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人專欄 | 網絡作家 |
最新文章 | 日常生活 |
健康 | 牙齒保健 |
食譜 | 體育 |
經濟 | 手機/電腦 |
相片 | 其他 |
|
|
保健養生 | 時尚品味 |
家居雜貨 | 護老專區 |
專業服務 | 其他 |
|
|
中年健康 |
|
血糖血壓 | 心肝脾肺 |
腸胃消化 | 眼耳口鼻 |
腦脊神經 | 關節筋骨 |
男士健康 | 女士健康 |
精神情緒 | 中醫食療 |
頭髮皮膚 | 減肥增肌 |
時事財經 |
|
時事新聞 | 趣聞新知 |
投資理財 | 防騙專區 |
懷舊掌故 | 自由報料 |
興趣分享 |
|
旅遊 | 攝影 |
運動遠足 | 戲曲舞蹈 |
藝術文化 | 視聽娛樂 |
烹飪手工 | 其他 |
自組活動 | |
日常生活 |
|
自由吹水 | 二手買賣 |
飲飲食食 | 家庭社交 |
退休故事 | 手機APP |
|
|
會員福利 | 保健養生 |
家庭生活 | 旅遊娛樂 |
有機天然 | 眼鏡 |
樂活快訊 |
|
最新消息 | 意見反饋 |
855419867172
話題: 友人來信
友人來信 9 年 8 個月前 #1
|
友人寄來一封信,他抄自一練者文章.我也將自已看法加上,各人有各人看法,要尊重,只在感想交流. 文章內容如下,愚見是我另一角度. --老師:現在的你(打拳)還全神貫注嗎? --學生:現在打拳和沒打拳差不多。 --老師:很隨意嗎?有全身透空的感覺了? --學生:自己覺得好象是隨意了,就是那個在打,我只是被他帶著轉轉,一點力氣也不用的。打不了幾遍心就懶了,就不想打。 愚見 ”表示未通,何有空.因有通空,陰陽開合自然,無意出真意,啓動每一動及靜,會有十分舒服感,舒服因新氣到,越打越舒服和越打越懶, 越打越精神和越打越倦, 兩個極端. 因氣在體內大小週天運行,打完后會精神充滿,想再打一次才真,結論要在鬆散下功夫,是身上下相通,才有上下相隨,不通那有空, 通空使陰陽二氣在身內交換無阻, 從而填補下丹田的元氣, 中國文化思想, 元氣增, 長壽, 是為養. 道德經,第十三章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第七章說: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這是說你不是有濁身嗎?只有修煉,修煉時要懂得不想在自已的身上,也不要練在自己身上,這樣才能生命常在常存,與太虛同體.我稱之以虛帶實.” --老師:是什麼感覺也沒有嗎? --學生:有還是有的,就是內裏似乎有個小孩子,是氣質狀的上下往來旋轉自如,我只是隨著,並且保護他不出格,所以才有身體四肢動作。 --老師:打拳要不要找感覺,你怎麼看? --學生:一個階段一個認識,有的要找,最後似乎應該不找感覺,但絕不是沒有感覺,只是不找而已。 --老師:你隨著他,還不讓他隨心所欲地“出格”,是這個意思嗎? --學生:那不是一個真的小孩,只是一團氣,你會感覺他一出格,就散了,攏不住了,所以都是如火燃皮,擦邊就回。 --老師:那東西能不能出手指尖?出身外好不? --學生:如果想讓他出,是能出的,可是內在會不完整不均衡不飽滿,因此我不讓他出。 愚見 “黃帝內經, 上古天真篇說:” 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氣能散,也能聚,舊氣不出,新氣怎入(如装滿水之瓶,氣怎入),氣久藏成鳥氣,氣的出入是天生機能,真能放鬆,毛孔也能呼吸,只是人越長大,因工作壓力等,將氣道收窄,所以要練鬆散令其暢通,太極要,是自來之氣,但不提及求,注意追求是集中,是傷的一種(因耗精神,所以集中要快,求的是多養少傷),變導氣,是冲開不是鬆開. 人在球中, 散出三個氣圈, 肩圈, 腰圈, 胯圈.” --老師:別人看的時候,會覺得你動作沒有做到位,你怎麼看? --學生:可能會的,可是我現在更多的是注意內在的東西,就顧不上外在優美不優美了,我是讓他東西剛剛好走到皮毛尖上,這樣好象恰恰是動作正好到位的時候。還有就是讓他自在,不能因為怕出頭而縮多了。所以,不足也是不對的。