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斷進步,以為新總比舊好?14歲就開始裝組膽機,現於中環樓上舖修理及出售音響組合的「膽王」黃一峰是城中音響發燒友的指路明燈,他卻說五十、六十年代才是音響技術的頂峯。「今天的音響設計好多都跳不出其框框!」他最愛以膽機配搭古董喇叭,播出的才是絕色音韻。在其中環老店,Beatles《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的樂曲隨着五十年代的膽機散發出弦樂、鋼琴、風琴聲,好像有一整隊樂隊在耳邊演奏般誘人,新款Hi-Fi又怎可比擬?
記者:朱崇德
攝影:伍慶泉
這一家才800呎的樓上店,牆身吊櫃及假天花上放得滿滿一支支膽,黃一峰也沒統計過收藏了多少支。中午過後,附近高級寫字樓的律師、會計師、銀行家便進進出出,如取經般跟黃一峰閒聊上半個鐘,說了想預訂的膽又趕上班。人稱「膽王」的黃一峰自14歲開始接觸膽機,即使親歷了音響發展史,也未離開過膽機半步。早在二十、三十年代已出現了膽機,六十年代初和表哥合力自砌第一部膽機。「表哥在香港一間叫哥倫比亞學院的地方學習電子學與Hi-Fi常識,再轉授予我。」當時這學院十分聞名,由香港人開辦,是很多人晉身膽機行頭的敲門磚。不過據知名字是抄襲聞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兩者全無關係。
那時鴨寮街還未成零件舖集中地,電子零件舖在香港成行成市。「那年頭一套Marantz或McIntosh膽機組合等閒要上6,000元,差不多抵得上灣仔一個千呎單位,玩的人非富則貴。不過平民可在街邊買套裝散件自組,大概二百元!但已是兩個月工資。」他第一部自組膽機就是用國產紅燈牌低音喇叭、日本中高音喇叭配EL84四個「花生膽」組成。對古董音響何以如此着迷?
他數出一段音樂發展史:「古董音響喇叭定位可由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尾,這時音樂多偏向classical、小提琴及jazz一類,聽的是原聲原味。」六十至八十年代則屬中古,這時期以pop、rock作主導,音響設備都偏向較力量型。至於近代音響設備可用「真過真」來形容!音樂本身以電子音樂合成,音源非真樂器。「貴價喇叭雖等閒可過百萬甚至千萬元一套,初聽十分細緻定位亦Sharp,感覺有如一件件樂器放在面前,但現場聽演唱會有可能這樣嗎?」
現代音響就是太過真
「現場表演會受Hall Effect反射影響,場地、椅子、木板、天花等因素都會令聲效轉變。但現在買家卻追求這一件件呈現眼前的『觀能』效果,不能說是誰的錯,是市場主導吧!」他是「膽王」,除派專人到歐美日各地搜羅舊膽,連檢查膽或壞機重修也一腳踢:「修理膽機的人很多已不在,懂修理又『啱聲』者我想香港有幾十人吧!」很多人壞了甚麼就換甚麼,爛了紙盤就更換。「這處理方法不理音效,紙盤不可換,否則會變聲,只可用膠水黏好。」其他常見壞件問題也要逐一檢查。修畢後要翻看每隻膽的特性,估算是否與原聲相近,這涉及對膽的認識。「只有玩得多、試得多、聽得多,並以年資經驗搭救。」執着認真就是「膽王」的特色。
那個品牌最好?
「說到膽,手執牛耳的仍是二十至五十年代的美國Western Electric出品的『西電膽』,由於那年頭器材只作租借不作售賣,造工特別仔細,因每壞一次成本也會增加。與其齊名的有英國G.E.C.及德國Telefunken,說起來很有趣,其膽設計與民族性十分相近。G.E.C.偏感性及音樂感多點,較適合播放歌劇或平淡含蓄類的jazz;Telefunken高音較鏗鏘,設計感覺偏理性多點,講求效率,正如德國人性格,所以較適合聽classical或管弦樂一類音樂。」
一部膽機五個「博士」?
膽機看似是舊物事,但到今天仍被發燒音響玩家追捧,當然有大智慧。黃一峰說,一部膽機的設計牽涉五位「博士」:
1線路設計:部件不能互相干擾,須力求簡單直接。
2要識音樂:否則音效表達是否與現場一樣便無法得知。
3、4諧震和物料:機身物料影響整體音色。「何解小提琴、吉他至今仍用木製?因用膠或其他物料會有不同聲。就算用木還要有不同配搭才做出不同諧震效果。因同一種木只可做出單一諧震,令聲效變得單一,例如製作小提琴,琴面、側、底,甚至手柄都是以不同木料製作。喇叭亦是一件樂器,設計亦如是。」
5空間:喇叭擺位營造出Hall Effect,令音樂入耳時如何合理地再呈現每件樂器的dB及指向性是一大學問。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tech/art/20140327/18669505
蘋果日報 2014年0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