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APP免費下載
免費會員登記
關於我們

209107687157
歡迎, 訪客
用戶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話題: 關注血糖

每周運動150分鐘抗糖尿 10 年 2 個月前 #21

  • Chan
  • Chan'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211
  • 收到的感謝: 6
h127e51f.jpg


本港約有七十萬人患糖尿病,患者除戒甜食及定時食藥,有研究指每周做兩個半小時運動,亦可降低平均血糖達百分之一點一,成效媲美服藥。有七旬老翁病發時血糖水平高達四十一度,是正常七度的近六倍,後來堅持每天做運動兩小時,嚴控飲食及定時服藥,終在一年後血糖水平回復正常,更「減甩」大肚腩。

七十六歲的關先生,七年前一次大病,懷疑進食三天白粥令血糖飆升至四十一度致酮酸中毒,需留院兩周。他憶述,原本愛吃朱古力及蛋糕,但現減少甜吃,日做兩小時運動,三餐亦定時定量,維持一年後血糖水平回落正常,「雖然每日要打四次胰島素,但就算食完嘢,血糖好少超標」。經多年努力,關的腰圍更由三十六吋減至三十一吋,體重則輕了三十磅。

年長患者 每日半小時夠數
香港糖尿科護士協會幹事莫碧虹說,一般年長糖尿病者只靠藥物及控制飲食,並以地方小、無時間等藉口,拒絕做運動,令病情難以好轉,「有啲藥病人食完會肚餓,食多咗嘢又令血糖上升,醫生就加重藥物分量,造成惡性循環」。她又提到,每天做半小時、一星期內累積兩個半小時的運動量,均可降低糖化血色素達百分之零點四至一點一,效果媲美口服血糖藥物的百分之零點五至百分之二。

做運動可分泌安多芬,令人心情愉快。何女士二十年前懷第一胎時患上妊娠糖尿病,「乜都唔食得,唔敢出街」,又因與丈夫產生摩擦,心情大受影響。

心情轉佳「糖尿冇乜大不了」
何認為,單靠服藥及控制飲食未能有效降血糖,遂聽從護士建議,堅持每天做三十分鐘運動,包括打羽毛球、太極及跳舞等,血糖水平由高峰時的十六度,降回正常七度;「成個人變得積極咗,明白其實糖尿都冇乜大不了。」

莫碧虹續指,小便增加、有食欲但明顯消瘦等,是糖尿初期病徵,由於症狀不明顯,估計本港有四成患者不自知,建議市民如有不適要及早求醫。

16式健康操 助控制病情
糖尿病人多為長者或肥胖人士,若無「運動底」,更應小心揀選合適的運動。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長潘綺紅建議,患者每天抽半小時急步行或跳健康舞等中強度的帶氧運動;如有「糖尿腳」患者不便於行,可改為舉啞鈴等阻力訓練。

「糖尿腳」病人可舉水樽
運動可為高、中、低強度,潘綺紅建議患者由散步、太極等低強度運動開始,再逐步加運動量,但切忌過於急進,否則血糖急跌會致暈倒;體能較佳者更可嘗試每日跑步半小時以上。她說,年長的糖尿病人做三個月帶氧運動,有助降低動脈硬化,減少中風及心紋痛等併發症。

「糖尿腳」病人未必有能力做劇烈運動,潘說:「可試吓用水樽舉八至十下,訓練六至八組肌肉」,即使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每次十分鐘,同樣可降低糖化血色素。

香港糖尿科護士協會與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推出糖尿健康操,鼓勵患者進食後一至兩小時,跳三十分鐘、共十六式的健康操,降低餐後血糖,長遠助控制病情。市民可到各大醫院的糖尿教育中心索取健康操光碟。另外,兩會將招募約三十名糖尿病患者進行半年追蹤,了解健康操對病情的幫助,詳情可留意www.ahkdn.com。

資料來源:
東方日報2014年9月2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902/00176_090.html
最後修改原因: 10 年 2 個月前 來自 Chan.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日飲逾三杯咖啡 增糖尿風險 10 年 2 個月前 #22

  • Chan
  • Chan'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211
  • 收到的感謝: 6
.jpg

