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APP免費下載
免費會員登記
關於我們

145220177175
歡迎, 訪客
用戶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話題: 明理

明理 10 年 4 個月前 #1

  • 自然
  • 自然's Avatar
  • 離線
  • 初級會員
  • 文章: 39
  • 收到的感謝: 7
專欄文章"膝軟骨磨蝕針灸止痛"看后, 極表同意, 首先練太極不是求美, 今天是用作想得到健康長壽,但如當作是操練表演運動來看,那是另一種看法及練法.人們利用西方的角度去看東方文化,常易誤入一知半解, 自圓其說之境界.回想自己初期學習也試過,自我招招用力學解釋,但當越知得多越發現不是那回事,最明顯不同是太極不用力.而事實上中國很多東西至今也解釋不了, 如穴位針救, 丹田,氣功等..., 我常說現時證實不到, 不是代表沒有, 只是科技未到,證實不到. 至於太極操運動,不要我今天用來所講的太極, 所講的是前人留下的資訊, 它充滿着道家陰陽的理,佛學四大皆空及皇帝內經之思為,是中國人的千年文化學說.太極是一種很特別的東方文化遺產,你越追求它越得不到, 因追求一樣東西會變緊,相反太極卻是練鬆散之功,這裹講不止是動作,就連思念也要鬆. 太極所求是"鬆散通空". 在前文 "傷"中有提到在古人眼中, 何為傷及養, 不知傷及養之分別, 又怎談養生.
前一段文章是楊家太極的起始篇, 接下來開始踏入拳理篇,太極是求自然, 你練太極不是影印老師動作, 楊家有提"意領氣催", 意先行, 氣自跟意走, 以氣催姿勢, 大家心法要一致,因每個人高矮胖瘦有別, 找自己自然行拳舒服位. 同樣太極虛實一樣, 你我領悟虛實可能不一樣, 因那是個人感應, 而太極虛實也有多層次,太極是內家拳,最终是講內氣之虛實. 我練太極時, 老師明確地先講解理法心法, 明白后才到姿勢, 其實每一式也有其要練的目的, 如起式要練找陰陽變幻, 攬雀尾是練四正等. 其中在行拳必知拳理中,有明確述及行拳時,要留意的步法.
兩足間著意點 : 將雙脚距離分作五點, 如你左腳是一點, 那你是右脚就變成五點, 身中央落地就是三點, 一點與三點之中間, 便是二點, 三點與五點之中間便是四點, 重心不要過二, 四點(但這只是大约位, 不要刻意追求, 舒服便是).
二點 (成弓步時,重心的著落處即二點。二點位於前腿踝內側)
三點 (是進退轉換的過渡點,無論弓步轉換為虛步或虛步轉換為弓步,都要經過兩足中央的三點處。當立身中正時,身中垂直線要落在三點正中的邊緣上,否則會轉換不靈活。)
四點 (成虛步時,重心的著落處即四點。四點位於後退踝內側)
在盤拳時,伴隨著動作的運行,意念在兩足開立的狀態下,要有相對穩定的落點。把兩足間的直線距離分做四段五點,便是意念下行時著意之處。五點具體位置是:第一點和第五點分別位於前後腳的踝下與足跟之間;第二點臨近前足的踝內側,第四點臨近後足的踝內側,第三點則在兩腳正中央。盤拳時,身中垂直線自始至終都在第二至第四點之間運行,無論做什麼動作,它都不應落到第一和第五點之上。第二和第四點是身中垂直線的著落處。當身中垂直線由第二點經過第三點到達第四點時,兩腿自然而然地形成虛步;反之,身中垂直線由第四點經過第三點到達第二點時,兩腿就自然轉為弓步。運用身中垂直線在第二至第四點之間運行時,由於運行路線短,不但弓虛步的變換能夠迅速、靈活,還能順遂地實現“平送腰胯尾閭垂”的行拳要領。假若成弓步時身中垂直線落在第一點上,必然使前腿的膝蓋超過腳尖,導致身形過度前傾而使前腿負荷沉重。成虛步時,若身中垂直線落在第五點上,必然使體重坐實在後腿與後足跟上,從而導致後腿負荷沉重而緊張僵滯、變換不靈。
在盤拳時,運用第二、第四點不等於步子小,只會使下盤有活潑輕靈、毫不吃力的感受;相反,若身中垂直線落在第一、第五點上,並不意味著步子放大,只能做成下盤僵滯、運轉不靈;導致變換過程無謂地延長,不能做到步隨身換。
總的來說,步法的進退轉換如能依靠身中垂直線的移動來完成,兩腿就沒有荷重感。如在做弓步時,意念落於第二點處,便可使前腿不僵;在做虛步時,意念落於第四點處,就能使後腿不滯。立身中正時,意念落於第三點處時,周身內外便會不偏不倚、鬆靜自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建立頁面時間:0.083 秒
討論區核心: Ku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