年,在父親最後的日子,她體驗到香港醫療制度的「恐怖」。「爸爸當時患肺癌,健康最差時,需要全天候照顧,我想請外傭照顧他,但最少等數個月,於是四出找私營安老院,怎知出事了,環境惡劣得難以想像,老人家怎可能住在那些院舍。」她指自己有能力付出多一些錢去找間質素較好的老人院,但貧窮的長者就唯有接受。「終於爸爸不久就病逝,令我depressed了好一陣子,更想過放棄做醫生。」

保養自己 不用靠人
這一次,再次多得朋友鼓勵,令她重新站起來。「我是關嘉美,我的生存價值是幫助病人,我要『睇住啲細』(即病人)。」至於要如何能aging gracefully?她直截了當地說﹕「不用靠人。」「我有買儲蓄保險,也有一定儲蓄,如果兒子不需要幫忙,我一定盡捐獻給教育及醫療機構。」她再次強調「保養自己」很重要,「要人照顧自己,好可憐好賤」。因她堅信只有身體健康,才可以繼續逛街四圍走,「去年我買了年票,我喜歡經常到迪士尼玩,現在我則喜歡逛藝術館」。她又說﹕「我現在很喜歡研究滿清龍袍,有次拍賣會,我更可以分辨哪件是贋品。」祖先是滿族人的她,自父親去世後極想回鄉尋根,更計劃年底到北京參觀故宮。

資料來源:
明報2014年9月1日
http://news2.mingpao.com/pns/%E4%BA%BA%E7%94%9F%E4%B8%8B%E5%8D%8A%E5%A0%B4%EF%B9%95%E7%99%BB%E5%85%AD%EF%BC%8C%E6%80%95%E4%BB%80%E9%BA%BC/web_tc/article/20140901/s00005/1409509207035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人生下半場:深水埗明哥 10 年 3 個月前 #12

  • Chan
  • Chan'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211
  • 收到的感謝: 6
陳灼明(明哥),在深水埗經營北河燒臘飯店,因長期向基層送免費飯盒而揚名。去年在一項調查中力壓劉德華,成為十大正能量代表第一名。

怕 幫唔到人

「我今年雖然已經63歲,但我覺得自己只是60歲。我覺得自己好有活力!好青春!」因為經常派飯給基層而聲名大噪的明哥,在33℃高溫下剛派完百多個飯盒,他一面抹着汗,一面爽朗地笑着說。

幫人開心過去旅行
明哥是深水埗北河燒臘飯店老闆,他為了深水埗的草根街坊可以「食平飯」,一直堅持三餸飯只賣22元,寧願少賺一點。由2011年開始,他更每個周末送出百多個免費飯盒給基層市民。雖然已接近退休年齡,但明哥表示目前沒想過退休,反而有滿肚大計。他希望可以在各區協助成立社企,讓北河燒臘飯店的成功經驗複製開去,讓更多基層受惠﹕「我看見來享用服務的老人家愈來愈多,反映本港長者貧窮問題愈來愈嚴重,因此希望自己幫得幾多得幾多。日後就算身體不能應付飯店的前線工作,都會繼續做行政工作或者負責聯絡外界。」

明哥的確非常忙碌,短短一個小時的訪問,手機響個不停,有查詢合作機會的,有邀約訪問的,有希望過來捐錢的。他笑言政府提供給長者的兩元乘車優惠,自己將來都應該用不着﹕「我平日由朝做到晚,收舖就在附近的居所睡覺,根本好少坐車出去玩。」日常生活被工作填得密麻麻,但他樂在其中﹕「我覺得現在的生活比去旅行更開心,因為可以幫到人,這樣不是更有意義嗎?」

只盼愈來愈少人取飯
育有一女的明哥,直言沒想過把飯店交給女兒接手,他解釋﹕「接手的人本身廚藝要有一定水平,又要懂門路取貨,又要懂得安排人手,不是說接手就可以接手。」他暫時未想過接班人選,一切隨緣﹕「只要可以繼續營運下去,幫到人就可以。」身穿T恤、腳踏拖鞋受訪的他自言生活簡樸,未想過要靠女兒養活自己﹕「我在飯店有股份嘛,每個月有份糧出就可以,只要夠交租就得啦。」