上學上班沒精打采,不少人或會歎杯咖啡「醒腦提神」。但意大利一項研究指,若每日喝逾三杯咖啡,大量攝取咖啡因,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一般人增加五成,對健康敲響警號。不過,專家指患糖尿風險主要影響對咖啡因「代謝」較慢的一群人。

意大利烏迪內San Daniele心臟科醫院邀請一千一百八十名患高血壓人士參與研究,年齡介乎十八至四十五歲,八成七人每日喝一至三杯咖啡,一成三人喝超過三杯。專家追蹤研究六年,發現兩成四人最終診斷為糖尿病前期。

代謝慢人士高危
專家推算,若飲用咖啡量屬中度,患糖尿病風險較正常高三成四;飲用量較高者,即每日喝逾三杯,吸收大量咖啡因,風險會增至五成。不過研究同時指出,咖啡因增加患糖尿病風險這一現象,主要適用於咖啡因「代謝」較慢及本身血壓偏高的人,若身體能快速代謝咖啡因的話,未必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專家相信,咖啡因可影響身體對糖分的新陳代謝速度,同時增患高血壓風險,如長期攝入大量咖啡因,危害性可能較肥胖、過重更大。喜歡濃郁咖啡的人,還是淺嘗為妙。

資料來源:
東方日報2014年9月4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904/00176_061.html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月餅肥 糖尿忌 10 年 2 個月前 #23

  • IQ 博士
  • IQ 博士's Avatar
  • 離線
  • 版主
  • 文章: 171
  • 收到的感謝: 4
輕嘗滋味

中秋節臨近,親友送來的月餅開始囤積家中,但為健康着想絕不能「當飯食」。專家表示,月餅熱量高,食一個傳統月餅就差不多等如4碗白飯,如果連續7日都食,體重便可能增加1.5磅,而且傳統月餅高糖、高膽固醇,糖尿病患者、高血壓人士更加要節制,健康的成年人每日不要吃超過四分一個傳統月餅,並宜與水果和清茶一起品嘗。

20140904225250healthp282colmooncake2.jpg

▲一個月餅熱量約為4碗白飯,成年人一次最多吃四分一個。(互聯網)

營養師表示,一個185克裝的雙黃白蓮蓉月餅,熱量便接近800千卡,差不多等如4碗白飯,減肥人士如果吃了才後悔,便要快步走2.5小時,才能將熱量消化掉。此外,病患人士吃月餅更要多加留意,因月餅一般含有大量糖分,吃下後血糖指數會飆升,糖尿病患者要特別小心,而蛋黃對膽固醇過高的人士,也造成健康威脅。

冰皮月餅糖分高

至於流行多年的冰皮月餅,雖然個子小小,又採用豆蓉、水果等餡料,看似比傳統月餅健康,但其實威力也非同小可,多吃反而更易致肥。以冰皮綠豆蓉月餅為例,一個重約55克的迷你月餅,其中約15克是糖分,而且熱量也接近200千卡,較同一分量的傳統月餅更高。專家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次最多吃四分一個傳統月餅,或者半個冰皮月餅,最周最多吃3次。

五仁較健康

舊時五仁月餅是老人家「專利」,但其實它較蓮蓉和冰皮月餅健康。五仁月餅由花生、瓜子仁、黑白芝麻、核桃仁、杏仁等多種堅果製成,營養師表示,堅果的脂肪屬於不飽和脂肪,而且脂肪量較其他月餅低,相對健康一點,但要注意的是,五仁月餅的熱量也高,與雙黃蓮蓉月餅相若,故也不能放縱狂吃。


20140904225251healthp282colmooncake.jpg

▲中秋節食月餅,但為健康着想,一次不宜食太多。(資料圖片)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categoryID=7&publishDate=2014-09-05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患糖尿 癌症風險高3倍 10 年 2 個月前 #24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fatf20041010014_20140917_L.jpg

