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及喉癌是本港常見癌症,患者接受頭頸部位的放射治療後,有機會因為較嚴重的血管病變,引致頸動脈完全閉塞,中風危機大增。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利用血管重整手術置入頸動脈支架,可將患者的每年中風機率大減至1.2%,手術簡單,毋須在頸部開刀,成功率達百分之百。
適合鼻喉癌患者 毋須開刀
研究194頸動脈狹窄患者進行俗稱頸血管通波仔手術的「頸動脈支架置入成型術」,其中65宗個案由放射治療引起,其餘患者的病因為粥樣血管硬化,手術後展開為期四年的臨床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達100%,並可將每年中風機率降低至1.2%,術後併發症風險分別為1.5%及1.6%。
鼻咽癌及喉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痊癒率雖高,但治療加速血管退化,引致即時血管發炎,增加血管壁纖維化,導致頸動脈收窄,十多年後中風危機增加。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梁慧康指,該系一項研究由2006年至去年,比較96宗因頭頸部腫瘤接受放射治療後出現中風的個案,與115宗粥樣血管硬化引致的中風個案,發現前者逾半人出現血管雙側病變,有血管串聯病變及動脈完全閉塞的比率亦較高。
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余俊豪指出,有些鼻喉癌患者因頸動脈狹窄病情較嚴重,不適合開刀手術,故未應用此種新療法前,並沒有治療方案。外國研究顯示,接受放射治療六年後,病人出現嚴重頸動脈狹窄機率達12%。
【成功個案】
朱先生病發前任職中港司機,10多年前,僅30多歲確診罹患鼻咽癌,接受電療後康復,繼續工作,至2011年,一次如常駕車到文錦渡準備過關時突然失憶,完全想不起過關的手續,最終擾攘數小時才能過關,回港後立即到急症室求診,發現已中風,病情嚴重,檢查顯示兩條頸動脈左邊已全塞,右邊塞六成,接受「頸動脈支架置入成型術」通了右邊頸動脈,但右邊身仍然無力癱瘓,表達能力受影響,不能工作,卧病在床。
術後他的康復狀況未如理想,曾試過在家中昏睡不醒,需母親召救護車送院,檢查發現右邊頸動脈有其他位置狹窄,去年接受第二次手術,效果顯著,他形容術後康復了七成,不但恢復大部份活動能力,並可再工作,現時每周有兩、三日做替更小巴司機。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8月1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813/1883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