曾有義工跟明哥說過,如果十年後明哥還要送飯,這樣香港便「玩完了」,因為這代表了香港的貧富差距仍然巨大。明哥說﹕「我不敢奢望十年後香港完全沒有人再需要免費飯盒,只是希望十年後來取飯的人愈來愈少,因為這代表香港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小。」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一天,明哥就可以過着他理想中的退休生活﹕「每日去公園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閒時做做義工。」說時,明哥的臉上堆起了滿足的皺紋與笑容。

資料來源:
明報2014年9月1日
http://news2.mingpao.com/pns/%E4%BA%BA%E7%94%9F%E4%B8%8B%E5%8D%8A%E5%A0%B4%EF%B9%95%E7%99%BB%E5%85%AD%EF%BC%8C%E6%80%95%E4%BB%80%E9%BA%BC/web_tc/article/20140901/s00005/1409509207035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人生下半場﹕梁陳智明 10 年 3 個月前 #13

  • Chan
  • Chan'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211
  • 收到的感謝: 6
3_2014-09-01.jpg


“ 港鐵公司前事務總經理,去年初「登六」加入退休大軍。現為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繽紛旅程》主持,並出任教育局、婦女事務委員會等公職。 ”

怕 老來無伴

早走一步 至少還有你
「我時常笑說,我要比他早死,讓他可以照顧我,這樣我就不會一個人。」61歲的梁陳智明(Miranda)牽着丈夫的手,甜蜜的說。他們從相識、戀愛、結婚、組織家庭,卅幾年來一直在人生路上互相依靠,踏入人生下半場,他們同樣攜手面對。「原來女士平均壽命有成86歲,我才六字頭,仲有廿幾年怎算好!」所以,她不時「叮囑」結婚卅多年的老伴,要讓她先走,好讓她在晚年至少有個伴,彼此照顧。

可是,生老病死這回事又豈能盡如人意。

月前梁太的母親去世,悲傷在平日無恙的身體裏一下子爆發,生活突然崩潰。她嘔吐狂瀉,在醫院住了四天三夜裏一共吊了六支鹽水,她只能躺在牀上,什麼都做不了,連如廁也需找護士攙扶。看着自己的消瘦憔悴,同房病友一個個回家,強烈的無助感撼動心靈。「我在想,如果我還未退休,我肯定仍會在早上6時多爬起牀,撐着上班去。可是現在沒太多牽掛,竟然連小毛病也發展成這樣。」

榮升嫲嫲 生活再聚焦
大病過後,曾視工作如命的她深感即使列車停駛,人生目標依然重要,退休後原來尤其需要有寄託。去年初退休的蜜月期間,她試過下廚,又試過沉迷Draw Something遊戲,可是新鮮感始終不能持久,直至孫女Janice不早不晚地在她退休後數個月出生,梁太的生活才再次聚焦。
榮升為嫲嫲,人生前路好像又清晰了一點。

現時梁太每星期三天帶孫女上playgroup,親自駕車接送之餘,還落力地陪她又唱又跳,一個多小時的課堂下來,年過60的梁太不得不承認「有點吃力」。雖說吃力,這個「跟得嫲嫲」還是很樂意陪伴在側,為此,她比從前更注意健康。如訪問期間丈夫點來她喜歡的炸腐皮卷,她亦忍口不吃,「吃太多會喉嚨痛,病了便無得探孫女」。加上年中大病一場,令她更感鍛煉身體的重要。

騎馬敘天倫 鍛煉身體
一身黝黑陽光膚色的梁太本就是個運動型女將,年輕時受丈夫薰陶而愛上騎馬,廿多年維持騎馬的習慣,身體健康算是不錯。她至今依舊每星期到鯉魚門、上水雙魚河騎術學校上馬術班,與丈夫兒子同享騎馬樂,每次騎足一整個小時。不過,她直言﹕「年紀大難免腰痠背痛,得多做些伸展運動。」騎馬帶給梁太身心健康,也為她埋下中年視力危機,她在55歲時出現白內障徵兆,眼前朦朧,換了眼鏡視力依然模糊。回想過去多年,烈日當空下騎馬,她經常大意而忘記戴太陽眼鏡,也許因而傷了眼睛,為此她特別叮囑記者﹕「年輕時一定要佩戴優質的太陽眼鏡,擋住紫外線,好好保護眼睛。」

