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APP免費下載
免費會員登記
關於我們

541981237154
歡迎, 訪客
用戶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話題: 關注認知能力

有研究指空氣污染或增加腦退化症風險 7 年 7 個月前 #41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211224_1.jpg


【Qooah.com】香港多年也受著空氣污染的影響,而近來情況似乎也日益嚴重,我們聯想到可能對肺部有所影響,但是原來實際情況比我們想象中嚴重。

日前Nature(自然)網站發表一項研究結果表示空氣污染會增加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現稱 「腦退化症」) 的患病機會。該研究分析來自南加州大學的華裔科學家陳居泉,研究由 1999 年至 2010 年超過 10 年的時間,對象為美國 48 個州 65 歲至 79 歲的 3647 名老年婦女的健康數據,結果表明居住在空氣質素差的地區中老年婦女,患腦退化症的機會高於平均值兩倍。

而該研究更發現空氣污染對已經具有腦退化症遺傳基因的婦女風險更大,增加幅度高達 263%,而在普遍人群中只有約 21% 的腦退化症病例與空氣污染有關。

他們同時利用白老鼠進行實驗,利用 15 只攜帶退化症基因的雌性小白老鼠,將其中一部份放在污染空氣下 1 星期。實驗結果表明與沒有暴露在污染空氣中的一部份相比,暴露在污染空氣中的一組患上腦退化症患病率增加 60%。
所以只能說大家注意一下了……

資料來源: Qooah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7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中年健康】認知障礙聽見都怕 田七合桃防腦退化 7 年 7 個月前 #42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都市人除了擔心癌症、冠心病、中風,現在還要擔心認知障礙症,即過往叫的老年痴呆症,一種以腦退化為基礎的病變。有中醫師指出,古代醫書也有關於腦退化症狀的描述,最重要是適當服用可補腦、開腦的中藥,及早防患於未然。


1_2017-03-31.jpg


© 由 都市日報 提供 ▲田七可活血開腦,打粉沖水服食十分方便。(網上圖片)
註冊中醫師、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表示,人體有部分細胞有再生的能力,腦神經細胞是其中之一,「雖然腦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並不強,但只要有好的營養和充足的血液供應,就可增強腦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亦即可減慢腦退化的速度。」

供血不足腦細胞即死
她強調,腦神經細胞的退化不是到老年才開始,「其實從青少年開始,隨着年齡的增長,腦神經細胞已經會自然死亡。因為大腦本身需要大量血液,尤其在用腦工作時,大腦可以佔用多達全身50%的血液。所以一旦供血不足,腦神經細胞就易於死亡。
到年長後,膽固醇、血脂等積聚和阻塞血管,更會加速腦神經細胞的退化和死亡,人就會出現記憶減退、反應遲鈍、轉數慢、工作及適應能力轉差等症狀,再惡化下去便可能出現認知障礙症。」
到了這階段,應盡快善用中藥以滋補氣血,減慢退化。


2_2017-03-31.jpg

© 由 都市日報 提供 ▲善用中藥可以滋補氣血,減慢腦退化。(網上圖片)
補腦小食「蜂蜜合桃」
「以我行醫30多年的經驗,中藥黃芪、合桃、田七、石菖蒲、雞血藤等,若經常適當服用,可以擴張大腦的毛細血管,推動大腦的供血量,有補腦、開腦等功效,預防腦神經細胞退化,及保持腦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李醫師說。

3_2017-03-31.jpg

© 由 都市日報 提供 ▼合桃外形似人腦,因此有「以形補形」之說。(網上圖片) 不過,黃芪、石菖蒲、雞血藤等多作為藥用,怎樣服食要視乎個人的體質,必須先諮詢註冊中醫。而合桃則比較容易作為日常食療,李醫師推介以下一個小食:
蜂蜜合桃
材料:合桃肉1公斤,蜂蜜1公斤。
做法:合桃肉搗爛,和蜂蜜拌勻,用瓶裝好,每次食一湯匙,一日兩次,開水送下。可治虛喘,補腦。
此外,田七也相對較容易做成日常食療,李醫師教路:「可以請相熟藥材舖把田七打成粉,每天早上用0.5-1克,以暖開水沖服,即可有助於通血管,預防腦神經細胞退化,甚至可預防心血管病。」但為免體質有所不合,服食前最好還是先諮詢你的中醫師。
李灼珊
香港註冊中醫師
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

資料來源: 都市日報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7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老人痴呆 還是認知障礙症?十個警號:善忘多疑 易迷路…… 7 年 7 個月前 #43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常聽「老人痴呆」一詞,但這稱謂並不足以準確描述病情,亦令大眾對患者做成誤解。憑電影《幸運是我》奪得今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惠英紅,在得獎時表示拍這套電影是由於母親患上認知障礙(又稱腦退化症),她希望大家關注到這個病。她早前更在訪問時透露母親在50多歲時患上這個病,開始忘記東西放在哪,想找的東西原來在手中;多疑,說工人想毒死她,起初惠英紅笑她無記性、也沒有懷疑,日後的關係也變差,最後才明白性情改變的原因,亦錯過最佳的治療階段。

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榮譽助理教授黃凱茵博士亦關注香港的認知障礙症情況,並讓大家及早了解十個警號,令長者及早得到適當的治療。


(邵沛琳攝)

與年齡相關的疾病 四、五十歲也可能發病

她解釋現以認知障礙症為總分類,當中包括阿爾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Dementia)、額顳葉認知障礙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等。

這是一個與年齡相關的疾病,85歲以上有3個便有1人患上,因此是頗為常見,亦與大眾息息相關。不過她提醒,不要以為這病是長者的「專利」,與壯年人無關,香港亦曾經出現「早發性認知障礙症」患者,四、五十歲也可能發病,但要留意的是這個機會暫時是少於1%,大眾不應恐慌。雖然不能百分百預防,但心臟健康與腦部是息息相關,心血管健康也會影響腦血管健康。此外,保持心境開朗、健康飲食及生活,也是預防的最佳預防及治療活動。


