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APP免費下載
免費會員登記
關於我們

762001896906
歡迎, 訪客
用戶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精神病相關資訊】

話題: 【精神病相關資訊】

患精神分裂擅停藥 恐再入院 9 年 11 個月前 #1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據醫管局資料,每100人便約有一人患精神分裂症。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指,據國際研究,少於六成康復者出院後取藥;若缺乏藥物治療,一年內復發風險達79%,而三年內更有97%。

藥劑師蘇曜華指治療藥物分口服及針劑,外國研究發現用口服藥物的康復者停藥比率達44%,多達三分二更漏服或停用,再住院機會大增,建議親友若見患者不定時服藥,可與醫生商討轉用針劑。

http://www.skypost.hk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最後修改原因: 9 年 11 個月前 來自 身體要緊.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家護利精神病 9 年 7 個月前 #2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減低復發

精神病康復者在漫長治療中,若獲家人關懷支持,有助盡快重過正常生活。青山醫院去年底起在收症病房試行「家庭護理」服務,透過家庭治療師提供適切的家庭輔導及介入,協助康復者及家屬過渡生命周期,有效減低康復者的情緒波動及復發入院機會。


20150407223732healthp182colcastlepeakBORIS.jpg

▲阿娟(右一)獲得家人關懷及支持,令她重過正常生活。(陳啟恒攝)

40餘歲的阿娟(假名)年幼時因父母常吵架,及後兄弟姊妹相繼遷出,僅阿娟照顧雙親,飽受壓力;24歲時因失戀打擊,更從家中高處跳下受傷入院,其後被確診患上狂躁抑鬱症,廿多年來進出醫院28次。

阿娟憶述說:「嗰時成日諗番起細個唔開心嘅嘢,返到醫院又好怕醫生護士,又怕講講吓嘢要入院。」阿娟數年前接受 「家庭護理」服務,病情明顯好轉,至今已四、五年沒再入院,現任職保安員重過正常生活外,與家人關係亦有改善。

逾二百家庭受惠

阿娟胞姊黃女士稱, 以前阿娟情緒不穩時,常致電其家,令其子女感困擾,後來阿娟接受「家庭護理」服務,治療師安排她與阿娟見面,才知阿娟的舉動皆因關心家人,令她倆關係好轉。

青山醫院2010年率先在日間醫院引入「家庭護理」,去年11月再擴展至住院服務團隊的一個收症病房試行,數年間已有逾二百個康復者家庭接受上述服務。

本身是家庭治療師的青山醫院資深護師蕭國雄說,「家庭護理」除透過醫護人員處理病人情緒問題外,亦會邀請病人家屬共同建立解決方案,「我哋透過同家屬面談,了解患者家庭背景,協助佢哋重整家庭結構、解決問題。」青山醫院現時有兩名精神科護士,同時擁有家庭治療師資格。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精神病相關資訊】 6 年 10 個月前 #3

  • 樂活新中年
  • 樂活新中年's Avatar
  • 離線
  • 樂活管理員
  • 文章: 560
  • 收到的感謝: 39
精神病相關資訊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精神病相關資訊】 6 年 10 個月前 #4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BA-BF904_OV_G_20140829143654.jpg


60歲退休增認知障礙症及情緒病風險


資深家庭醫生莫昆洋

面對人口老化及退休後衍生的各種心理及生理問題,世界各地均提倡長者延遲退休、持續就業。重投職場對長者身心健康有莫大裨益,資深家庭醫生莫昆洋表示,長者退休後時間難打發,會影響健康及心理狀況;而合適的工作能帶來適量體能運動及幫助思考,保持身體及腦筋靈活,同時亦有利心理健康,因為工作能擴闊人際關係、保持社交、自信心、社會地位等等,達到三健,即「健體」、「健腦」、「健心」。