健康要好好管理,財富亦然。梁太建議退休前仔細分析財政狀况,並最好在退休數月前記下收支情况,以便有個預算﹕「退休後始終沒有收入,最好按收支情况仔細計劃預算。如發現支出遠超預期,便得想想如何節流。」

資料來源:

明報2014年9月1日

http://news2.mingpao.com/pns/%E4%BA%BA%E7%94%9F%E4%B8%8B%E5%8D%8A%E5%A0%B4%EF%B9%95%E7%99%BB%E5%85%AD%EF%BC%8C%E6%80%95%E4%BB%80%E9%BA%BC/web_tc/article/20140901/s00005/1409509207035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周永新著書談貧窮 當一輩子社會學者 10 年 3 個月前 #14

  • 榮大哥
  • 榮大哥'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400
  • 收到的感謝: 5
_16VO005_.jpg


_16VO006_.jpg



文章日期:2014年8月16日

【明報專訊】把最好時光都投入研究老年等議題的周永新教授,親身來到自己的老年了。日子不容易——十數年來他是失智老伴孤獨的照顧者,兩年前成為鰥夫一刻,他只能冠以「感覺複雜」四個字。

在人生下半場,他重拾久違了的興趣,打算分三冊書寫60年間見證的種種,觀照自己也觀照世情,當一輩子的社會學者。

周永新教授在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辦公室,與我們翻看自己近日到日本遊歷的照片。相裏風光明媚,但相中人一直不笑,終於「逮到」一張淺笑的,我們樂了,他倒尷尬起來,帶點天真地輕笑道﹕「我向來都是比較嚴肅的。」

跑社福新聞有些日子的,大概都見識過這名「社福界教父」的不茍言笑。只是過去十數年,這「不茍言笑」愈來愈甚。1999年,太太因車禍傷及大腦,認知能力嚴重受損,視力剩餘不足兩成。成為照顧者的周永新,差不多謝絕所有夜間應酬。「與人的關係接觸疏離了很多」,他淡然說,「但我不想她擔心」。

太太遇意外失智 關係變質感孤單

周永新強調,相較他研究過的照顧者,自己算幸運——不必憂柴憂米,對社會資源認識較深,人際網絡中也有不少醫生律師。但很多事始終避無可避,譬如太太走失後的擔驚受怕,譬如交託不了的照顧任務。「即使工人在家工作五、六年,太太還是會誤以為是別人,無法信任。」他成為太太唯一的「盲公竹」,天天護她外出散步運動。

最難適應是關係的轉變。「我們沒子女,從前外出講學度假,到哪裏都形影不離。她做過社會福利署,我在外面遇到什麼事,譬如政治上的爾虞我詐,回來跟她說,她都明白。但後來我們根本無法討論,甚至連舊事也談不來,她忘了。」他終於承認夫婦關係已經變質,但這帶來很大感觸——尤其是孤單。

「最後兩三年,她每每在夜裏把我誤當成別人,有時問我的女兒如何?畢業了沒?有時問已過身的母親有沒有來電?……我只能告訴她,別想太多、別講太多、這話題我們不談了。」

太太在2012年去世,那年他倆剛好結婚40周年,「有人說,這是一種解脫。坦白說,再這樣下去,我也受不了,但另一方面我很不捨……」周永新說﹕「是很複雜、很複雜的情緒。」

照顧失智症患者、經歷喪偶 、體力衰退、退休……權威學者終於成為自己研究的老年人口之一。「我的感受就像一般人,從前忙呀忙,終於輪到自己了,卻不代表時間真的比較多,因為有時間亦未必有精神。

囑退休前培養興趣

「有些人以為甫退休便可以開拓新領域,但這不一定成功,因為你未必會突然認識一批新朋友。也有人說,以後可以花更多時間陪伴摯愛,但感情不會因為退休而突然變好,你必須提前經營。所以我奉勸人們在退休前培養興趣,找到能投入的事情,在退休後好好延續,這樣比較實際。」

至於周永新自己的興趣,基本上都跟文字有關。他現在天天晨習書法,作品就掛在辦公室內。至於寫作興趣,卻跟多年來的學術文章無關,而是結合親身經歷和社會實,試圖來個互相觀照。他剛在書展推出一本新書,談的正是貧窮,寫小時候在灣仔修頓球場一帶過的窮日子,也寫60年後耳聞目睹的貧窮新面貌。