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榮譽助理教授及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 黃凱茵博士 (梁蔚澄攝)

年紀大一定記性差嗎?原來不是。

她說一般而言,認知功能隨年紀增加是會有些少退步(圖表),反應可能沒那麼快,但不會有明顯轉變。若患上腦部疾病──認知障礙症,便會令腦細胞慢慢地萎縮、死亡,因此會影響認知功能、判斷力,如沒時間觀念,日夜顛倒。暫時並未有根治的方法,及早發現,便可盡量控制惡化情況,並及早作出生活規劃,令長者及照顧者能愉快生活。



紅色為顯示一般長者正常老化,虛線為患上認知障礙症後的認知發展,其下降速度比正常的快。

十大警號:
  1. 近期記憶衰退、忘記東西、重覆發夢
  2. 無法應付原本熟悉的事
  3. 無法思考複雜的事情
  4. 物品擺夜不當,卻常認為別人偷了他的財物。
  5. 對時、地、人分不清楚,容易迷路。
  6. 判斷力下降,警覺性低(如穿不當季節的衣服)
  7. 變得被動及失去興趣
  8. 個性改變(如疑心重,固執、不願配合)
  9. 行為與情緒起伏很大、易動怒、部分人有幻覺(此為中後期階段)
  10. 言語表達能力困難、無法用正確字眼來表達。(此為中後期階段)

資料來源: HK01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7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精神情緒】當最愛的人失智:除了醫療,也要寫一份「愛護履歷表​」 7 年 6 個月前 #44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getImage_2017-05-04-2.jpg


當最愛的人失智:除了醫療,寫一份「愛護履歷表」,才是最完整與尊嚴的照護
作者: 蔡佳芬
出版社:寶瓶文化

他不是失智了嗎,怎麼還會有這些衝動?
──8撇步,你可以這麼應對

有些失智症照顧者會說:「他不記得我沒關係,但是他老是認為我會害他,偷走他的東西,食物被我下毒,把我當成仇人或賊來看待,好令人傷心。」

如果問一個失智者的照護者,最辛苦的部分是什麼?是不眠不休,即使盡力照顧失智者,失智者卻仍然退化嗎?

但照顧者可能會回答:「其實,這些我可以忍耐,也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一點,最讓照護者心力交瘁

根據研究,最讓照顧者感到負擔沉重的,是失智症相關的精神行為症狀。因為失智症不僅會帶來記憶力退化,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執行組織能力下降,還可能會帶來所謂的精神行為症狀。

什麼是精神行為症狀呢?這是一個概括的集合名詞,簡單來說,就是泛指因腦部罹患失智症之後產生的一系列精神、情緒、睡眠、飲食、行為等異常或障礙。舉例來說,可能有妄想、幻覺、憂鬱、焦慮、失控、怪異舉止、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等。

有些照顧者會說:「他不記得我沒關係,但是他老是認為我會害他,偷走他的東西,食物被我下毒,把我當成仇人或賊來看待,好令人傷心。」

失智者可能會出現妄想的症狀,內容則不一致,但多半是東西被偷走了的妄想,或是堅信有人要陷害他,甚至是子女可能會遺棄他等,種種並未真實發生的事。

麻煩的是,不管家屬或朋友怎麼勸說、安慰,甚至拿出監視錄影畫面、銀行存摺等種種鐵證,失智者依舊不相信,有時,失智者會認為連這些鐵證也是假的,讓家屬有理說不清,愈講愈生氣。

其實,這是因為受到疾病的影響,有時不是口語安慰或解釋就能緩解。

我建議,必要時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協助,或以合併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來加以控制。

他生病了,他不是故意的

而在照顧失智者時,我們必須了解,這些都是疾病相關的症狀,不是失智者故意的。失智者不是故意找碴,也不是故意不信任你。

照顧者常說:「他搞不清楚日期、方位沒關係,但是他同一句話,一天問上個幾十、幾百次,不管我怎麼費盡口舌回答都沒用。我在上班,他猛打電話來,我不停地接電話,主管都給我白眼了。跟他講,他也不聽。或者是三更半夜不睡覺,一直要我去找已經過世的叔伯,我晚上照顧他,白天還得上班,我不知道這種生活能撐多久……」

雖然照顧者常常因為上述症狀而面臨精神轟炸,或是疲於奔命,這真的非常辛苦。但是我們在照顧失智者時,也要了解,失智者這些症狀是受到疾病的影響。

他不記得了,所以問你。你回答了,但是他又忘記了,所以再問你。你又回答了,但是他想不起來,所以又問了你。

他真的不是故意的。

照顧服務員覺得屈辱

如果問一個失智者的照顧服務員,是什麼原因讓他照顧不下去,寧可辭職到他處去?是因為照顧失智者比一般長者更累、更耗時?是因為薪資不成比例?

