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APP免費下載
免費會員登記
關於我們

352011477160
歡迎, 訪客
用戶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街知巷聞﹕台北攝影師的九龍印象

話題: 街知巷聞﹕台北攝影師的九龍印象

街知巷聞﹕台北攝影師的九龍印象 9 年 10 個月前 #1

  • 唐邊鶴
  • 唐邊鶴's Avatar
  • 離線
  • 黃金會員
  • 文章: 185
  • 收到的感謝: 4
【明報專訊】一千六百隻紙糊熊貓踏遍香港,除了為宣揚環保,原來還兼職替旅發局當起旅遊大使,攤開它推薦的景點地圖,迪士尼、天壇大佛、蠟像館、天際100,看真點,其實全都是人造景點。

1403985282644_C84670049D57A83C414E614391C9A14E.jpg


1403985284032_ED6107C7B60A9CF725B19EB191AD5F5C.jpg


1403985285374_BB44E9A900178EC92D49603031ED787E.jpg



雖說這些地方的確日日堆滿旅客,可是,這並不全是旅客想看到的香港——台北街頭攝影師森爸,來港只有兩小時空閒,於是跑到一直很想看看的九龍,沒拿地圖,沒看街名,沿途拍下地盤、老人、車房,說去旅行喜歡看當地居民生活的真實模樣,「這裏,讓我感覺有人的溫度」。
想看觀光書以外的地方
森爸是台灣人,正職是在一家知名的網絡公司擔任「使用者經驗設計師」,周末空閒時,才會走到街上走走拍拍,透過觀景窗捕捉生命將要丟給他的驚喜。他這次並不是第一次來香港,但每次都在機場附近的飯店下榻,很多時時間太趕,就放棄到巿區,或「只去一些可以逛街的地方,像是銅鑼灣、尖沙嘴、中環」,但其實他想去的,不是那種大同小異或在觀光書籍上可以看到的。
九龍城寨勾起九龍想像
這次,他立下決心,要走到巿區看,距離飛機離港時間僅幾小時,也跳上機場快線。他本打算從赤蠟角衝到港島,但看到中途有個站叫「九龍」,勾起了他對這個地方的好奇,二話不說就下車。「我對九龍的印象是從一些電影以及朋友口中來的。沒有什麼太多想像,但前陣子看到一本攝影集叫做Kowloon Walled City,裏面提到『九龍城寨』,於是上網找了一些影片,開始對九龍有很多想像。於是想,這輩子一定要好好去九龍走走看看。」
大約兩小時的旅程,森爸其實不知道自己到過什麼地方,在他的印象中,路線就是商場、天橋、地盤、商住區、街巿。我拿着他的相片,逐一從相裏的建築、街景來辨認,把他的旅程路線重新畫出來,原來他從九龍站出來後,首先看到的是高鐵總站工地,然後沿天橋走到廟街附近,中途經過有車房有老店的文昌街、文苑街,還有一個拾荒婆婆坐在餐廳外歇息,與餐廳內吃喝談笑的食客形成對比的畫面。
「九龍很有文化張力」
要是這就是森爸想要看到的居民真實生活,香港,失禮嗎?「與其說與感覺當地人都很認真的『生活』,給我更強烈的感覺是,大家都是很努力的『活着』。物質生活也許沒那麼豐富,但街坊鄰居都很熟絡,店面老闆都互相串門子,感覺大家沒有在抱怨,安分守己的過着該過的日子。」他說,他看到九龍人不亮麗,場景也不華麗,但「讓我感覺有人的溫度」。
而作為一個街頭攝影師,他說九龍是個「很有衝突感的地方,或者說很有文化張力」。森爸在台灣街頭拍過不少照片,讓他會按下快門的,是「看見一個場景或讓我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感覺自己一定要將那個畫面拍下來」。香港雖然比台灣小,但這反而讓街道、感覺都濃縮起來,「香港街頭題材更多,街道形式更豐富,它所蘊藏的文化力度,絕對值得攝影師們慢慢挖掘」。
商場外的沙塵滾滾
「從機場快線走出來經過一個像是購物廣場的地方,很亮、很新,當時十一月,裏面已經有聖誕節的氣氛,充滿着名牌店面,人們也穿得很體面,走了半天,終於找到出口。」
他不知道,這商場叫圓方,要從商場逃出到九龍鬧巿,的確要花一點工夫,先找到接駁的天橋,然後再找對的方向走。「一出來,看到的是非常大的一片施工場地,地基很廣,幾乎見不着底,我被這壯觀的施工場面迷住了,愣在天橋上看了好久。」森爸看到的,是在柯士甸站一帶的高鐵總站地盤。我覺得,他是幸運的,他只在巿區逛了兩小時,就有機會見識到現時香港規模數一數二的地盤。
停車場外的人情印象
「慢慢沿着很長又有點破舊的天橋從車站這一邊走到對面,天橋上很多外籍幫傭及老人小孩,看不見上班族或年輕人。」
