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篇 - 中華文化 四大名著 修訂版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古時以四書五經為首, 詩詞歌賦次之。
四書是
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五經是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隋唐開始,中國發展出世界上最早和古代世界最完備的公務員選拔錄用制度 - 科舉制度。開創出讓絕大多數中國國民都能通過讀書考試而進入國家決策中心, 進而分享國家政權的途徑。在隋唐時, 科舉中寫文章的部分(明經)主要是寫詩歌,直到明, 清兩代才正式轉變為八股文。
在明, 清皇朝/皇權年代, 八股文是開科取仕主要題目。讀書人如要入仕, 金榜題名, 為皇權效力, 成為統治, 權力階層, 八股文是必修科目。
八股文又稱股賦, 四書文, 八比文, 時文, 時藝, 制藝, 制義, 是中國明, 清皇朝及越南阮朝考試制度中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明, 清皇朝滅亡後, 八股文亦隨著消失, 已成歷史名稱。除專家, 學者, 漢學, 中國文化研究人員外, 已無人認識。
四書五經已於百多年前不再成為香港社會學習, 研習科目。現時中學課本只為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和應試策略,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編寫目標。進步或倒退? 留待教育界人士評價。
四書五經只有論語仍得以繼續應用, 運用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只是市民在運用時已是口語化而不察覺。詩詞現仍是中國語文修讀科目。部份亦是已溶入生活中而得以保存。
中國一直以來為學習及運用, 以繁體字為主。而且, 還有一個名稱 - 繁體字稱為正體字, 簡體字叫便書, 方便的寫法。我們都是中國人, 曉得中國文化寫字有四種:
正、草、隸、篆。
簡體是草書來的, 而簡體字的開始, 據聞是在解放前。當時國家領導層鑑於國內文盲人數幾達二億, 有須要改革文字, 去掃除或大幅度減少文盲人數。固下令將部份繁體字修改, 轉變成簡體字。使到人民盡快, 速成學習文字。由於並無權威文件/文獻報導, 是否屬實, 未能確證。
現在大家講中國文化, 講國學。什麼叫國學啊? 英國人叫英文是他的國學。法國人有法國人的文化, 他叫法文是他們法文的國學。
(摘自維基百科)
我們的國學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大家有沒有看過, 都在繁體字裡頭。不然, 繁體字認不得, 怕中國文化從此斷絕了! 現時世界多個國家都學中文了, 但是有個問題還沒解決 - 用簡體字學習, 是否有繁體字之正宗? 很多人認為簡體字破壞中國文字美感。繁體字演變成簡體字當然有其歷史背景及原因。同意與否, 見仁見智!
社會不斷進步, 中文卻不斷退步。全因香港不注重/著重中文。香港經歷百多年殖民統治, 民族意識薄弱。市民為生計, 前途重英而輕中, 可以理解。香港人中文水平不斷下降中, 皆因社會不注重/著重中文。年青人已逐漸忘記中文正字, 讀音。採取放棄態度, 大多已使用電腦文, 貪其方便, 快捷, 讀寫中文只是作為溝通工具, 已成速食文化。中國語文不斷沒落中, 勢必被淹沒在歷史洪流裏。十分可惜! 遺憾之至!
小說當以四大名著傳誦於世。四大名著小說:
三國演義 - 羅貫中
西遊記 - 吳承恩
水滸傳 - 施耐庵
紅樓夢 - 曹雪芹
前三位均是明朝人, 是否顯示明朝小說盛行, 文化興盛? 有待歷史學家確證。
三國演義
魏(曹操),
蜀(劉備),
吳(孫權)
三國鼎立爭天下, 逐鹿中原, 爭霸稱雄。當中波譎雲詭, 陰謀詭計, 兵法佈陣, 戰術運用都在此本小說中呈現。古時奉孫子兵法為兵書經典, 三國演義亦有在此取經; 後期及近代戰爭亦有參考, 倣效; 傳聞商場亦借鏡。可說是中國戰術經典小說。
西遊記
講述唐三藏, 孫悟空, 豬八戒及沙僧四師徒往西天(古天竺 - 今印度)取經故事。電影, 電視不時重拍, 家傳户曉, 耳熟能詳, 不再贅述。
水滸傳
相信是最早有文字記錄幫會組織之小說, 據聞作者施耐庵並非天馬行空, 憑空想像。而是經過多年, 多方面資料搜集, 分析宋朝當時之社會, 人民生活動態。經過多年才寫成此本震古爍金, 享負盛名, 流傳至今之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此名著反映當時宋朝之黑暗, 皇帝昏庸, 以蔡京, 高俅為首之權臣當道, 苛捐雜稅, 橫徵暴斂, 貪污腐敗至民不聊生, 致令一班豪傑, 落草為寇, 聚集結義, 組織幫會。打着替天行道旗號, 打劫為富不仁商人, 貪官污吏, 朝廷糧餉, 貢品等等不義之財或搜刮得來民脂民膏, 與朝廷作對。
從側面看此名著亦反映當時幫會組織之價值觀, 以義字當頭, 義氣先行, 法理次之。描述108位好漢頭領中, 多位均是將領或執法官員, 因不容於體制而迫上梁山, 此等人物深具領軍經驗, 紀律嚴明, 制度化, 幾是軍隊編制。108位好漢各有性格, 外號, 饒富趣味!
水滸傳對當時宋朝社會人民生活面貌, 刻劃細緻, 當權者之無法無天, 貪污腐敗, 作出嚴厲批評, 控訴。歷史記載多少帝王昏庸無道, 權臣誤國, 至有官迫民反。幾許英雄豪傑揭竿而起, 救萬民於水火。新統治者登場, 開展盛世, 再由盛而衰。改朝換代, 皇權更替, 在中國歷史上不斷上演。
紅樓夢
文壇瑰寶, 文學價值之高, 無庸置疑! 文壇人士評價以此本小說文學價值居首。但偏偏四大名著中, 筆者只餘此書未能一窺全豹。每次只能閱讀三, 數章節, 因口味不合, 未能繼續。頗有如入寶山, 空手而回之憾!
筆者完全同意倪老(倪匡)所言: "書 - 無分好與不好, 只有好睇與唔好睇之分"。
筆者睇書只著重趣味性(當然純屬主觀), 只嘆與此書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