照顧服務員常說:「餵食翻身把屎把尿,我們都不以為苦,也能了解不管是失智者或是家屬,正是需要照顧服務員來增加照護的專業性與強度。但遇到失智者動輒脫光衣物,暴露下體,或是口出穢語,露骨求愛,甚或是襲胸摸臀,就令照顧服務員很難忍受。」

照顧服務員雖然多半是中年族群就業,但多數是女性,遇到這些狀況,不免深受打擊,內心覺得屈辱,或是受到不小的驚嚇。

也常有人問我,她/他不是失智了嗎?怎麼還會有這些衝動?照顧者必須先了解的是,這類的症狀在醫學上歸類於「去抑制」行為,也有人稱為「不適切行為」。

這是表示原本人類擁有的基本慾望,如性慾、食慾等,受到疾病的影響,而出現了失控的現象。有些時候是慾望的強度異常上升,有些時候是慾望的對象不適當。

而失智者通常又伴隨著現實判斷功能的障礙,因此可能連表達的方式、地點,以及對象也都會出現異狀。綜合起來,便呈現了在公眾場合衣衫不整,衝動地觸摸他人身體,口頭示愛求歡等行為。

我們必須先理解,才能包容

就像許多心智障礙者一樣,常被認為是「蓄意的」,因為大家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認知功能退化,不應該還有能力做出這些行為。但卻忽略了失智症病程漫長,重度失智者功能嚴重受損,的確較無法啟動複雜的行為或語言,但輕、中度失智者仍保有部分能力,而從外觀看來,確實難以分辨輕、中度或重度,於是就造成更多的誤解。

有些時候,甚至還會產生法律上的問題,例如被告等。而家屬一方面覺得丟臉、難堪,一方面又還得協助處理這些糾紛,更是憤憤難平。

我必須再一次說明,他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們需要試著藉由理解這些症狀原來是失智症的一部分,來發展出真實的包容與同理心,才能不陷落在嫌惡感裡,最終導致照顧者的心理負荷,甚或是演變成消極地減少與失智者的接觸等,這些都會產生照護品質減低,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生活品質下降的負向結果。

8撇步,一移二拖三轉念

如果問一個有經驗的失智照護者,哪一招才是最重要的照顧心法?是耐心、愛心,還是同理心?

其實最常用的一千零一招,是「轉移注意力法」,姑且稱之為「移心大法」。在本書的其他章節也有提到,雖然好像只是一招,但如果時機掌握得好,加上經驗的累積,也能變化出千千百百的「子招式」。

舉例來說,當失智者氣呼呼地質問我,媳婦怎能偷走她的東西時。

一、我們必須試著不採取質問的態度。千萬別說:「你有證據嗎?」

二、也盡量別以評價的方式來安撫他,例如:「那個東西不值錢,怎麼可能有人會要。」

三、我們通常會讓失智者述說一下,回饋給他目前的感受,例如對他說:「你聽起來很生氣……」或是:「你感覺很傷心……」

四、接著,在「不說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地給予一些尋常的安慰,例如「生氣對你身體不好。」或是:「你這樣傷心,我們也覺得很難過。」等。

五、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轉移話題」,不然招數很快就會用盡。可以聊聊那個東西對他為何如此重要,是否有其他物品可以替代。

六、甚至把握機會「岔開話題」,也就是二度轉移話題。可以從身體健康比較重要,接著問:「天氣變化,是否有覺得不適……」等。

七、那麼,是否還有第二招呢?可以試試「拖延戰術」。

當失智者抱怨物品被偷,有人想害他等精神行為症狀時,倘若轉移不了,建議嘗試拖延大法,例如推說「此事需謹慎應對,會等其他兄弟姊妹相聚時,研究如何處理……」

有些時候失智者的妄想對象是外籍看護,會出現辭退看護的要求,但可嘗試推說:「現在申請不易,家中需要人手協助……」等。

當失智者重複要求煮食或吃東西時,可推說:「用餐時間尚未到……」、「菜色尚未買齊……」、「今日特別節日,要等待家中某某成員回來共享大餐……」等。

那麼如果第一招用了,第二招也用了,藥物治療嘗試了,非藥物治療也用上了,甚至哭求、威嚇、謊言、冷處理,什麼該用與不該用的招數都用了,都還是沒效果呢?

八、俗話說山不轉路轉,他不轉,我們就要先轉,此時建議轉念「等字訣」。

大家不免要數落我:「醫生,你這樣講很遜,不是跟沒說一樣嗎?」

其實不然,我在臨床看診時,也曾經與許許多多的家屬進行過詳細的討論,評估精神行為症狀對失智者本人及其家屬照顧者的影響之後,倘若影響不大,也會做出:「那就再觀察看看……」的結論。

有時是評估藥物治療的副作用顯然超過失智者所能承擔,也可能會做出順其自然的決定,也就是等等看,看症狀是否自然隨病程改變而減弱或消失。

等等看,是否有較適合的醫療介入時機。

等等看,失智者身體健康情況改善後,是否還有調整治療計畫的可能。

我在撰寫此章節時,說巧不巧遭逢了據說是某地近半世紀以來最大的風雪,導致飛機停駛,困坐在機場內,窗外是零度以下的冰封世界。

等了一整天,班機依然無法起飛,後來甚至露宿機場內,再續續等待第二天,最後終於守到雪停天晴,雖然疲倦狼狽,終究安然返抵家門。

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就像是不知何時會襲來的風雪一般,再怎麼嚴峻,也會有歇停的時候。

隨著失智症的病程進展,失智者的症狀也會有些改變。過去讓家屬或照顧者困擾的症狀,過些日子,可能就會趨緩,當然也可能再有其他的症狀。

就如同面對大自然的冰雪風暴一般,當以人之力無法抵擋時,建議措施以安全為主要考量。

在保護失智者和他人的前提下,只要沒有傷害性,就靜待這些症狀逐漸消融。

照顧失智者,並沒有絕對的方法

失智症的照顧心法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的標準,有時需要激發創意,有時需要彙整經驗。

以上介紹的則是以「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的建議準則為出發點所寫的心得。當你發現照顧失智者會讓你莫名其妙地火大,時常想要奪門而出,動不動就掉淚時,請記得放慢步調,調整呼吸,試著理解,他不是故意的。

我衷心建議,此時與專業醫療團隊討論是否有其他的處理方式,也鼓勵參與由照顧者所組成的互助團體,或是安排「短期喘息照護」等。

學會心法,讓失智照護能更適當與順利。

資料來源:閱讀人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6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精神情緒】當最愛的人失智:除了醫療,也要寫一份「愛護履歷表​」 7 年 6 個月前 #45

