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考察曾國藩的一生,基本達到了古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最高追求,雖因鎮壓太平天國而存在爭論,卻已堪稱圓滿。
有人說“中國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和王陽明是其中兩個,曾國藩則是那半個。正是因為如此,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特別重視和珍視。
1 、行善才能心安
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由人主者,盡得一分算一分,撐得一日算一日。——《曾國藩家書》鹹豐八年十一月廿三日與諸弟書
大意:
禍福由天主宰,善惡則由人主宰。由天主宰的沒有辦法,只能順從;由人主宰的,則能做到一分是一分,能堅持一天是一天。
人生啟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都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事,是要“聽其在天”的。但為善還是作惡,是人自己就能決定的,是“盡其在我”的落腳點。善惡是人世間的一大主題。其中很多糾結。有人抱怨,好人不長命,禍害遺萬年,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也有人說,很多乞丐其實都是騙人的。網上還經常爆料一些慈善機構的黑幕。但我們還是應當堅定這顆善良的心,懷著善念,多行善事。如此則心安,心安則是最大的福氣。
2 、思路決定出路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曾國藩家書》同治二年七月廿一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
只要是辦大事,就以見識為主,以才華為輔;只要是成大事,就人的謀劃因素占一半,天意的因素占一半。
人生啟示:
後半句就甭解釋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前半句貌似也平常,辦大事當然要有才識,要能幹、會幹。但要注意的是,曾國藩強調“識”是主要的。識就是思想、思路。這是因為,思路是行動的方向,方向錯了,努力越多偏離目的地越遠。所以做事之前,好好想想,想清楚再去做,是非常必要而重要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3 、細節決定成敗
古來才人,有成有不成,所爭每在“疏密”二字。——《曾文正公全集》【四】批牘卷四同治六年丁卯歲四月起,金陵督轅
大意:
自古有才能的人,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根源就在“疏密”二字上。
人生啟示:
疏就是疏忽大意,密就是周密嚴謹,事之成敗往往取決於此。
4 、直面人生的不完美
君子守缺而不敢求全。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既得,而吝與凶隨之矣。——《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與國華國荃書
大意:
君子所固守的是殘缺而不敢求完滿。小人則時時求完滿,而完滿實現了,恥辱和不吉也就跟著來了。
人生啟示:
人如果過於追求完美,就會疲憊不堪,容易求全責備、苛責於人,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所以,我們要直面人生的不完美,然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裡,少了糾結,多了盼頭。
5 、人生要做減法
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與諸弟書
大意:
要求得事業的精深,沒有別的辦法,只在一個專字。俗話說“技藝多了不養身”就是在說不專的弊處。我挖的井多卻沒有泉水可以飲用,就是犯了不專的過錯。
人生啟示:
在人生的早期階段裡,我們教育孩子,可以是多學點東西的,因為他的人生還沒有定型,他的興趣點、興奮點、擅長點都還沒有定數,這時把網撒得大一點,在未來的人生中他選擇的面會寬一點。這個階段裡,人生是在做加法。三十歲應當是一個分水嶺,這時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一生的職業和奮鬥的方向,不能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蠻幹了。這時,你就要做減法了。
6 、讀書能改變氣質
讀書可變化氣質。——《曾國藩家書》同治元年四月廿四日與紀澤紀鴻書
大意:
書讀多了,日積月累,可以使人的氣質發生變化,氣場更足。
人生啟示: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但這個氣質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這取決於讀什麼書。今天的讀物太多元化了。有調查說,今天的大學生讀物排行榜前十位,幾乎都是什麼魔幻小說之類的書。讀這樣的書會培養怎樣的氣質,就難說了。
7 、感恩是福
人常懷愧對之意,便是載福之器、入德之門。——《曾文正公全集》【一】求闕齋日記類鈔卷上省克
大意:
人如果能常常懷著愧對他人的心,便等於有了承載多福的容器、進入德性的大門。
人生啟示:
人懷愧對之意,則必有感恩之心。有感恩之心,則必然對人謙恭有禮、盡心效力。這種處世的態度,體現了一種高明的德行修養,有利於獲得他人的投桃報李,贏得信任與幫助。多想一下別人對自己的愛與幫助,懷著這顆感恩之心,有助於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問題,做出正確的決斷,而且冥冥中會有一種力量托著你。感恩是福,其真諦即在於此。
8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認真
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曾文正公全集》【七】文集卷四國朝先正事略序
大意:
為學的最初貴在有堅定不移的意志,然後貴在有勇猛精進的進取之心,最後貴在有永遠牢固保持的能力。
人生啟示:
➤ 人生第一階段裡,心智幼稚、學識淺薄、人脈稀缺,是小角色、小人物、弱者,這時貴在立志,不甘居人下,做一個想當將軍的士兵。經過前期的立志、奮鬥、積累;