「人們喜歡美化過去,這叫『集體回憶』,像許鞍華的《歲月神偷》都是美滿的鄰舍關係。但公平地說,那時搵食艱難,你呃我我呃你才是常態。」

他依然記得,小時候在修頓球場打波子,大孩子一手便搶去,但你能拿他怎麼辦?一起念書的小學同學,很多都在三、四年班出來做事,基礎教育是奢侈事情。「那時候大人不開心小孩不快樂,餓死的也不少。我想透過這些自身經歷,描繪香港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親身經歷 關注「貧窮新一代」

周永新看到的社會變化很大,但它不曾變走貧窮——只為貧窮換上另一副容貌。

「近年我常常強調『貧窮新一代』。全港360萬受僱人士,當中三分之二月入2萬元以下。更重要的是,當中35歲以下的佔七成,有大專學歷的佔一半以上。我認識碩士學位出來工作的社工,畢業10年月薪未及2萬元;也有持教育學位甚至碩士畢業的,至今未找到正式教職。他們的挫敗感很大、鬱悶也很大。我們的社會正面臨重大危機,尤其是如何面對這些貧窮新一代。

「早陣子我看世界盃,前前後後都是借錢廣告,對象正是這些後生仔。試想想,他們買不到屋,即使結了婚也沒資源好好成立家庭,對自己的工作、前途、家庭和人生,會有什麼看法?」

他孜孜不倦在不同場合描繪「貧窮新一代」,是要向政府中人,以及在中環穿西裝打呔的上班一族,敲響警鐘。「我請他們自己親自去看——要認識一件事情,親身經歷很重要。」

他說這是自己從小的想法——親自去看,方才看得清楚 。所以,1966年天星加價抗議事件後的大會堂聆訊、六七暴動北角皇都戲院前土製炸彈造成的慌亂、2004年倫常慘案後的天水圍,都有他的身影。

「人們常常問我有沒有參加七一(遊行)六四(晚會),我說我從來都在場,只是從不參與。我只是觀察,觀察有什麼人來、他們舉的是什麼橫額。」今年七一,假如你也在現場,可能見過一個蒼勁身影,佇立中央圖書館前。他一臉嚴肅,一站三句鐘,讓人潮在他眼前掠過。「我的觀察是,社工背景的最多,來自新聞系統的不少。」問如何解讀?他卻不打算說下去了。

這社會觀察者,周永新教授打算當個一輩子。

【貧窮「已非吃不飽穿不暖」】

為什麼從貧窮開始書寫香港社會?周永新在書中如是說──

「香港有什麼變化而令我有執筆的決心?首先,香港社會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特別是我熟悉的貧窮,情很不一樣。30年前,我認為香港的貧窮已非『吃不飽、穿不暖』,今天再這樣形容貧窮,看來也不再貼切?其次,常說香港的收入分佈極不平均、貧富懸殊,香港的穩定會受到破壞嗎?第三,香港的住屋問題轉化為階級矛盾,抨擊『地產霸權』的聲音此起彼落,香港的房屋建設為什麼淪落到如斯地步?第四,香港的家庭顯得支離破碎﹕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老人被形容為『社會包袱』,親情去了哪裏?最後,香港人追求的『獅子山下精神』是怎麼一回事?『獅子山下精神』仍存在嗎?」

【心願﹕實踐全民退休保障】

受政府委託的「全民退休保障研究報告」近月出爐,令周永新教授再在媒體中現身。這次研究令他訝異的,是在收集意見期間,發現大部分政團對於關乎全港市民的退休保障,原來根本沒有具體方案,「雖然一談幾十年,但幾乎沒有政團曾經好好地研究怎做,只流於口號式爭取」。他從好的一面去想﹕現在社會終於被迫去思考這問題了。

「我們整個團隊都不把它當作研究而已。因為這是為香港每一個人做的事,因為我們都會老。至於錢當然不會從天而降,某方面一定要給多些,但我們認為社會是付得起的。

「幾十年來的心願,當然希望有圓滿的結局,而不止一個『拗』字。」

圖﹕黃志東、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文﹕蘇美智

編輯﹕胡可欣

轉載: 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elderly3.cfm?File=20140816/elfe/voa1.txt
無肉不歡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千萬富翁難退「憂」 要幫阿仔買樓 9 年 8 個月前 #15

  • IQ 博士
  • IQ 博士's Avatar
  • 離線
  • 版主
  • 文章: 171
  • 收到的感謝: 4
JAB_01_a_20150325_L.jpg