  • T Chow
  • T Chow's Avatar
  • 離線
  • 中級會員
  • 文章: 44
  • 收到的感謝: 44
非常好的分享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如何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父母? 7 年 6 個月前 #46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2016-08-29_173605.jpg


認知障礙症的基本概念

認知障礙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乃是一症候群,通常患者意識清醒,但出現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及語言的障礙,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社交生活及工作。認知障礙症早期徵兆請參考 「十大警訊」:
  • 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
  •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 東西擺放錯亂
  •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
  •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
  •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
  • 個性改變
  •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

子女若懷疑父母罹患認知障礙症可至神經科或精神科檢查。早期發現可及早治療,改善患者及家屬生活品質。失智症大致分為三類:

(一)退化性認知障礙症( 50~60 ﹪), 以阿茲海默症為主,患者的腦細胞出現異常神經纖維糾結及老年斑,造成細胞壞死及腦功能缺損,平均病程約 八至十年。

(二)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10~25 ﹪), 因中風導致腦部血液循環出現阻礙,而引起腦細胞退化,通常發病較突然。

(三)其他認知障礙症( 10~15 ﹪), 病因有憂鬱症、腫瘤、藥物中毒、腦外傷、糖尿病等。

由於阿茲海默症佔多數,以下以阿茲海默症說明症狀及照護原則,其他類型認知障礙症亦可參考。

阿型認知障礙症的記憶障礙初期以近程記憶困難為主,「現在的事情記不住,陳年往事一直說」,隨著疾病進展,遠程記憶逐漸褪去。從在不熟的地方找不到路,逐漸在熟悉的住家附近迷失,到最後在家中找不到自己房間。半夜叫家人起床上班。初期認不得少來往之親友,中重度後連配偶子女也認不得等。病程中可能出現個性改變、情緒失控、疑心病、妄想或幻覺、認知及日常功能逐漸退化等現象。

認知障礙症的預防

認知障礙症目前已經有效果顯著的藥物,可以有效減緩疾病的惡化。同時也知道這種疾病和血管性失智症一樣,和血管硬化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也是可以早期預防的疾病。

(一)多動腦: 多動腦可以加強腦神經細胞的活性,也可以增加腦部的血液循環,有效預防腦神經功能退化。多動腦的活動並不侷限於複雜的思考或學習,像是下 棋、閱讀、演奏、跳舞、旅行等,都是很好的多動腦活動。

(二)多運動: 多運動可以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疾病。這些疾病都和動脈硬化有密切關係,而動脈硬化則是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的主要原因。

(三)多吃魚: 魚含有豐富的 EPA 和 DHA ,可以有效預防動脈硬化。

(四)多吃蔬菜: 蔬菜含有維生素 C 、維生素 E 和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可以有效預防動脈硬化。

對於已經有失智症的患者,雖然上述方法也可以減緩失智症的惡化,但是及早就醫,接受藥物治療才是最重要的。

照顧認知障礙的原則

(一)每天安排家務或活動,讓老人家忙得快樂。 患者雖喪失部份能力,但仍保有許多能力,例如:能自己洗臉、會掃地、會拔草等,儘量讓失智者做他能做的工作或活動。認知障礙者不會做的,可以帶著他做,必要時才替他做。失智者參與家庭事務,讓他仍有機會貢獻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過程中多鼓勵讚美他,不但可減緩退化速度,還可讓老人家有好心情。

(二)順著他、不爭辯、不責備,和老人家做好朋友。 雖然每位子女和父母的關係不同,但此刻都要調整自己的角度,和父母站在同一陣線上。例如:中度認知障礙的母親說:「兒子真不孝,有了老婆就不要媽,幾個月沒回家了。」子女可能回應:「媽!他昨天才回來看你啊!」但是站在同一陣線的回應則是:「媽希望老么常回來看你,那我打電話叫他這星期日回來。」是否打電話,需觀察患者後續的反應,如果患者忘了此事,家屬就不必採取行動。認知障礙長輩常有許多不合宜的行為或要求,當他被拒絕或阻擋時,常和照顧者發生衝突,令照顧者非常困擾。遇到不合宜的行為時,先試著用他可接受的方式轉移,不行時就順著他,稍後再收拾善後或再嘗試不同的方法。重點是不令他難堪,用他可接受的方式引導他。

(三)規律生活作息,避免經常改變。 依照認知障礙者過去背景及生活經驗,配合長輩的習慣及喜好,安排規律之生活作息。失智長輩對環境改變較難適應,所以子女不要為了孝順父母,買最新、最好的家具或房子,這對失智長輩和家屬可能是一場災難,需要一段時間調適。當子女們輪流照顧時,儘量維持在同一居住環境,有一致的照顧方法,失智長輩的情緒會比較穩定。

(四)預先採取安全措施。 認知障礙長輩走失機會率很高,可申請「預防走失愛心手鍊」讓長輩戴著,並告訴他:「這條鍊子是去廟理求來的」或「這是牧師特別禱告祝福的手鍊」,長輩可能會高興戴上。如果長輩分不清「沙拉油」和「洗碗精」,必須加上大字標示或收起來。如果經常燒焦東西,要使用可自動熄火之瓦斯爐。避免長輩服下過多藥物,可用藥盒按正確份量裝好,但要檢查是否正確服用,或者親自拿藥給父母服用。

(五)有快樂的照顧者,才有快樂的認知障礙長輩。 許多家屬開始照顧時,會努力想「改變患者異常反應」,但經過長期摸索與挫敗經驗之後,便會知道「改變認知障礙長輩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是改變自己」。建議多參加家屬團體,分享他人照護經驗,激發自己發展更適合的照護方式。認知障礙者的狀況會隨病程變化,照護者需要隨其狀態調整方式。多利用社會資源,如:日間照顧中心,讓長輩參加活動,不但可帶給長輩好心情、減緩退化,子女白天也可喘息、工作或照顧家庭。

