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母親節,已陪伴女兒抗癌四年多的鄭太,特別珍惜母女相聚的日子。看到24歲的女兒四年三度抗癌,她心裏縱使難過,但孩子的堅強卻感染了她,母女更四出做見證、攜手探訪其他癌症患者,盼以生命影響生命。
90後少女鄭凱尹(Constance)四年前確診患上滑液肉瘤(Synovial Sarcoma),要切除大腿及膝蓋腫瘤。她憶述首次接受化療時,以為招架得住,還着父母不用陪伴,惟藥物反應遠超預期,那是她生病以來唯一一次向父母哭訴。
骨痛難耐 慈母按摩助入睡
女兒化療期間,鄭太陪伴在側,每晚見她骨頭痛得翻騰時,她為孩子按摩、陪她聽詩歌。「當時24小時候命,最長陪了5日。」她說女兒怕打擾醫護人員,半夜尿急也忍着,不願按鐘求助。「有我在旁,起碼她不會有顧慮。」
2012年女兒一度戰勝癌魔,惟半年後癌細胞上移至盆腔。鄭太說:「手術後朋友來探她,她總是笑臉迎人。見到她這樣堅強,作為父母更不能唉聲嘆氣!」她坦言即使心痛,只會偷偷落淚,不敢哭於女兒面前。
去年七月癌魔第三次向Constance伸手,今次復發更擴散至肺部。四年來她動了五次手術、約80次電療及六周化療。過去三個月她改服標靶藥抗癌,惟母親節前夕,卻因藥物副作用引致牙肉流血不止,昨晨需到急症室治療,幸無大礙。鄭太心痛說:「她怕我們擔心,堅持不去醫院,幾經游說才肯讓步。」昨日鄭家只進行簡單的飯叙,鄭太坦言,最大心願是女兒健康。「佢喺我身邊已足夠。」
手製賀卡表心意 珍藏夾萬
女兒每年送上手製的母親節賀卡,鄭太也會當寶,連女兒小學時書寫的賀卡,留學時寄來的明信片,都珍藏於家中夾萬。
雖然Constance患病,但她仍堅持透過網誌、到學校及醫院分享見證,女兒充滿正能量,亦感染了鄭太。「女兒患病後,發現很多熱心人即使素未謀面也來探望她;她積極做見證,也教我學會主動探望陌生病患者。」
網上親子成趨勢 三成半WhatsApp fb傾談
在新世代家長中,親子溝通渠道已趨向電子化。有調查指,近九成母子關係融洽;逾40%每日花多於35分鐘溝通,面談是最常用方式,佔35%,其次是WhatsApp及facebook,分別有20%及16%。
APM商場上月訪問了513名21至40歲新世代母親,了解她們管教及與子女相處的模式,逾八成人表示常關心子女感受;六成人指吃飯能促進親子溝通;26%用面談等方式拉近關係。
東華三院家庭成長中心署理主任吳少霞提醒,家長應忌用網上平台監視子女,而直接面談則是最佳溝通方法。
攝影:冼偉倫
記者:翟秀娟
http://www.skypo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