【晴報專訊】俗語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有調查發現,本港約有五萬六千個流動資產逾千萬的富翁,當中46%已退休,然而16%千萬富翁仍擔心退休後需在財政上支援子女,可見千萬富翁並非無煩惱!
花旗銀行委託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於去年九月至今年二月,以電話訪問了約三千四百名二十一至七十九歲市民,以有關數據推算出去年全港有七十萬人的流動資產逾百萬,流動資產在千萬以上的約有五萬六千人。
這批千萬富翁平均年齡五十八歲,平均資產淨值約四千九百萬元,當中53%為樓宇價值,而有46%千萬富翁為退休人士。但在職千萬富翁中,有30%關注退休後,仍要在財政上幫助子女,只有8%擔心醫療開支。
樓宇資產佔身家逾半
現時在公營機構工作的周太(化名),兒子正在倫敦讀大學,她坦言,不會負責兒子畢業後的生活開支。若他將來買樓需要幫忙,她會在可負擔的情況下,幫忙付首期。「以現時樓價及通脹,年輕人靠自己置業較難。」但她承認,如屆時已退休,需以積蓄替兒子付首期,會有一定壓力,故會量力而為。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零售銀行業務主管伍燕儀指,千萬富翁一般比較關注下一代的教育及往後經濟狀況,或與現時一般家庭只有一個子女,故將關注集中有關。她又指出,仍在職的千萬富翁有49%不預期子女在他們退休後作經濟支援,亦有45%人預期子女所給的金錢,會少於他們每月開支的一半。
理想退休年齡58歲
調查亦發現,在職千萬富翁的理想退休年齡是五十八歲,認為退休後每月開支平均為七萬元,而60%人擁強積金或公積金以外的退休計劃,包括定期儲蓄。在投資方面,千萬富翁比百萬富翁能承受較高投資風險,他們較多選擇投資股票、人民幣及外幣。
一成有錢人 未來五年移民
千萬富翁普遍認同香港有良好治安、投資環境、營商環境及醫療制度,但有11%人表示,計劃未來五年移民,當中以移民加拿大為首選(43%),其次為英國(28%)。在職千萬富翁中,59%表示選擇在港退休。
六成人子女出國或讀國際校
這批千萬富翁中偏向不同意香港有良好教育制度。有近六成千萬富翁均會安排子女入讀國際學校或到外國升學。雖有40%人認同本港有良好居住環境,但亦有24%人表示不認同。此外,最年輕的千萬富翁只約25歲,最年長的達79歲。而在職千萬富翁中,20%為自己做生意或自顧人士,15%為公司管理層,10%為專業人士。


JAB_01_b_20150325_L.jpg


JAB_01_c_20150325_L.jpg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一群老人的實在話】 9 年 5 個月前 #16

  • 花和尚
  • 花和尚's Avatar
  • 離線
  • 版主
  • 文章: 18
  • 收到的感謝: 3
有一個自己的窩 ,不到死千萬別丟、有一個老伴,好好相伴、有一個身體,自己保重、有一個好的心態,自己快樂!

老了,我們已經老了!只不過我們現在身體還好,頭腦清醒,老了,指望誰!要分幾個階段來談。


*第一階段*

退休以後六十歲到七十歲身體比較好,條件也許可。喜歡吃就吃一點,喜歡穿就穿一點,喜歡玩就玩一點。不要再刻薄自己,這種時日不多了,要把握住。錢把住一些,房子留住,把自己的後路退路都安排好。
孩子經濟好是孩子的,孩子孝順是孩子的好品質。我們不拒絕他們的資助,不拒絕他們的孝敬。但還是要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生活。

*第二階段*

七十歲過了沒災沒病的,生活還能自理,這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要知道這是真老了,慢慢地體力精力都會不行的,反應也會越來越差,吃飯要慢——防噎,走路要慢——防跌。不能再逞強,要照顧自己啦!不要再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有的還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輩子,該自私一點,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閒著點,幫助打掃打掃,把自己的健康的狀態保持得儘量的長一點。給自己能夠自主生活的時間儘量的長一些,不求人的日子總好過。