照顧認知障礙者耐心、愛心很重要,但人在這方面總有限度,照顧者要接受自己的情緒和限度,和家人討論照顧問題,共同承擔照顧責任,但切勿期待「公平」。定期充電,有信仰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唯有快樂的照顧者,才有快樂的認知障礙長輩。

資料來源:臺灣月刊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6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中年健康】冇記性定認知障礙? 7 年 5 個月前 #47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認知障礙症是我們平日說的「腦退化」或「老年癡呆」病症,屬多種引致腦部退化疾病的統稱,患者會逐漸失去記憶力和其他認知功能,並非人類正常的衰老過程。

根據2006年數據顯示,香港七十歲或以上的長者中,每十位便有一位患有認知障礙症。2014年時約有七萬名七十歲或以上的患者。按發病率推算,到了2036年,七十歲或以上的患者將會多達二十五萬人。
想初步了解家人有否認知障礙的傾向,可以觀察以下情況:
1:重複相同的問題、故事或說話
2:學習使用器具或電器有困難
3:對原有嗜好和活動的興趣降低
4:處理財務有困難
5:有否判斷力決策困難,例如買了不合適的物品回家
6:忘記正確的年月份
7:記約會時間有困難
8:有持續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
如果家人突然出現上述情況達三項以上,建議向醫生尋求進一步評估。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5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中年健康】冇記性定認知障礙? 7 年 5 個月前 #48

  • Jonathan Liu
  • Jonathan Liu'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382
  • 收到的感謝: 17
我暫時未有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中年健康】冇記性定認知障礙? 7 年 5 個月前 #49

  • Florence
  • Florence's Avatar
  • 離線
  • 中級會員
  • 文章: 59
  • 收到的感謝: 1
回覆: 我暫時未有

聽講經常打麻雀就唔會有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中年健康】冇記性定認知障礙? 7 年 5 個月前 #50

  • Jonathan Liu
  • Jonathan Liu'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382
  • 收到的感謝: 17
幾時得閒,星期二直落,打完波開台,一個月一次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中年健康】冇記性定認知障礙? 7 年 5 個月前 #51

  • Florence
  • Florence's Avatar
  • 離線
  • 中級會員
  • 文章: 59
  • 收到的感謝: 1
回覆: 幾時得閒,星期二直落,打完波開台,一個月一次

可以諗諗窩。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認知障礙的資訊 7 年 5 個月前 #52

alzheimer_4.jpg



最近有些新技術能及早偵測阿茨海默症。2014 年,一群澳洲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一種非侵入式拍攝視網膜圖像的裝置,可早於臨床診斷確定病症前 15 至 20 年偵測阿茨海默症。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 (CSIRO) 生物醫學科學家 (Biomedical scientist) 肖恩弗罗斯特 (Mr. Shaun Frost) 表示,「測試可分辨阿茨海默症和非阿茨海默症,其靈敏度 (sensitivity) 及鑒定能力 (specificity) 分別是 100% 及 80.6 %,表示所有患此症的人都會被會偵測到,呈現陽性結果,而大部份沒有患病的會呈現陰性結果。

早期介入措施的重要性
已被識別為將來有很大機會患有阿茨海默症的高風險者,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腦神經科學家 ( Neuroscientists) 發現我們腦內可以不斷的生長出新的神經細胞。 最近的研究則發現瑜珈 (Yoga) 和冥想 (Meditation) 過程可預防及改善這退化性疾病。




原文按此連結
LH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5 個月前 來自 Louis Hui (活動策劃伙伴).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家屬心聲】認知障礙症照顧者:政府支援不足 早知可以爭執少 7 年 4 個月前 #53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 患病那個辛苦、還是家人辛苦?家中長者漸漸變得多疑、脾氣差、不斷致電給工作中而感煩躁的你時,也許他正被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痴呆)困擾着,若及早求醫還可延緩腦部退化的情況,可是大眾卻只認為長者是在撒嬌。
他不停打三十幾個電話給我,又打給親戚,結果親戚又問我什麼事,但我在公司又不可能時常接電話,不接又怕他出事,一下子有好多壓力。
照顧者尹先生

尹先生在香港家庭福利會舉辦的分享會中訴說他的故事,當時他並不知道84歲的父親已有認知障礙症初期症狀,及後即使知道得此病,又不知道病情將會怎樣惡化下去,認識少,政府支援不足,若大家及早知道認知障礙症,便可減少與爭執及誤會。


(iStock)

85歲以上患病比率達三分一

常聽「老人痴呆」一字,但這種長者常見的疾病更被關注的時刻,也許是「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患上認知障礙症之時。據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顯示,本港每10名70歲以上長者便有1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比率達三分一;香港家庭福利會指出隨着本港人口老化,預計未來20年患者人數會超過33萬,情況不容忽視。


家福會社會工作顧問及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師黃愛球女士(資料圖片)

患者人數持續上升 支援服務輪候漫長

家福會社會工作顧問及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師黃愛球女士分享現時狀況:「這疾病是不能逆轉,會影響患者的語言表達,導致說話時含糊不清、以前識計數,現在卻不會;中期病者可能會日夜顛倒,晚上醒來卻對你說還未吃晚飯,看到鏡中人,也不知道是自己等情況,其實這樣也會影響照顧者的心情。」她表示即使社署、醫管局等部門提供認知障礙症支援服務,但輪侯時間長,亦未能有效地及即時為家屬增加疾病的認識,從而提供相關的協助。