專家指控制血糖可大大減低患癌風險。
中大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人患癌風險較一般人高,糖化血紅素每高1%,患癌風險即增18%,主要包括結腸癌、乳癌及卵巢癌等。研究指,若病人服食糖尿藥物,患癌風險可降四至六成。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分析香港糖尿病註冊紀錄內6,103名病人數據,發現當中4.4%人患癌,大多年紀較大、有吸煙、酗酒、患糖尿病時間亦較長。
糖化血紅素高1% 風險即增兩成
研究發現,當糖化血紅素高1%,二型糖尿病患者患癌風險隨之增加18%。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陳重娥表示,根據過往數據,糖尿患者較同齡健康人士,患癌風險高出三成至三倍。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陳穎斌指,糖尿病人所患癌症,主要為腸胃癌症如結腸癌,以及乳癌、卵巢癌等:「高血糖會令細胞內部訊號路徑失調,引致不正常的細胞周期,導致癌細胞生長。」陳表示,血糖控制與患癌風險關係密切,而控制血壓、降膽固醇藥都可減低患癌風險。研究指,糖尿患者使用他汀類(statins)藥物、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RAS inhibitors)、胰島素、甲福明、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及噻唑烷二酮類(thiazolidinedione,簡稱TZD)藥物,可減低四至六成患癌風險。
JHN_01_b_20140917_S.jpg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飲食高脂高糖少運動 逾半港人恐4高 10 年 2 個月前 #25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P9172783_20140918_L.jpg

非牟利機構智慧起動,今年六至八月訪問506名35歲以上港人,發現逾半已分別受高血壓(53%)、高血脂(51%)及高血糖(50%)困擾;逾七成人未曾就高尿酸作檢測。逾半受訪者每周進行少於一次帶氧運動,而過去一年大部分曾有不同的四高徵狀,包括68%人容易疲倦,51%感胸悶心悸,48%人頭痛及頭暈。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盧文偉指,四高亦是中風原因之一,嚴重可致急性癱瘓。家庭醫生陳海聰說,吃太多高脂、高糖食物,缺乏運動,均是四高原因,建議40歲以上定期作身體檢查。要預防四高,註冊營養師陳勇堅指納豆,三七及紅麴等均有助降血壓,血糖及血脂。

http://www.skypost.hk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逾半人不懂高尿酸成因 10 年 2 個月前 #26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20140917225523healthp242colsurveyYUNG.jpg

港人普遍了解「三高」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成因,但有機構調查發現港人對第四高「高尿酸」未有足夠認識,有52%人表示不了解高尿酸的成因。腦神經科醫生盧文偉表示,高尿酸有機會導致痛風發作等問題,建議病人多加關注。


智慧起動進行「港人生活飲食習慣、四高認知及身體檢測問卷調查」,訪問了近500位受訪者。調查發現,只有少於5%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成因,但卻有52%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高尿酸的成因。

家庭醫生陳海聰表示,過量飲酒及缺乏運動的人,會較大機會出現高尿酸的情況。盧文偉指高尿酸有機會導致痛風問題,出現關節痛的情況,在配合「三高」之下,有機會出現中風的問題。盧文偉指出,若病者在無扭傷的情況下出現關節炎,便可能有「高尿酸」的問題,可透過抽血檢驗。

http://www.metrohk.com.hk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唾液試紙免篤手指 舔一舔知血糖 10 年 1 個月前 #27

  • Chan
  • Chan'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211
  • 收到的感謝: 6
糖尿病患者須時刻監察血糖水平,難免要每日「篤手指」做血糖測試,但不少病人因難忍皮肉之苦,故索性放棄。有本地廠商最近研發出糖尿病唾液試紙,簡化測血糖過程,亦可免卻「篤手指」引致傷口發炎的機會。該款試紙由特製物料製成,患者只需舔一舔,讓唾液接觸試紙,約一分鐘即會變色,可按顏色變化得知當時的血糖水平,更可透過拍下試紙的二維條碼(QR code),將檢測結果傳至互聯網作長期記錄,以便觀察血糖變化。

「篤手指」已成許多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一部分,設於香港科學園的納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糖尿病唾液試紙「Kiss and Tell」,有望打破傳統。該公司系統工程師梁道琦解釋,試紙只要接觸到糖尿病患者的唾液,便會根據血糖水平而呈現不同顏色,愈接近鮮紅代表血糖愈高,相反愈接近粉紅色則代表血糖愈低。

成本每次10元
用家只需按顏色與基準比對,便可得悉血糖濃度,測試過程只需一分鐘。梁稱試紙準確度與「篤手指」相近,患者可按需要於每日量度血糖一至四次,例如飯前及飯後等,每次成本約十元。

梁續指,該發明最大賣點是簡單方便,糖尿患者日後或毋須依賴血糖機,且毋須採血亦完全無痛,可免傷口發炎。糖尿病唾液試紙早前獲得「第四十二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健康衞生類金獎」,正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申請認證,期望最快於今年底推出市場。