*第三階段*

身體不好了,要求人啦!這一定要有所準備,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這一關。心情要調整好,要適應。生老病死人生常態坦然對待。這是人生最後一段沒有什麼好怕,早有準備就不會太難過。或是進養老院,或是用人居家養老,量力而行,酌情而辦,總會有辦法,原則就是不要磨子女,不要給子女心理,家務,經濟添加太多的負擔。自己多克服一些,我們這一代人什麼苦什麼難都經過,相信我們人生最後的旅程也會坦然度過。

*第四階段*

自己頭腦清醒,身體疾病纏身無法治癒生活品質極差時,要敢於面對死亡、堅決不要家人再搶救,不要親友做無謂的浪費。「老了」指望誰? 自己,自己,還是自己。

【老了怎麼辦】

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一直認為,80歲以上的老人,不需要限制他們食物清淡,不必減重,吃的下比較重要,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可以吃到自己認為的人間美味,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一些。限制老人不能做這吃那,是違反人性的,也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


事實上,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老人要吃好一點,吃胖一點,讓他具有多一點對抗疾病,對抗憂鬱情緒的能力。我願,每個老人都可以享受自己美好的最後一段人生,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結語:

俗語說的好「有理財就不窮、有計畫就不亂、有準備就不忙」,身為老人預備軍的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生活。

要準備的第一件事就是能老健,平時就要注重三養:吃得營養、注重保養、要有修養。

第二是老居:與其和兒孫同住,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無論都會 或郊區,住最適合自己的地方。附近有你喜歡的餐廳!

第三是老本,既然養兒已無法養老,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強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進棺材前ㄧ定不分家產。

第四是老友:有個好朋友、好飯友和伴侶一樣重要,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是享受生活的一項祕訣。


總之,不管你是長壽的歐吉桑或歐巴桑,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ㄧ點也不悲涼,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沒有成熟的心理,喜歡就值得去做。遇到好康的或是幸福的事,可別總是期待留給下一代。

老朋友們切記!我們注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千萬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什麼「一個人很寂寞」、「老了沒人照顧」等種種負面訊息,早已是過時的說法。

要認清: 財富只是數字問題,名利只是短暫虛榮,生活才是人生的全部,當個「樂在享受單身暮年」的人,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條件是:身體強健,有錢、有閒、有朋友,並且有自己專屬的空間。
能夠獨立自主,自得其樂的人生,相信也是自己給自己最大的功德。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Story of an old man 9 年 5 個月前 #17

[shared from internet]

An old man has 8 hair on his head.

He went to Barber shop.

Barber in anger asked:

shall i cut or count ?

Old man smiled and said:

"Colour it!"

LIFE is to enjoy with whatever you have with you, keep smiling

If you feel STRESSED,

Give yourself A Break.

Enjoy Some..

Icecream
Choclates
Candy
Cake

Why?
B'Coz

STRESSED backwards spelling
is DESSERTS ...enjoy life
最後修改原因: 9 年 5 個月前 來自 Ryan (「樂活新中年」創辦人).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Story of an old man 9 年 5 個月前 #18

  • TSLau
  • TSLau's Avatar
  • 離線
  • 初級會員
  • 文章: 39
  • 收到的感謝: 6
Any living soul, regardless of his age and condition, still has something that he would treasure, but that are scanty and insignificant to others. Owning and mastering that personal treasure would enliven one's spirit, and brighten up one's life, like having favourite desserts while being stressed.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西營盤33年老鞋舖榮休 9 年 4 個月前 #19

  • T Chow
  • T Chow's Avatar
  • 離線
  • 中級會員
  • 文章: 44
  • 收到的感謝: 44
香港西營盤有一家33年來為莘莘學子提供舒適返學鞋,陪伴他們「腳踏實地」上學的小舖。由於近名校區,不少高材生,甚至狀元亦是其客仔,所以又被稱為「狀元鞋店。

步入鞋店,像時光倒流,陳列架上擺放着款式不太「潮」、但實而不華的黑皮鞋、白波鞋;跟現時的連鎖鞋店南轅北轍。

小店於8月9日榮休,年屆70的陳先生原本想低調結業,卻招來一眾老顧客前來感受兒時情懷。

「買鞋都要講緣分,又要款啱,又要大細啱。」陳老闆指,客人揀鞋講緣分,做鞋生意亦講緣分。

陳老闆跟太太努力多年,現在兩名兒子事業有成,二人決定退休,打算開展另一個「快樂的任務」,弄孫為樂。

資料來源: http://www.on.cc/hk/bkn/cnt/news/20150725/bkn-20150725090013423-0725_00822_001.html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銀髮族再戰職場 展開第二人生 9 年 3 個月前 #20