及早診治才可減緩惡化

照顧者葉小姐說:「醫生以為她是抑鬱症,拖了逾半年,才得悉是認知障礙症,那時亦沒人告知可以怎樣幫媽媽,完全毫無章法,最後因接觸非政府機構,才知道有得救。」她所說的「救」是若及早確診及治療,雖暫時不能根治,但可減緩惡化情況,加上她也是上班一族,更無奈地說:「自己又要去上堂,學相關知識;又要上班,有太多事要處理,一個上班人士可以做到什麼?」


(資料圖片)

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達11星期

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報告中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底,醫院管理局老人精神科專科門診診所新症的輪候時間中位數達11星期。截至2016年12月31日底,入住津助/合約安老院舍及獲受資助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單位提供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分別達36個月及10個月。」

照顧者曾小姐需照顧一名輕度弱智的哥哥及患上認知障礙症的爸爸,她表示對認知障礙症的印象僅限於許鞍華執導的《女人四十》中,由蕭芳芳飾演的女主角阿娥在婆婆過世後與和患上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症的一種)的公公的相處過程。她知道現時人類愈來愈長壽,希望大眾及早認識,對家人多一份關懷並及早預防,此外,亦可對認知障礙症患者多一份尊重。

全文閱讀:香港01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4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腦部認知能力】玩APP訓練腦力 有助改善早期失智患者記憶力 7 年 4 個月前 #54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bcce75d500104bf84152388180aef8f3.jpg


玩電腦遊戲有助預防失智,由英國神經學家所開發的腦力訓練遊戲被證實能夠改善早期失智症病患者的記憶能力,有助避免認知退化等症狀。

英國劍橋大學學者薩伏里奇(Geroge Savulich)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名為「Game Show」的遊戲應用程式,遊戲玩家必須把特定圖案放進正確位置,獲得「金幣」作為獎賞,玩家熟練後,遊戲會越來越難。參加實驗者為年過45歲,有輕微認知障礙的患者,受測者分為兩組,其中一半每星期玩2小時,對照組則完全不玩,實驗一個月後,玩遊戲的人的情節記憶能力比先前改善40%。

薩伏里奇表示,提昇情節記憶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可解決一些問題,例如幫助人記得鑰匙放在哪、或是車子停在哪裡,他說:「我們希望在未來可以擴大這一次的成果,用作對於健康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的研究。」
失智症一直是全球重要的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全球在2015年總共有4750萬名患者,隨著人類預期壽命與人口老化的增長,失智症患者的數字將會持續上升。雖然目前有數種藥物能夠減緩失智症患者的記憶衰退、思考、行為、方向感與自理能力下降等症狀,但尚未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這一次的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神經心理藥理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薩伏里奇表示,患者不單止在記憶分數上有所提升,同時對比沒有使用app的患者能保留更多處理複雜視覺圖像的能力。(實習編譯李鎮瑋/綜合外電報導)

全文閱讀:蘋果日報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4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認知障礙症科研 eNanoHealth 7 年 3 個月前 #55

  • 樂活新中年
  • 樂活新中年's Avatar
  • 離線
  • 樂活管理員
  • 文章: 560
  • 收到的感謝: 39
eNanoHealth_P4.jpg


eNanoHealth Limited是一所位於香港科學園的生物科技研究公司,亦是樂活新中年的長期合作伙伴。

他們現正進行認知障礙症的研究, 希望在未來找出緩和或解決認知障礙症的方案。他們現正收集患有認知障礙症人仕的口水樣本,藉此增加對該症的進一步瞭解及研究。參加者只須把口水樣本放入該公司提供的小收集套內,再把小收集套放進回郵信封內, 把它寄回該研究公司, 即可為此研究付出一分力!

如閣下認識患有任何程度的認知障礙症人仕,而該人仕願意協助eNanoHealth對此症的研究,請填寫以下簡單的問卷,eNanoHealth即把相關的收集套及信封寄到閣下填寫的地址。

假使閣下對此研究有任何疑問,請致電 2210 5022向eNanoHealth的Liza Ng查詢,謝謝!

報名問卷:https://www.esurveycreator.com/s/c14b341
最後修改原因: 7 年 3 個月前 來自 樂活新中年.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80歲不癡呆,竟然這麼簡單! 7 年 2 個月前 #56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 皮膚老了,會出皺紋、長老年斑,我們能看到;
● 頭髮老了,會慢慢變白,我們也能看到;
● 但是,大腦老了、萎縮了,如果不是去醫院檢查,我們不能直接看到!
而這不能直接看到的地方,恰恰是最重要的!



年紀大了記憶力就下降?
腦萎縮才是根源

很多人以為年紀慢慢大了,以為出現一些什麼記不住事、總忘東西放哪兒、手腳不靈活、失眠、頭暈、步履蹣跚、反應遲鈍的情況都是正常的現象,真的是這樣嗎?
  
多數中老年人常有的記憶力下降、手腳沒有過去靈活的感覺、耳鳴、失眠等癥狀,都可能就與生理性的腦萎縮有關!



活躍腦細胞,動舌頭最簡單
80歲不痴獃、100歲輕鬆過


據《廣州日報》報道,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生活中堅持鍛煉舌頭可以間接刺激腦部和面部的神經,從而減緩大腦萎縮,同時可防止面部神經、肌肉的老化。

科學家認為,人體出現老化現象最大的原因在於腦萎縮,最顯著的癥狀是舌頭僵化和表情變得呆板。

日本科學家對800名志願者進行對比研究,讓一組志願者每天早晚刻意堅持活動舌頭,另外一組志願者則不特別活動舌頭。這樣的實驗持續了大約半年之後,科學家發現:堅持活動舌頭的一組人,他們的大腦細胞明顯要比沒有特別活動舌頭的後者活躍,處理問題的反應力也要比後者快。

科學家說:「這一研究結果讓我們尋找到一條延緩大腦衰老的非食療方法。」
  
基於這項研究,日本科學家建議每天早晚可以活動舌頭,來活躍腦細胞,防止腦衰老、腦萎縮!

|吐舌頭
舌尖向前盡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的感覺,然後收回捲起,反覆10次。


|轉舌頭
讓舌頭在口腔內,慢慢地以最大範圍順時針轉10圈,然後再逆時針轉10圈。


|舌頭舔牙齒
將舌尖輕輕抵住上顎10秒,然後抵住上齒外側10秒、下齒外側10秒,下齒內側10秒。


這套操做起來不拘時,早上能坐,中午能做,晚上也可以,一般建議早晚各做一次。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大腦靈活、不衰老、不萎縮,各個器官、生理功能才能正常進行!平時做做,不用吃亂七八糟的葯,省錢不說,還安全,作用實在!

