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APP免費下載
免費會員登記
關於我們

541981237154
歡迎, 訪客
用戶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退休後遺症】

話題: 【退休後遺症】

【精神情緒】退休老人的心理 7 年 8 個月前 #1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退休老人的心理
1、退休老人心理變化


對生活方式的改變不習慣,退休人士在職時工作一般都比較繁忙,休息後突然變得閒散起來,似乎自己已經「沒有用」了,致使精神上失去依託,有「空虛失落感」。

對環境突變不適應。有部分老同志在職時是領導或負責人員.客觀上有一種心理優勢,加之社會上有些人「勢利眼」,台上台下不一樣對待,老幹部休息後就很容易產生孤獨寂寞感。此外,老人退休後,對家庭持有一種親和心理。他們並不滿足於「有飯吃」「有衣穿」。他們害怕孤獨。害怕無人關心過問自己,害怕自己會遭到別人嫌棄;他們在退休後,親和心理便油然而生,期望與其他家庭成員親熱和睦,期望得到其他家庭成員越來越多的關心、愛護、尊敬和信任。否則,會使部分老人產生不滿情緒和晚年孤獨感


1_2017-04-24.jpg


更年期生理因素- 56~65歲為生理和性格的更年期—一般來說。大多數人在這個時期都會出現性格上某些方面的變態,只是出現的早晚、持續時間長短、變化的顯著與否不同而已。

缺乏社交和興趣:老年人的心理變化,還與他們的社會交往有關。多方面交往的老年人,在心理上的異常改變不會有多大。只有那些興趣狹窄的人,由於其活動範圍小,常常會感到寂寞和孤獨,情緒上容易激動或抑鬱,而這些精神狀態,對老年人的健康和長壽都是不利的。

2、退休老人的心理狀態
1.2.1、孤獨感
中老年人由於退休在家,長期以來的生活習慣被打破,生活中出現了很多空白點,難免會感到空虛、孤單,甚至是被冷落、被拋棄的感覺。

1.2.2、抑鬱壓抑感
經濟及社會地位發生變化,使家庭條件較差的人生活負擔加重,思想壓力較大,表現為不愉快、傷感、情緒低落等壓抑情緒。

1.2.3、恐懼感
機體功能趨於老化的人,易表現出一些身體症狀,特別是知道故人已逝,聯想到自己,就會特別的恐懼和害怕。

2_2017-04-24.jpg


1.2.4、失落自卑感
具體表現為煩躁、焦慮、自卑等情緒,這種情況多出現於退休前有一定職務的中老年人,退休後社會地位發生了變化,不像以前一樣呼風喚雨,會覺得低人一等,失去了人生的價值,失落、自卑感油然而生。

3、退休老人的心理需求

1.3.1、工作
離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數尚有工作能力和學習要求,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產生許多想法。對這樣的老年人如不給以工作和學習的機會,自己又不能創造這方面的條件,將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1.3.2、關愛
人到老年,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社會的關心、單位的照顧、子女的孝順、朋友的往來、老伴的體貼,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1.3.3、和睦
老年人都希望有個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環境,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只要年輕人尊敬、孝順老人、家庭和睦,鄰里關係融洽,互敬互愛、互幫互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3_2017-04-24.jpg


1.3.4、坦誠
老年人容易多疑、多憂、多慮、愛嘮叨。他們喜歡別人徵求他的意見,願出謀獻計。我們對老年人這些心理特點,要以誠相待,說話切忌轉彎抹角。

心理問題對老年人身體的危害
退休後,許多老年人就天天待在家裡.導致長期缺乏與人溝通.易產生孤獨、自尊感不強和老而無用的感覺;
心理疾病會誘發或加重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老年痴呆症等眾多的老年疾病;
患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的老人,其致病的主因往往是心理問題;
消極情緒是破壞身體免疫系統的兇手,是導致心身疾病的誘因。

資料來源: 每日頭條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7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精神情緒健康】退休驚恐症 7 年 5 個月前 #2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11069386_1406984292949494_6696651623021301573_n.jpg


  2001年之前,驚恐症(Panic Disorder)這個精神情緒病名詞,並未在香港有普及認知,直至我挺身而出做「人辦」,聯同中文大學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的精神科醫生李誠教授及臨牀心理學家郭碧珊開記者招待會,以患者身份介紹這種令人高度不安的病症,再經電視電台及報章報導後,「驚恐症」就似乎平地一聲雷,人人由無知到認知,原來你我他身邊,皆有朋友患上不同種類的驚恐症。
 
  當你處身某種情況時即會高度不安,呼吸失調,血往上衝或不能上衝,心跳急劇,想高聲求救,為的就是希望盡快逃離這種境況時,你就是有這境況的驚恐症。包括:社交、密室、高空、隧道、水底、面對上司、咪高峰、舞台⋯⋯。通常,病情不重的,只要儘量避免上述情況已可減輕病發。但是,嚴重的,則要靠藥物治療。
 
  近年,我發覺不少同齡男性朋友患上「退休驚恐症」,多數本屬位高權重,全部早早生活沒問題,所以,經濟並非他們驚恐來源。那是甚麼呢?正是因種種失落而產生的恐懼。退休後,失落權力,失落四周人(尤其下屬及利害掛勾人士)的專重,失落成就感、失落表演舞台、失落被需要感覺⋯⋯種種失落中,最重要,失落存在下去的意思。加加埋埋,非常恐怖,因早上一見太陽升起,就知道要在種種失落之下,捱至日落,再至夜深,這種日子,真的度日如年。
 