➤ 進入人生第二個階段,此時心智成熟、世事洞明、掌握的人脈、錢、權等資源豐富,應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放開手腳,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的價值。
➤ 人生第三個階段裡,要持盈保泰,保持好前面取得的成果,堅持笑到最後,而不能有驕氣、暮氣,不能虎頭蛇尾,甚至崩盤。
9 、成功需要三種品質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與諸弟書
大意:
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氣就不會甘居下流,有見識就能知道學問無盡而時刻不敢滿足,有恒心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人生啟示:
不光讀書,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須有這三種品質:有志、有識、有恆。有志才不會甘於平庸,有識才能具備做事的本領,有恆才能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把事情最後幹成。三個方面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是千古不易的成功原理。
10 、做一個好人,才可擔當大任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到處人皆敬重。——《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七日與諸弟書
大意: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以為了不起,能做到這三點,走到哪都會得到眾人的敬重。
人生啟示:
長期以來,很多人的人生經驗是:貪財得利,失信無害,吹牛唬人。但這樣的人有幾個做成大事的?就算坐到了做大事的位子上又有幾個坐穩的?古往今來,就算有也是極少數。所以,我們談成功,就要有這種見識和眼光;我們談修養,先要從“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這三點上下功夫,得被人提及時說:哦,這人還行,是個好人。
11 、修身從安撫好身邊人開始
古來無與宗族鄉党為仇之聖賢。——《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與諸弟書
大意:
自古以來就沒有與周圍人或組織為仇的聖賢。
人生啟示:
修養的目的無非和諧二字。內在的,身心和諧;外在的,與人和諧、與天地萬物和諧。這種外在的和諧自然是從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鄰裡鄉親開始。你若是與自己的家人、鄉親都弄得跟仇人似的,連他們都“安”不了,還談什麼“安天下”?
12 、怎樣才是君子
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曾國藩家書》鹹豐六年九月廿九日與紀鴻書
大意:
勤奮節儉自我約束,任勞任怨吃得了苦,處於這種境況中仍覺得快樂,也能夠遵守世間的規則,這樣的人是君子。
人生啟示:
勤奮、節儉、自製,能夠苦中作樂、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體味到樂趣,明白並尊重社會人生的種種規則而不感覺被拘束,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和境遇裡,都能這樣一以貫之、寵辱不驚、從容淡定,這樣的人稱得上是君子,君子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
13 、格局第一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曾國藩家書》鹹豐七年十月初四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
自古以來能成就大事業的人,遠大的規劃和細節的落實,這兩點缺一不可。
人生啟示:
格局即眼界、胸懷、志向的大與小,這是成功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還要能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做好大的規劃與設計,並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踐行落實出來,這是成功的保證。有了這兩點,想不成功都難。曾國藩的偉大人生功績,正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和說明。
14 、為人處事要 “ 內方外圓 ”
腹中雖也懷些不合時宜,卻一味渾含,永不髮露。——《曾國藩家書》鹹豐七年十二月初六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
我肚子裡雖然也有些不合時宜,但從來都是藏著,永遠不表露出來。
人生啟示:
曾國藩同樣對於很多官場風氣也深惡痛絕,但“勢之所處,求退不能”,面上還是要隨大溜,一個不字也不講。這就是內方而外圓。內方,才能留住自我,有自己的主見,實現自我價值;外圓,才能在為人處事上遊刃有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兩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自我和主見的人,難成大事;事上的磨練,則可以打磨自己的性情,使之更加圓融渾厚。
15 、人貴在有恒心
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家書》鹹豐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
人如果沒有恒心,將終生一事無成。
人生啟示:
凡事皆有週期。比如人的生長,從孕育、出生,到學吃飯、說話、走路,直到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至少需要幾年的週期。道理誰都明白,可現實裡,很多事都半途而廢,為什麼呢?
無非三種情況:
一是遇到坎了,感覺過不去了;
二是幹膩歪了,覺得越做越沒勁了,於是見異思遷;
三是發現之前的規劃和選擇有問題,必須做方向調整。
- 總的來講,有恆更接近真理和成功。有恆的道路上必然有各種坎、各種“敵人”,有的要強攻,有的要等待,但總歸是過一個坎,人才能更強大一些。
資料來源:
業務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