文章來源:原生素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80歲不癡呆,竟然這麼簡單! 7 年 1 個月前 #57

  • Jonathan Liu
  • Jonathan Liu'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382
  • 收到的感謝: 17
謝谢分享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測驗】你退休就失智的風險有多高? 6 年 10 個月前 #58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圖片來源:電影《我想念我自己》 圖片來源:Youtube截圖

一項針對50萬名歐洲退休人員進行的調查發現,在65歲比60歲離開職場的人相比,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降低14%。表示較晚退休比較不容易失智。

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主任杜福伊爾(Carole Dufouil)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時說,這項研究檢視了法國境內42萬9,000多名工作人的健康和保險紀錄,結果發現,過了退休年齡後,「每多工作1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跟著降低3.2%」。

就算延後退休,但退休總會來臨,如何退休不失智?

在日本,號稱看過1萬人大腦、河野臨床醫學研究所北川診所所長築山節,最近出版新書「不得退休失智症:讓大腦新生的17個新習慣」。

書中指出在醫學上沒有「退休失智症」這個名詞,所謂「退休失智症」是長期傷害大腦,終於導致認知傷害,只是非常多的人時間點剛好在退休。

他認為,大腦功能下降導致失智的風險,在還沒退休前就潛藏。許多人不在乎失智風險,安然地過著社會人的生活,退休後大腦突然陷入不安定狀態,有可能導致失智。

你或你的家人有可能退休就失智嗎?

請做以下測驗。
如果你是40-50歲的上班族:


1、對工作沒有信心。
2、下班回家的時間不固定。
3、工作沒有計畫。
4、和20幾歲相比,體重明顯增加。
5、健康檢查發現有高血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
6、單身、沒有嗜好,身邊也沒有可以談心的人。
7、無法充分休息。
8、常常一天沒有講到一句話。
9、常感覺眼睛疲勞、肩頸酸痛。
10、幾乎沒外出,幾乎沒有曬到太陽。

以上10題若符合5項,表示大腦功能閃黃燈,築山節建議,現在就要改變生活習慣。

不過,大腦功能下降不是一天造成的。想想你20、30歲時,是否生活習慣讓大腦提前腦退休?


1、生活不規律,起床、就寢時間不固定。
2、因為工作和社交,睡眠品質不好,例如每天睡不到6小時。
3、三餐時間不固定,常不吃早餐。
4、幾乎每天都喝酒。最近常用酒助眠。
5、資訊偏食。每天看的資訊幾乎只和工作有關,回家還是想著工作。
6、常加班,幾乎沒有休息。星期六、日也常加班。
7、單身、沒有嗜好,身邊也沒有可以談心的人。
8、健康檢查常有紅字,例如尿酸高、肥胖或肝功能異常等。
9、對自己沒有信心,未來職涯該做什麼或培養什麼能力,沒有規劃。

以上測驗符合的項目愈多,表示可能長期傷害大腦。年輕時維持這樣的生活習慣,到老容易得到「退休失智症」。

築山節進一步建議,工作者創造了工作專用的大腦。當退休後,工作專用的的大腦不需要使用後,必須開始使用其他部分的腦,如購物、做家事,什麼都好,就是必須創造能接受新事物的大腦。

築山節醫師在新書提出「不得退休失智症3階段」,他自己也確實實踐:

第一階段:不要改變生活習慣
「我每天早上4:30分起床、5點遛狗、6:25分看電視做體操,星期六日也一樣。就算每天工作量不同,但起床時間固定後,作息大致會相同,要擁有自己生活的時鐘,」築山節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第二階段:不要過度
築山節考量體力的界線在45歲,在45歲辭去外科醫師的工作,慢慢改變工作方式。年輕時熬夜也無妨,現在則是不勉強。白天好好工作,晚上好好休息,「當自己想清『不要太努力』這一點後,反而能確實工作,」築山節說。

第三階段:接受新事物
築山節開始利用語音辨識app寫書。在電車上一有點子,就對手機說話,他親身示範接受新科技的好處。

築山節也建議太太們不要因為老公退休而改變生活,不要因為老公在家,為了配合他,犧牲嗜好與交友,否則也有可能兩人同垮。

「大腦是很厲害的器官,只要好好使用,一生不會枯竭,」築山節以看過一萬個大腦的神經外科醫師的身份再次鼓勵大家,好好保養大腦,大腦依舊會很有元氣地為你服務到老。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關注認知能力 6 年 9 個月前 #59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防認知障礙者走失 科技儀器可偵測患者去向


  • 失蹤4日的腦癌患者曾慶倫,周四被熱心人尋回,引起社會關注認知能力受損患者。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總幹事李雅儀表示,此類患者初期能自行出入,不少家屬因此疏於防範,病人容易走失。


日前失蹤的腦癌病人,其認知能力受損,失蹤4日後被熱心人尋回。(資料圖片)

本身是職業治療師的李雅儀說,患者初期能辨認熟悉社區,但遇上路面情況有少許改變或「轉錯路口」,很容易走失。她建議,即使患者熟悉社區活動,家屬不應讓患者獨自外出。她又說,即使兩人一同出去,一不留神患者隨時「走失」,「有好多人分開去洗手間或者買嘢食,就咁唔見咗。」李提醒,例如: 去洗手間,家屬應注意會否有多個出口,最好直接在洗手間門口等。