  通常患上「退休驚恐症」者,多數是工作狂,長年以工作麻醉自己,所以,未到退休一天,仍「奮力工作」,潛意識拒絕認知、分析、準備退休後必須面對的一切。結果,退休鐘聲一響,上述「失落」全部湧現,霎時間面對極大震撼,慢慢變成鬱結,無法接受,再變害怕驚恐。
 
  如何面對?四句四字真言——接受現實,學會放手,自搭舞台,要被需要。
 
  頭兩項,應很易明,因退休後,權力及職位帶來的關係,必須Let Go。自建舞台,就是,你的「表演場地」,天生我材,你總會有某些過人之處可以表演的,專注投入吧。要被需要,舉例,以前有位世伯,每天都去探監,探沒人理會的囚犯,風雨不改,因他有強烈的「被需要」感覺。
 
  存在的意義不在別人賦予,貴在自己尋找,有了意義,即有活下去的充實感覺。

全文閱讀:etnet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5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天生「勞碌命」 醫生拆解為何退休過後總是病 7 年 1 個月前 #3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屈臣氏集團前保健及美容產品部(亞洲及東歐)行政總裁蘇若禹周日(22日)早上參加三項鐵人賽期間遇溺死亡,蘇若禹去年曾做通波仔手術,今年較早時候才退休。不少人都遇過,身邊親朋勞碌半生,總是退休後就出事,輕者大病,嚴重者猝死。外國有研究曾指,打工仔因工作壓力刺激腎上腺素,一直在影響免疫力,當退休後再沒產生大量腎上腺素,免疫力回復正常,隱疾浮出來。

據了解,蘇若禹去年曾做「通波仔」手術,需一直定時服食降膽固醇藥;他於周日游泳期間感到不適,舉手示意求助,附近救生艇將他救起後,陷於昏迷,送往北大嶼山醫院後不治 。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死因有待驗屍後確認。

網上有引述外國研究指,忙到沒時間生病的人,壓力會干擾免疫力;等到壓力突然消失的時候,免疫力不是毫無作用就是過度反應,反而容易生病。

文章進一步解說有關研究指,有壓力時,就會大量產生腎上腺素。此時若是身體健康,則沒有影響;若遇到病菌感染,身體免疫系統明明該反應卻不反應。等到突然不忙時,腎上腺素沒有刺激,免疫系統會恢復正常,或甚至過度反應,明明只是小感冒病菌,都會變成大感冒病菌來防禦,身體就會感覺是生了一場大病。

醫管局資料顯示,交感神經系統會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短期內會增加血壓、心跳率、流汗以及令週邊血管收窄,提高身體應付挑戰的能力。但如長期持續分泌,此兩種物質可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增加血壓、心跳率及激發心律不齊,亦有可能和動脈硬化有關。

對於退休後發病是否與腎上腺素有關,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唐俊業認為無科學根據。但他坦言,如日常工作拼命又緊張,確會產生大量腎上腺素支撐,而持續產生大量腎上腺素,是會增加心臟衰竭、心律不正風險及影響情緒思維。他說:
  • 一旦當放鬆時身體就無再產生大量腎上腺素,個人就好似洩了氣一樣,會覺得好散,症狀就會浮現。

唐俊業指,退休人士為打發時間做運動,惟忽視過去30、40年工作繁忙、經常坐又缺運動,健康已有變化,身體水平已不如年輕時,「如果有高血壓、高血糖、膽固醇又高又有食煙,身體血管可能已有破壞」,一旦強做運動而身體未能調節,很容易出事。

他提醒,退休人士做運動時如較易感氣喘,「以前打波30分鐘都不會喘氣,現在5分鐘就喘」,感心口翳、心跳好快或感「喉嚨有東西頂住」,已屬身體未能負荷的訊號,應即時停低,並尋求家庭醫生或心臟科醫生意見。

唐俊業又建議,退休時可先求醫,就病歷、症狀進行評估及作一次詳細身體檢查,如欲進行劇烈運動或強度運動,亦應尋求心臟科專科醫生進行跑步心電圖等詳細檢查。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亦認為,腎上腺素影響退休後百病叢生的理論無科學根據,退休後大病只屬廣泛出現的現象。他解釋,退休時年紀不輕,身體狀況較年輕時遜色,亦屬罹癌、中風或心臟病發的高危年齡,

好多人因感力有不逮而退休,感到疲累、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其實退休前已有症狀。
  • 他續指,港人並無家庭醫生概念,亦無每年進行身體檢查,惟中風、心臟病多屬隱性、無症狀,一旦發病就足以致命。

他建議,過去2年未做體檢的成年人,應先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同時應忌吸煙、保持健康飲食、每日進行30分鐘或以上帶氧運動,同時應保持心境開朗及足夠時間管理,重要是尋找就近家庭醫生,每年做一次身體檢查。

資料來源:TOPick 新聞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後遺症】 6 年 11 個月前 #4

  • 樂活新中年
  • 樂活新中年's Avatar
  • 離線
  • 樂活管理員
  • 文章: 560
  • 收到的感謝: 39
退休後遺症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退休後遺症】
建立頁面時間:0.129 秒
討論區核心: Ku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