東方日報 2014年6月2日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602/00176_086.html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免疫失調 致糖尿病 10 年 1 個月前 #28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台灣衞生研究院發表最新研究,發現成人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與免疫反應有密切關係,證實部分糖尿病是免疫系統失調所致。
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現原本應扮演防禦角色的免疫細胞T淋巴,若失去調控酵素蛋白激「MAP4K4」,會造成血糖持續上升而出現糖尿病,甚至導致全身性多重器官發炎。台灣現時患第二型糖尿病人士佔7%至8%;其中60%至70%患者體重超標,但30%至40%體重正常。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醫知健:新法唾液測血糖 10 年 1 星期前 #29

  • Chan
  • Chan'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211
  • 收到的感謝: 6
0602-00410-010b1.jpg


糖尿病患者須時刻監察血糖水平,難免要每日「篤手指」做血糖測試,但不少病人因難忍皮肉之苦,故索性放棄。有本地廠商最近研發出糖尿病唾液試紙,簡化測血糖過程,亦可免卻「篤手指」引致傷口發炎的機會。該款試紙由特製物料製成,患者只需舔一舔,讓唾液接觸試紙,約一分鐘即會變色,可按顏色變化得知當時的血糖水平,更可透過拍下試紙的二維條碼(QR CODE),將檢測結果傳至互聯網作長期紀錄,以便觀察血糖變化。
「篤手指」已成許多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一部分,設於香港科學園的納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糖尿病唾液試紙「Kiss and Tell」,有望打破傳統。該公司系統工程師梁道琦解釋,試紙只要接觸到糖尿病患者的唾液,便會根據血糖水平而呈現不同顏色,愈接近鮮紅代表血糖愈高,相反愈接近粉紅色則代表血糖愈低。用家只需按顏色與基準比對,便可得悉血糖濃度,測試過程只需一分鐘。梁稱試紙準確度與「篤手指」相近,患者可按需要於每日量度血糖一至四次,例如飯前及飯後等,每次成本約十元。
榮獲國際發明金獎

他續指,該發明最大賣點是簡單方便,糖尿患者日後或毋須依賴血糖機,且毋須採血亦完全無痛,可免傷口發炎。糖尿病唾液試紙早前獲得「第四十二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健康衞生類金獎」,正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申請認證,冀最快今年底推出市場。

太陽報 2014年6月2日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40602/00410_010.html
最後修改原因: 10 年 1 星期前 來自 Chan.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益生菌有助于減肝臟脂肪 10 年 1 星期前 #30

  • Chan
  • Chan'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211
  • 收到的感謝: 6
西班牙一項新研究發現,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食用益生菌有助減少肝臟脂肪堆積。
新研究中,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科學家給一組肥胖實驗鼠餵食3種益生菌菌株:副乾酪乳桿菌、短型比菲德氏菌和鼠
李糖乳桿菌,連續餵食3個月。對照實驗鼠餵食安慰劑。對比研究結果發現,益生菌組實驗鼠導致的肝臟脂肪堆積
(大部分為甘油三酯)明顯少于安慰劑組實驗鼠。這一結果表明,益生菌可減少肥胖實驗鼠肝臟內脂肪堆積。
科學家表示,肝臟脂肪堆積與肥胖症和糖尿病息息相關。雖然益生菌無法治癒肝病,但是卻可用作肝病輔助治療。

《中國中醫藥報》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世界糖尿病日特輯 10 年 1 星期前 #31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20141112205156magnifyingglass.jpg

拆解 糖尿病真相

胰島素「出事」 牽一髮「禍」全身
秋 風起,除了食臘味,更要好好關注一下糖尿病風險。甚麼?很掃興?原來世界衞生組織及國際糖尿病聯盟,將每年的11月14日
定為「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趁此機會,了解一下這個可能讓你截肢、失明等的慢性病。

能夠被世界衞生組織於全球大舞台訂立上一日,糖尿病當然有它可怕的地方。根據世衞的數字,全球就有3.47億人患有糖尿病。他們更估計到2030年時,糖尿病會成為全球第7大的死亡原因,數字將會比現在增加50%。屈指一算,2030年你正好步入中年?是時候率先一探糖尿病真相。