預防走失器,患者配戴預防走失器,家人帶著接收器,患者與家人超越感應距離,接收器會發出訊號。(由受訪者提供)


離椅、床警報器、壓力床墊,可置於患者的座椅、床或床邊,當患者離開,感應器偵測到重力改變,便會發出警報。(由受訪者提供)
她又說,家屬可善用科技照顧患者,簡單可在大門安裝警報器及選用壓力床墊,當患者離家或下床時發出警報,家屬無需人盯人。

病人手提設定位功能


有腦神經科醫生袁孟豪說,當癌細胞擴散至腦部,患者存活率及壽命將會減低,亦有機會引起併發症,額葉及顳葉受損,患者認知能力可能受損。家屬要照顧該類病患有困難,患者即使能自行「落街」,亦不能掉以輕心。家屬可於患者身上放置個人資料,包括地址及電話等聯絡方法,一旦走失,途人也知道如何通知家人。另外,也可在病者的電話安裝有定位功能的程式,走失後家人也知其位罝。

資料來源:香港01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老年痴呆真的不能預防?6個常見誤區您中招了嗎? 6 年 9 個月前 #60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多年來全世界科學家對老年性痴呆的病因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為止,病因仍不明確。許多證據提示心理社會因素、腦血管病因素、環境污染以及慢性中毒、免疫紊亂都與發病密切相關,尤其是腦血管疾病和環境污染可以加快老年性痴呆的發展。關於老年痴呆,臨床上也存在着非常多的誤解,小編今天幫您一一細數。


人老必痴呆?

人到老年,雖然腦細胞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導致腦功能的減退,但大多數存活腦細胞的功能依然存在。而且,這些存活的腦細胞有一定的代償功能,能維持正常的精神活動。近年來研究證實,腦細胞退化到90歲左右可以逐步停止。臨床上只有4%~5%的老年人患痴呆症,可見大多數老年人的腦功能是健康的,他們不僅能正常生活,而且還保持着一定的學習和工作能力。



老年人記憶力不好就是痴呆?


記憶可分為瞬間、近事、遠事3 種類型。其中近事記憶隨着年齡的增長,減退較明顯,而瞬間、遠事記憶的減退較遲緩。因此,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對久遠的事情記憶猶新,而對近期發生的事情容易遺忘。但大多數老年人的近事記憶減退程度較輕,而且會逐步停止。這些老年人雖然自感記憶力減退,但不影響日常生活,而且智能檢查也正常,在醫學上稱為「生理性記憶力減退」。當然如果記憶力減退程度嚴重,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就屬痴呆症了。因此,老年人記憶力不好,不一定都是痴呆的表現。

是否痴呆,CT一查就知

大多數健康的老年人,CT 檢查可顯示出不同程度的生理性腦萎縮,但他們並無痴呆症狀。相反,有些老年人,CT 檢查顯示沒有腦萎縮,但卻有痴呆症狀。據調查,有20%左右的老年性痴呆病人CT 檢查是正常的。一般而言,痴呆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症狀。如果沒有痴呆症狀,而CT 檢查顯示有腦萎縮,證明這是腦組織正常的生理性退化,不必緊張。

痴呆是不能預防的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痴呆的病因,但有很多生理、心理、社會因素可引起腦功能的衰退。如能消除和減少這些因素,就可以預防痴呆的發生。因此,老年人應心情開朗,心理平衡,淡泊名利,少計較得失,防止失落、悲哀的心態。應多參加適合老年人的社會活動及體育鍛煉,養成合理用腦的習慣,如參加書法、繪畫、讀書等活動,以使大腦「不生鏽」,從而緩解大腦的衰退。平常粗茶淡飯,多食補腦物質,如五穀雜糧、水果、蔬菜等,這對預防痴呆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老年痴呆肯定遺傳?

因為痴呆的發生大多與出生後的不良生活方式(飲酒、吸煙等)、軀體疾病(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等)、文化程度、社會、心理因素等密切相關。預防痴呆,要從兒童時代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講究精神衛生,可以降低痴呆的患病率。因此,遺傳不是痴呆發生的主要原因。

智能檢查有問題就是痴呆?

目前,臨床上有很多檢查智能的方法,如在正常值以下,表示智能有減退。但這些智能檢查方法往往會受到檢查方法、環境、文化程度、檢查者的精神狀態、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其結果不能真正反映被測試者的實際智能情況。有時智能檢查有問題,不能診斷為痴呆。

老年性痴呆的預防宜儘早做起,如能在痴呆前期或初期發現,並在生活上採取相應措施,持之以恆地做下去,是完全可以控制其發展的,並且可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向好的方向轉化。首先要避免腦動脈硬化及腦血管病等疾病的發生,以防止腦供血不足而導致老年性痴呆。


日常生活中,預防老年性痴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起居飲食規律

保持生活規律對於預防老年性痴呆的發生有積極意義。在膳食上,強調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兩戒」。「三定」即定時、定量、定質;「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兩戒」即戒煙、戒酒。

● 注意智力訓練,勤於動腦,以延緩大腦老化。常做用腦且有趣的事情,鍛煉腦細胞的反應性;培養業餘愛好,可活躍腦細胞;廣泛接觸各方面的人等。這些方法都可刺激神經細胞活力。

● 精神情志調養

注意保持積極樂觀情緒。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他人溝通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多接受外來的有益刺激,以延緩腦功能減退。



● 加強體育鍛煉,既可以改善不良情緒,又可保持大腦功能的正常運轉,從而延緩腦神經細胞老化,預防痴呆。

來源:「掌上醫訊」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建立頁面時間:0.178 秒
討論區核心: Ku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