森爸沿着天橋走向九龍巿中心,後來鑽進了行人隧道,從相片的大廈角度看來,他在九龍第一條踏上的街道,是佐敦道。這裏直看能遙望擎天半島,他的右邊,是個露天停車場。我們本地人,大抵認為停車場沒什麼值得記下,但對於一個初踏足香港的人來說,停車場也能讓他留下印象。「停車場前面坐了一位先生,高聲與來往的婦人還有搬貨的大叔們聊天,感覺街坊們都很相熟。」他沿着停車場走,來到文昌街,開始走進了人氣較旺的老區。
樓宇群的壓迫環境
「再往前走進像是商住混合區的大廈叢林裏,原本的光線明顯變暗了。大樓都頗高,有些壓迫。很多大廈一樓(即是地舖)都是商店、餐廳、五金行或雜貨店,上面明顯是住家,因為陽台上曬着一堆衣服棉被。」
文昌街是一條呈L形的街道,地舖大多是車房,包圍着幾條「文」字頭的內街,是一個商住區,建築物一般大約十二三層高,森爸並不知道,這在香港來說,已算是建得比較矮,所以也能看出這裏算是一個老社區。小街上的店舖都是做街坊生意,理髮店、眼鏡舖仍可以在地面上生存,而未被迫遷到在樓上經營。這全都正是這個年代的香港人努力維護的風景。
竹棚背後的修修補補
「再往高處一點看見一群工人掛在鷹架上施工。過去去香港幾次也常常看見施工的場景,在看到當下的畫面,對香港『不斷在修修補補』的印象又更深了。」
香港的竹棚,世界聞名,工人爬在上面如蜘蛛俠,看在遊客眼裏,的確是一種獨特體驗,比起上太平山山頂或金紫荊廣場,震撼得多。而森爸的「不斷在修修補補」印象,倒是很真實的。香港的樓宇,大部分在六、七○年代興建。根據政府資料,在二○一○年,超過三十年樓齡的住宅樓宇約有一萬七千幢,而超過50年樓齡的約有四千幢。五年前,政府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資助舊樓維修;兩年前,政府開始強制要求舊樓業主每十年檢驗一次樓宇的公共地方,包括外牆。所以,整個香港其實同一時間有很多舊樓在搭棚維修。
餐廳前的貧富對比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是在一家餐廳前面,餐廳內的人有說有笑地用餐,餐廳外面一個老婆婆窩在垃圾桶旁,無奈的看着自己雙手,像是在審視自己手上的掌紋思考命運會安排下一步。」
這幾條「文」字頭的街道有一個特色,路旁椅子散落不同角落,偶爾會看見公公婆婆閒坐看街、閒話家常。相比起中環的高尚而冷漠,這裏讓人看到的,大概是草根和人情,同時也會看到香港的貧窮。「路邊不時會看見一群老人在聊天,也有一些看起來像是無家可歸的老人。」
巷子外的香港經典
「我繼續往前走,走近一個市場,我記得路牌上還寫着『玉市』。市場裏的巷子很多,我一直都對巷子很着迷,感覺裏面有很多故事跟秘密。但因時間不多,而且人生地不熟的關係我無法每條巷子都走進去看,只好匆匆地往大路走。市場裏人山人海,很多不同的店面,賣肉的,五金行,雜貨,烤鴨店等等,感覺大家都很認真的在生活。」
都說森爸是幸運的,沒拿着地圖,沒留意名稱,只一直憑直覺走,也讓他亂碰亂撞,來到了把香港文化共冶一爐的廟街一帶。相片裏,森爸把油麻地馳名的「單眼佬涼茶」拍了下來,這裏是近新填地街的一段西貢街,再走一會就會到達廟街。不過,即使沒有走進廟街,西貢街也看頭十足,一旁是街巿,另一旁有茶檔和當舖,窄窄的街,招牌琳琅滿目。
文 陳嘉文
圖 Ethan Chiang
編輯 顏澤蓉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轉載: http://news2.mingpao.com/pns/%E8%A1%97%E7%9F%A5%E5%B7%B7%E8%81%9E%EF%B9%95%E5%8F%B0%E5%8C%97%E6%94%9D%E5%BD%B1%E5%B8%AB%E7%9A%84%E4%B9%9D%E9%BE%8D%E5%
最後修改原因: 9 年 10 個月前 來自 樂活新中年.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街知巷聞﹕台北攝影師的九龍印象 9 年 10 個月前 #2

  • 小師奶
  • 小師奶'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文章: 137
讚~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街知巷聞﹕台北攝影師的九龍印象
建立頁面時間:0.098 秒
討論區核心: Ku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