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預包食品「呃秤」最多兩成
消委會7月在港島區9間零售店購買61個預先包裝食品磅重,發現當中近80%實際重量較標示量低。 梁祖彝 攝
消委會向海關通報 淨重量較標示低違例或檢控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李慧妍)超級市場及凍肉舖為方便市民購物,大多售賣預先包裝鮮貨食品,惟標籤列明的淨重量竟涉「呃秤」。消委會昨日公布,該會於今年7月於港島區9間零售店購買61個預先包裝食品磅重,發現當中近80%實際重量較標示量低,其中一款「紐西蘭牛林扒」的標示重量竟較實際淨重量少近20%,計算後等同賣貴約6.1元。消委會表示,所有預先包裝貨物重量必須是淨重量,若實際凈重量較標示低,便會觸犯條例。
精打細算的消費者,若想買到重量及售價一致的食品,必須花些工夫。消委會在市面9間零售店,抽查61個預先包裝鮮貨食品樣本,包括肉類、魚類、蔬菜及水果,其中10個樣本以每包或每盒的形式售賣,有8款水果及蔬菜的淨重量高於標示重量。而檢視51款按重量計算售價的食品中,發現46個樣本的實際淨重量,較標示重量低0.2%至19.2%,當中有3款重量較實際少逾10% 。
「鱆紅魚」少16.9克 「美牛骨扒」少10.4%
調查發現,相差最大的一款「紐西蘭牛林扒」,量得淨重量為241.9克,較標示的淨重量299.4克少達19.2%,以標籤上每磅47.9元的重量計算,變相賣貴約6.1元。「鱆紅魚切身」的實際淨重量是102克,實際則少了16.9克,相差16.6%,足足賣貴9.3元。另一款「美國頂級去骨牛仔骨扒」實際重量亦較標示少10.4%,賣貴6元。
一款「鯰魚」連配料計仍差8.4%分量
消委會指出,市面上很多包裝魚,標籤上有列出成分包括魚及配料,但亦較實際重量少8.2%至25.7%,其中發現的9個「唔夠秤」魚類樣本,需將魚連同包裝配料一起計算,才收窄差距。其中,重量相差最大的為一款「鯰魚」,標籤上列明成分有魽魚、薑、、紅椒,但包裝標示重量為262.5 克,魚連配料一起計輕了22.1克,仍相差8.4%;若只計該條魚,相差更達25.6%。
消委會副主席梁光漢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已向香港海關通報調查中淨重量低於標示的48個樣本,銷售人按重量或度量供應的預先包裝食品,如實際淨重量較標示的淨重量低,便會觸犯《度量衡條例》,最高罰款5,000元。
即買即磅 購散裝食品更「數」
不少市民為方便,多購買預先包裝貨品,消委會在抽查中發現,購買散裝食品會更有「數」:以預先包裝的「紅衫魚」為例,售價34元僅有212克,但以同樣價錢購買散裝同款魚,則可買到重約271克的「紅衫魚」,以同樣價錢可多獲59克的魚。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市民可考慮購買散裝食品,既「明碼實價」也可「即買即磅」。
梁光漢指出,各零售店在售賣預先包裝鮮貨食品時,採用的重量單位各不相同,按「每百克」、「每千克」、「每斤」或「每磅」計算都有,促請零售店應考慮在價錢牌上,提供不同重量單位的售價資料,或採用統一的重量單位,方便消費者作出比較。
針對預先包裝鮮貨食品不足秤,海關昨日表示,已接獲消委會轉介並正展開跟進調查,並會視乎個案實際情況採取適當行動,包括提出檢控。 海關發言人表示,過去18個月共進行49次涉及預先包裝食品巡查,當中有3家違規商戶被檢控及定罪,涉及貨品包括乾豆、枸杞子及曲奇餅,3家涉案商戶最終分別被判罰款港幣2,000元、6,000元及2.15萬元。
轉載: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8/15/YO1408150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