血糖「揸fit人」 全靠胰島素
首先澄清一個簡單謬誤:糖尿病絕對不是純粹直接因為飲食習慣太甜膩而誘發出來。要說糖尿病,首先就不得不提胰島素。胰島素是胰臟分泌出來的荷爾蒙,作用是控制身體的血糖值。可以想像,一旦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抑或不能控制血糖時,問題便會發生。胰島素不足或失效,會導致血液內的葡萄糖不能轉化成人體所需的能量,無法轉化的葡萄糖便會導致血糖增加。過剩的糖分會經由尿液排出體外,這就是大眾瑯瑯上口的糖尿病。

循胰島素方向分析, 原來糖尿病亦有不同類型之分。先講解第一型糖尿病,又叫做「胰島素依賴型」,患者可能是因為遺傳或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導致負責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受到破壞。至於第二型糖尿病,亦稱「胰島素非依賴型」。他們的胰島素分泌大致正常,但身體對胰島素卻產生抗拒,致使胰島素不能發揮將糖分轉化成為能量的功效,造成糖分積聚。原因可以是遺傳、不良飲食習慣、體形肥胖或缺乏運動等。第二型的糖尿病亦為最常見的類型。除了兩種主要類型以外,亦會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情況出現。顧名思義,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婦於懷孕期間忽然出現高血糖。病理原因目前未明,不過醫學界就估計是懷孕對身體的轉變,導致胰島素失衡甚至抗拒。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世界糖尿病日特輯 10 年 1 星期前 #32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20141112205156istock000005819192medium.jpg

預防糖尿病 認清高危族群
整體而言,患上糖尿病的高風險因素有肥胖;尤其是在腹部積聚脂肪、步入中年、缺乏運動及曾有家族病史等。所以開首提過大家在秋季喜歡「食臘味」,其實並不是因為隨便說說的。特別是容易由不良飲食習慣、肥胖或缺乏運動等都市人「死穴」誘發出來的第二型糖尿病,就為各類糖尿病中最普遍的一類,後果因由可想而知。維持均衡的飲食習慣、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絕對有助預防糖尿病。難怪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就將主題定為「健康生活與糖尿病」(Healthy living and diabetes),實行防患於未然。
除此之外,曾經患過前述妊娠期糖尿病,甚至生產過逾4公斤巨嬰的女士,也有可能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有此等經驗抑或病史的讀者,務必加倍留意。

錯失時機 後果可致殘截肢
病患當然是「病向淺中醫」,愈早發現,治療難度會愈低。然而,糖尿病絕不明顯的徵狀,拖延治療時機就對日後病況發展固然極度不利。須知道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可以遍及全身,而當中最嚴重之一,必屬可以導致截肢的「糖尿病足」。簡單而言,出現糖尿病足的原因,主要可以是糖尿病者的神經病變,導致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周邊血管病變或阻塞,足部脈搏變弱、腳溫變冷甚至發生壞疽;亦因糖尿病人白血球功能或會較差,加上血糖高等因素,為細菌提供繁殖環境,容易受感染。
驟眼看慢性病都可以致殘,實在可怕。不過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於2005年的統計顯示,其實多達80% 因糖尿病而需要進行足部截肢的案例是可以預防的。問題卻是醫療的拖延、失當的照顧等,最終釀成截肢。有調查就指出,大部分患者在截肢手術前,均已經出現過足部潰瘍的情況。換言之,及早抽出這些出現先兆的高風險個案,截肢其實是可以避免。不過,事實上卻是病者諱疾忌醫、抑或第三世界資源缺乏等種種原因,在在提高糖尿病者的截肢比率。難怪連世衞也直言:太多的人因為糖尿病不必要地失去下肢。

故此糖尿病者務必要避免足部受傷,簡單如選擇合適尺碼鞋履免生水泡、消除鞋內異物等;遇上足部潰瘍及早求醫,自可避免截肢後果。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世界糖尿病日特輯 10 年 1 星期前 #33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20141112205157istock000034011980largewidec1179ce23971180113b4c6706d9469f1c5e841a4.jpg