拳論不是說:“無 過 不及” 。太強調不能“過”了,就忽略了還有“不及”這個錯誤。 好象,現在打拳的,過的多,不及的少,我應該屬於不及格的。 --老師:你現在每天練多久拳? --學生:很少,最多1小時,平時工作很忙。 --老師:與原來的楊式差別大嗎? --學生:兩個越來越相通,越來越相近,但也不一樣。好象楊式靜中得的多,現在是動中得的多,人是動物,還是動的好吧。 愚見:”人之比其他動物長命,因知養生,是靜養.看動物中最長命的龜便可知.凡動必傷,無論多少,因要消耗能量,必有摩損,只是少與多之別,但又不可不動(無集中,何來分散,開合相寓)但我們要養多過耗,才有養生.” --老師:還站樁靜坐嗎? --學生:在國外站了,也靜坐了。回國後沒時間了,我覺得有幫助似乎幫助很大。 --老師:靜坐?坐著發呆嗎,你怎麼看? --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什麼都想,也什麼都不想,一會就沉浸在呼吸和不呼吸之間,都很清晰卻也沒想為什麼清晰,到了一定時間忽然不想坐了,就起來了,然後就忘記了剛才做了什麼。 --老師:有沒有這種情況:身體好像靜了,但是頭腦沒有? --學生:不敢想著靜地什麼都沒了,覺得那是鬼話。似乎是什麼都有,卻一念也不與其相應。都了了明白,可不生分別愛憎心。那種自性恍惚和諧地玩,不是說自己一定是個木頭才好。 --老師:嗯,這個說法有點意思。 --學生:呆呆傻傻的,那是過去很早以前我對靜坐的理解。例如敲擊鍵盤,心上也不催促,不給自己規定完成敲擊的時間和說的話,一切就是不過也無不及那麼自然地流淌著。什麼時候你分不清楚什麼是心什麼是身了,兩者就一體了。我認為所謂的靜坐,就是讓心和身更融合地一致而已。並不一定是那麼坐著,只是那麼坐著更容易找到一體的時候,所以還是坐的多。 --老師:在這個狀態下,你認為是不是功態? --學生:行走坐臥,分不出來功態不功態?任何時候都是一體,但是也有不和諧的,逐步消融而已,都似乎在功態,也似乎都不完美。 ---老師:好好好!這麼說,非常好,這才合乎道。 愚見:" 他還在摩索中,看他還在上丹田打轉,神,意,氣,决一不可,可能不知最后還有中丹存在及要練習,陰陽開合未練成功(繁出簡)之前,就講靜(似如小學生解釋大學理論.別忘,路,船的比喻.練拳要一步步,練拳由不知用意到知用意,由無到有,簡入繁,再由繁出簡,簡至無,步驟缺一不可),古人叫"掉"(應靜不靜,要動不動,形成開中開,合中合,掉了很多細節,無開合,就練空,結果形成真是什麼也沒,沒有內涵,只見動作,是操不是拳. 與太空同體,靜中求動,心靜令你更清楚(**像現代雷達,你更清楚四環之動,只是不理,這就是功力),靜站也有其心法及前題,不明而做變氣壓丹田,而不是氣沈丹田的反效果,所以凡事要先明理后才練,靜極生動,才能出真意.未練成到上丹之前,難有此階段感覺,才能分陰陽. 很多人為靜而靜,但不知為什麼,是要太虛同體,更清楚四環之動,當有陽面集中向你,自有陰面先行(陰面看不見為意,拳跟意動. 在我求學時, 有一事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記得在加第一年大學, 讀了一課心理學, 其中一堂, 教授說如你行路時, 在對方看不見的地方,死盯着對方背后而行, 對方是會感覺到, 多年都不明所以, 至現才明, 那是陰面, 是感應的東西. 或稱第六靈應),靜中令你更強感應及可進一步控制其陰面走向,這就是得機. **傳在京時,曾有高僧挑戰楊露禪,互相對望靜打座,經一刻后靜坐,高僧自知敗了,最后起座合拜離去.因高手對招,誰沈不住氣,先動先敗.所以靜能更清楚四週,得先機,后發先至,這才是高手." 愚見,匆笑.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我們想說:感謝您!: Ryan (「樂活新中年」創辦人)
|
友人來信 9 年 8 個月前 #2
|
謝分享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
【最新話題】
【近期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