  • TSLau
  • TSLau's Avatar
  • 離線
  • 初級會員
  • 文章: 39
  • 收到的感謝: 6
憑閱歷回饋社會 賺取尊嚴滿足感
七旬保安員因造假證「報細年齡」被判囚4個月,引起社會廣泛回響;然而事實上,不少長者即使年過花甲,但仍有其過人的工作經驗及閱歷,可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聘有逾百名長者的迪士尼,盛讚員工細心有耐性,穩定性高,未為公司帶來福利負擔;而以聘用年長人士聞名的銀杏館認為,長者從工作中可賺取尊嚴,避免患上抑鬱症,未來更計劃開設銀髮旅行社,由長者娓娓細訴香港歷史。

據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首季本港勞動人口數目約392萬,其中65歲以上的勞動人口僅9.6萬,佔2.45%。

迪士尼:細心有耐性

香港旅遊業巨頭迪士尼的7,500名員工中,有120名60歲或以上的長者。迪士尼人力資源服務總監伍立衡表示,迪士尼對求職者「來者不拒」,沒有特定年齡限制,對長幼一視同仁。

他指出,年長員工從未為公司福利及措施帶來太大負擔,認為大企業毋須擔心照顧成本,反應考慮年長員工的高穩定性:「連續做好多年都唔會話要走!」他盛讚銀髮員工人生經驗豐富,可盡快投入工作,且細心、有耐性,熱愛與賓客交流。

伍立衡表示,聘用長者時,最重要是留意工作性質,避免安排長期站立的崗位,迪士尼傾向先以兼職形式聘用,直到長者自覺體力能夠應付,才轉為全職。

銀杏館總裁郭同華,10年前透過「樂天關懷行動」提供長者熱綫服務,發現求助的長者絡繹不絕,部分更患上嚴重抑鬱症,有輕生念頭:「唔開心要成日留喺屋企,對住四面牆,覺得自己對社會沒有貢獻!」

她指出,那種「失去的感覺」會令長者感到無比空虛:「身體機能不斷衰退、完全由職場退下來,身邊的朋友、老伴一個接一個的離去,兒女獨立,有自己的家庭,最後孑然一身,猶如空巢老人。」

郭形容,不少長者退休後希望積極展開「第二人生」,盼可繼續於職場馳騁,尋求滿足感及自我肯定,但坊間選擇卻極少。

銀杏館:圓滑懂拆彈

至於僱主卻步的原因,不外乎經營成本,如覺得聘用銀髮族的保險費用較高,很多公司不願受理、標籤「長者眼矇耳聾手腳慢」、因追求效率,覺得長者只會拖累進度等。

樂天集團旗下的銀杏館,現有200名65歲或以上的員工,平均年齡達69歲,主要負責工場包裝、手作推銷及餐廳樓面等工作。「長者上班非常準時,開會也常常是第一個列席,而且他們份外珍惜工作,面對困難時亦懂得拆彈,處事也較圓滑!」

工時應維持 4至6小時

郭表示,聘用退休人士可為他們提供發揮的平台,更重要是可給予長者選擇的權利:「賺到自己的尊嚴」,節省社會資本,因提供有償工作機會,可降低安老福利支出。

已有逾10年聘用長者經驗的銀杏館,在營造理想工作間方面,花了不少工夫,包括為長者提供防滑鞋,各種電子裝置採用最大字體,以及菜單圖文並茂等。郭提醒,長者工時一般應維持於4至6小時,體力最好的,極限也只為8小時。在職培訓時要有耐性,至少給予兩個月過渡期,好等僱主及僱員可互相適應。她建議企業應盡量安排面對客人的工作予長者,因長者有生活經驗,處世較好,面試時講清楚要求,提出安全守則。

郭指出,銀杏館作為聘用年老人士的先驅,歷經10年未衰,有良好示範作用,盼未來可促進政府落實具體長者就業藍圖,肯定長者的人力資源價值。集團未來將進軍旅遊界,成立「銀髮旅行社」,由退休長者擔任嚮導,細說老香港歷史。

撰文:洪寶瑩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建立頁面時間:0.237 秒
討論區核心: Ku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