糖尿上眼 隱形「致盲殺手」
撇除足部壞疽,糖尿病者的身體各個部位亦會受誘發出併發症影響,包括腦血管病、心臟病、足部壞疽、視網膜病、腎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的機會。當中俗稱「糖尿上眼」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相信應該最為大眾所認知。據資料顯示,本港每年就有約200個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失明的個案。
一般而言,糖尿病的病齡愈長,「上眼」的機率就會愈高。出現視網膜病變,原理是因為糖尿病者長期的高血糖環境,會損傷視網膜血管,引起一連串的眼底病變。不作及時處理的話,「糖尿上眼」或會引致視力下降,最嚴重的甚至可以導致失明。最嚴重的問題是,「糖尿上眼」的患者初期不會出現諸如視力模糊或疼痛等明顯徵狀,故此很難被發現出來。直到患者出現明顯的視力受損,病變很可能已經發展到後期階段。所以「糖尿上眼」的患者有很多都是因為發現得太遲而導致視力永久受創。

既然缺乏明顯徵狀,唯一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辦法,只有及早主動求醫,進行預防性的眼睛檢查,以免耽誤病情。尤其是糖尿「病齡」愈長的患者,更需要注重眼部檢查。與此同時,病者亦不妨從根本着手,積極控制血糖水平,盡量避免滋生出眼底的高血糖環境。


預防治療有法 教你擊退糖尿病
被 前述的各項高危因素嚇倒?沒錯,單看糖尿病可以導致的後果:截肢、失明,甚至死亡,足以肯定糖尿病是個需要小心警剔的對象。問題是,應該怎樣預防?平日應該做些甚麼解決?食少些糖有用嗎?一於解答你的疑難,教你「擊退」糖尿病。
絕對不是純粹要嚇怕你,糖尿病絕對有資格成為都市人的「慢性殺手」之一。據衞生署於2012年所做統計的數字顯示,糖尿病於本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排名第10,單計該年因糖尿病入院人數就逾2萬人。排名第10已經相當嚴重,更惡劣是因為糖尿病者不幸身故,多由於不同併發症所政。故署方就相信,因糖尿病而死亡的實際數字應當不只於此。

病徵隱蔽 身體檢查最實際
誠然,糖尿病偏偏屬於慢性病,病徵並不明顯,特別是早期患者。雖然不會「突襲」,糖尿病卻會不動聲息、日積月累「蠶食」患者。大體而言,糖尿病的症狀可以歸納為「三多一少」,包括多尿、小便變頻密及尿量增多;多飲、容易口渴;多食、食量增大;但體重卻會下降。同時間,患者還可能出現容易疲倦,傷口長時間不痊愈甚至容易發炎的情況。然而,前述的徵狀可以是非常細微,根本難以察覺。
既然如此,最積極的辦法當然是定期作相關的身體檢查,務求及早發現並控制病情。特別是本身已經有糖尿病風險的人,應按醫生建議進行更頻密的檢查。綜合容易患上糖尿病的因素,包括年齡 45 歲或以上、過重、患有代謝綜合症、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等,以往曾經錄得血糖異常的人士,亦務必需要加倍留意。

自我管理 控制病情靠紀律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說法套用於糖尿病更為明顯。因為不幸地,糖尿病暫時未有根治的方法。病者可以做的,只有嚴格遵從醫生訂下的治療方案,控制病情並預防併發症。不過,別因此就灰心過來。其實病人積極的自我管理身體,絕對有助控制病情。定期到家庭醫生覆診,檢察身體各項數字,並遵從醫生或營養師建議的飲食餐單,管理體重。飲食習慣改進的同時,更應該進行恆常體能活動。比較「冷門」的貼士,譬如是接種流感疫苗。原來糖尿病患者因流感而誘發的併發症及死亡風險較高,適宜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至於年輕的讀者們,或許會以為自己距離糖尿病很遠,其實應該從現在開始注意飲食習慣,少進食高糖分及太油膩的食品,而多吃高纖維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同時培養運動習慣,管理自己的體重。


20141112205157istock000004548139small.jpg

http://www.metrohk.com.hk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糖尿病有啖好食 10 年 1 星期前 #34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20141113205640healthp322coldiabetes01GIS.jpg

▲香港公共行政學院院長李明逵(左)和蘇玉華(右)示範烹調了兩款適合糖尿病人的菜式。 (政府新聞處)