他更引述國際研究,完全退休會增加行動不便的機會約66%,60歲退休,6年內體力轉差的機會約5%至16%,病痛亦會增加5%至17%。另一大型國際研究更發現長者工作可幫助減低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對比60歲退休,65歲才退休的人士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比前者減少約15%,每額外工作多1年,患上此病的風險會減少3.2%。而60歲退休人士6年內情緒病及抑鬱症風險會增加6%至9%及40%,莫昆洋又提醒長者再戰職場,首要必需的是強健體魄,長者應均衡飲食,攝取充足的鈣質及維他命,以保持心臟及骨骼關節健康;家人的肯定對長者就業亦十分重要,建議家人應予其適當的關心和支持。

全文閱讀:am730
最後修改原因: 6 年 10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過年後 老人易患空巢綜合症 6 年 8 個月前 #5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1Fotolia_114948163_Subscription_L1200x1200.jpg


年近70 歲的陳老太太身體硬朗,平日自己一個人住。猶記去年過年期間,陳老太太忙進忙出,為難得回家團圓的兒女們打理吃住。一連多天的過年假期,她像陀螺一般沒停過,但依然精神奕奕。在年假結束前,兒女一個個返回他們的小家庭,陳老太太看著雪櫃的剩菜和用過的被褥,忽然一陣胸悶、喘不過氣,休息後又開始收拾家裏,但卻全身酸痛。陳老太太趕緊到醫院就診,經由家醫科、心臟科詳細檢查,都找不出原因。隔天女兒陪伴她到身心科檢查,醫生診斷為「空巢綜合症」,並提供一些調整作息的建議,請女兒多關心她。歷經2個月追蹤,陳老太太逐漸恢復以前的活力。

何謂空巢綜合症?

陳老太太是在歡樂團聚、兒女各自離開後,開始提不起勁、全身酸痛、胸悶、喘不過氣,這是因為事件發生引起的情緒反應,學理上稱為「失落事件」(lost event)。這種年節過後的孤單、空巢期,是由事件所引發的情緒反應,這並不是一種病,而是這樣的事件可能引發一些症狀表現,也就是「空巢綜合症」,若未及時處置,症狀持續發生,就可能久鬱成病,最常見的就是憂鬱症。

王慧懿說,「空巢綜合症」是指父母因子女長大成人離開家而感到悲哀孤單,由於不用再照顧孩子,父母覺得自己的價值降低,因而形成各種情緒問題,通常是一個短期的症狀,孤獨、悲觀、提不起勁、失眠、頭痛、全身酸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胸悶、喘不過氣等都是「空巢綜合症」常見的表現。有些人會在一段時間內慢慢走出來,心情逐漸復原;也有人未及時跳脫,而引發憂鬱症或其它更嚴重的生理疾病。

3項改善症狀的建議
王慧懿提出,老人家多數無工作,所以能轉移注意力的事務較少,加上老人獨處時間較多,產生憂鬱症的比例相對高。在臨床上,「空巢綜合症」較嚴重者,醫生會給予藥物或諮商,輕微者則建議調整生活作息緩解症狀。在此提供3項改善「空巢綜合症」的建議:

1.回歸正常作息

正常的作息可讓老年人平穩心情,淡化節日氛圍,走出空巢的陰影。

2.培養興趣

透過參與各類有興趣的活動,例如:登山、旅遊、繪畫、攝影等,轉移對年節後寂寞感的注意力,還可以結交許多同好朋友,增加生活多元性與豐富性。

3.彼此多關懷

現今科技發達,電話、視訊都相當方便,父母與兒女之間要經常主動打電話,或透過視訊傳達關懷。

王慧懿提醒,身為兒女者,要多留意父母的各種身心變化,一旦發現父母有上述症狀,切勿以一句「您想太多」搪塞帶過,要多付出關心,讓父母感受到愛與溫暖。當發現父母有類似症狀時,務必帶父母找專業醫生診治,以免因延誤而衍生出更嚴重的疾病。此外,老人家們還要保持正常作息,培養興趣。如此,他們就能遠離「空巢綜合症」,當個快樂銀髮族。

文章來源: 大紀元時報(香港)
最後修改原因: 6 年 8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精神病相關資訊】
建立頁面時間:0.110 秒
討論區核心: Ku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