20141113205641healthp322coldiabetes02.jpg

▲大會為糖尿病人建議多款健康菜式。


吃得健康

今天是國際糖尿病日,本港去年有360人因糖尿病死亡,二萬七千多人因為糖尿病引起的問題入院。衞生署昨日在中大舉行健康午餐會, 提醒糖尿病人可以選擇的健康菜式,打破「無啖好食」的想法。

大會昨日為糖尿病人建議多款健康菜式,二人餐單可選擇灼菜心、雞包仔、牛肉腸粉,豆腐雜菜湯,三蔬炆牛肉,以及肉鬆四季豆;至於四人餐單方面,有番茄香茅蝦湯、菇菌炒雜菜、鮮釀燈籠椒、茄子咖喱雞及桂花煮梨。

一半人在50歲前發病

中大的研究跟進本港1.5萬名二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半人於50歲前發病,兩成是40歲前已確診。衞生署署長陳漢儀說,預防糖尿病應由年輕做起。

患病成因認知不足

另外,亞洲糖尿病基金訪問了1,019人,了解市民對糖尿病的認識程度,發現多數受訪者不認識該病成因及對糖尿病一知半解, 只有少於兩成人分別能正確指出肥胖及缺乏運動,是引致糖尿病的部分成因。另有近25%受訪者表示不知道糖尿病的成因。

調查又發現近八成受訪者自評身體健康,但超過六成人過去一年並無接受血糖測試,難以了解自己的血糖狀況。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行政總裁陳重娥建議,即使年輕人也應每年量度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素一次,定期評估有否患病。

http://www.metrohk.com.hk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糖尿病有啖好食 10 年 1 星期前 #35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我有個朋友三十歲就患有糖尿病 ... 咩都唔食得 ... 好慘...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日日運動】常做運動‭ 減糖尿病風險 9 年 10 個月前 #36

  • 身體要緊
  • 身體要緊'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日日運動身體好
  • 文章: 91
  • 收到的感謝: 1
20150115230810healthp282colrunning.jpg

多做運動有助健康。

美國醫學會期刊一篇研究,針對四千多名18歲至30歲的年輕人做了長達15年的追蹤發現,如果在這個年齡區間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中年之後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新陳代謝疾病的比率,可降低21%至28%。


運動醫學專家表示, 每天只要運動三次,一次運動十分鐘就可以達到運動效果。
家庭必備當係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消委會測試 三成中式飲品高糖 9 年 5 天前 #37

  • T Chow
  • T Chow's Avatar
  • 離線
  • 中級會員
  • 文章: 44
  • 收到的感謝: 44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117/19375862

節錄

消委會與食安中心合作,於5至7月間從中式食肆、火鍋店、茶餐廳等,搜集11類共101款由食肆自行沖調的常見非預先包裝中式飲品,如豆漿,柑桔蜜,山楂茶,羅漢果等,測試當中含糖量。測試發現其中29款飲品每100毫升含糖7.5克以上,屬高糖飲品。當中山楂飲品糖份偏高,5款中有4款高糖,同樣為打邊爐必備、味道酸澀的酸梅湯,10款樣本中有一半高糖。而味道較甜的柑桔或柚子蜜類,10款中有9款屬高糖。
相反,羅漢果飲品含糖量最低,5款樣本中4款每100毫升含低於0.5克糖,可界定為無糖,餘下1款則含5.1克糖。豆漿亦屬於含糖量較低類別,31款樣本都不屬高糖。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稱,由於非預先包裝飲品無營養標籤,希望測試成為市民的參考指標,外出用餐時注意飲品含糖量,食肆亦應積極回應減糖潮流,提供少糖或無糖飲品,並改良配方減少含糖。食物安全中心首席醫生(風險評估及傳達)楊子橋指,吸收超過身體所需糖份會導致肥胖,易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病或蛀牙。他希望測試可引起公眾關注飲品含糖問題,尤其是令小朋友從小培養低糖口味,減少日後的健康風險。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糖尿病太極拳 8 年 7 個月前 #38

全人太極拳之(一)

image.jpeg
最後修改原因: 8 年 2 個月前 來自 樂活新中年.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我們想說:感謝您!: Louis Hui (活動策劃伙伴)

糖尿病太極拳 8 年 7 個月前 #39

咁神奇
LH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糖尿病太極拳 8 年 7 個月前 #40

還有什麼對身體的好處
LH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建立頁面時間:0.178 秒
討論區核心: Ku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