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APP免費下載
免費會員登記
關於我們

145220177175
歡迎, 訪客
用戶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話題: 湊孫

如何識別及幫助有學習障礙或專注力不足的孩子 10 年 4 個月前 #1

  • 山美
  • 山美's Avatar
  • 離線
  • 初級會員
  • 文章: 33
  • 收到的感謝: 1
前言

近年不論是高級程度或中五會考放榜的新聞,都有報道特殊教育需要考生取得優異成績。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有學習困難的孩子,並不代表教育前景一片黯淡;如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只要及早識別,取得合適訓練與調適,父母的支持和鼓勵,加上後天的努力,孩子成長的路一樣可以很寬闊,充滿希望!

齊來認識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

-1.png


教育局介定八種較常見的特殊教育需要,它們分別是讀寫困難、智力障礙、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肢體傷殘、視覺障礙、聽力障礙和言語障礙。其中父母較難識別的會是讀寫困難、自閉症和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八種障礙中又以讀寫障礙人數比例最高,大約有百份之十的學童在這方面有不同程度障礙,它被稱為「隱形的障礙」。至今仍常被人誤會是「懶散和無心向學」。孩子滿是委屈。如發現孩子寫字長期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慢、執筆和手眼協調特別困難、寫字力度不足或過度、字體的大小誇張地超越指定範圍、經常把文字部首左右上下錯調或閱讀時嚴重地跳行跳字等,家長便要提高警覺,盡快尋求協助。
在教育局支援下,各種特殊教育需要都有識別及評估的工具,有懷疑的家長可向教育局或校方尋求協助。近年教育局已強調及早識別和輔導,因為愈來愈被肯定的是: 孩子的訓練和幫助是年紀愈少開始,成效愈好,錯過了學前和初小的黃金期,改善的程度便大大減低。

父母的支持和鼓勵是孩子最好的護航

孩子如被確診有特殊教育需要,父母可向校方尋求教學和考核上的調適;包括授課形式、課堂設計、功課量、考核加時、試卷特別安排、讀卷、以電腦輸入法代替書寫和特別座位安排等。公開試上,考評局亦會為特殊教育需要的考生提供相關的考試安排,而成績單內絕不會註明。

父母還可尋求適合的訓練,加強他們克服障礙的能力。包括職業治療、物理治療、增強讀寫能力的課堂練習、多感觀學習活動、改善專注力和社交故事訓練等。可惜,現今香港嚴重缺乏各類服務,父母往往要非常艱辛和主動,才能找到適合的服務。父母少點愛心和毅力都不能成事。

父母對孩子的真正接納,才是最重要的考驗。父母的心情通常都並不好過,特別當孩子不想做功課或溫習時,不少父母都感到很焦慮。考試期間家庭氣氛變得非常緊張,甚至責難孩子或施行體罰。不少父母變得心力交瘁,其實父母極需要與同路人分享心聲,互相支援。

父母如何放下心結?如何重建親子關係?如何體味與孩子一起成長?都需要父母很大的努力。有困難的孩子如得到父母體諒、支持和愛,外面儘管風雨交加,當能走過。「家」是接納孩子的最後港口。不少過來人誠心誠意告訴我們,要把父母的心變的更溫柔、更好。學習關懷、無條件的愛和接納,這樣,孩子的到來就是家長的最大祝福。

節錄自:家庭生活教育系列 http://www.police.gov.hk/offbeat/903/chi/f04.htm
追求健康飲食的纖體美容達人
最後修改原因: 10 年 4 個月前 來自 山美.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家庭小百科@預防兒童家居意外的安全攻略 10 年 4 個月前 #2

  • 火雅
  • 火雅'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文章: 80
香港兒科基金對家長的建議,大部分兒童家居意外均可避免。對家居意外陷阱提高警覺,並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必須避免讓年幼子女獨留家中。向子女貫輸正確家居安全知識。預防兒童家居意外的安全攻略,任何情況下,絕不應獨留年幼子女。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1
撞到物件
建議:
•保持家居整潔,妥善收納雜物
•避免使用枱布,以免幼童拉扯枱布,被滾燙食物燙傷
•檯角應用軟膠角套套著,或選用圓角設計的傢具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2
在地上跌倒
建議:
•保持地板乾爽
•保持家居整潔,妥善收納雜物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3
從床上墮下
建議:
在孩子床邊加上圍欄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4
從椅子墮下
建議:
在高凳上加上安全帶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5:
在洗手間滑倒
建議:
地板保持乾爽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6:
與兄弟姐妹或其他小孩打架
建議:
少看暴力的電視節目及玩暴力電子游戲;多看鼓勵家庭和諧的書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7:
被大門/房門夾傷
0207-00176-068b1.jpg

建議:
放置固定塞子

e0a54-GKO6007-650-06.jpg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8
被櫃門夾傷

20120301_1501.jpg

建議:
放置固定塞子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9
被蚊咬傷
建議:
應經常清理家中積水及進行
滅蚊,以減少蚊患。

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10
進食時鯁喉
建議:
應教導子女慢慢咀嚼及吞嚥,避免邊吃邊說話,以減少鯁喉機會

節錄自: 香港兒科基金http://hkupop.hku.hk/chinese/report/childSafety09/content/resources/ChildSafetyRecommendations.pdf
最後修改原因: 10 年 4 個月前 來自 火雅.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派薑醋追回禮 網友批市儈 資深陪月:年輕人不識傳統 10 年 2 個月前 #3

  • 小師奶
  • 小師奶's Avatar
  • 離線
  • 上級會員
  • 文章: 137
aa176727338_20140617_L.jpg

(設計圖片)

家有囍事,請朋友吃薑醋,本來是開心事,但有網民帖文指,其友人吃薑醋後沒有回禮,被對方批評「唔識做」。事件惹來兩批網民激辯,有人認為回禮是基本禮貌,亦有人批評追回禮的行為好市儈。
最近有網友在討論區分享,指友人的同事家中有人添丁,當該同事聽到其他人閒談很久沒有吃薑醋,翌日就帶了小量薑醋回公司「請客」。「事隔一排,佢竟然問我朋友,乜你食完人哋啲嘢都唔識做番回禮嘅?」該網友引述其友人指,由於不認識同事的家人,認為毋須回禮,覺得今次有被人騙利市之嫌。

過來人:要收錢不如開檔賣

不少人認同當事人,認為追回禮的同事厚臉皮,網民留言回應:「惟有當自己去八珍買了一碗現成返嚟食。」曾生過兩次小朋友的網友亦指:「無諗過咁都有禮收,請人食係開心事,要收錢不如開檔賣!」
不過,亦有網民認為,吃薑醋後回禮是傳統習俗,即使不相熟亦要做足規矩:「阿媽話十元、二十元都要封,呢個係禮貌。」他們認為追回禮的同事非市儈,只是着重意頭:「未必係貪,利利市市,有啲人好在意呢啲嘢!」不少網友對事件感驚訝,原來他們從不知吃別人送贈薑醋要回禮,有網民指:「我食過人哋薑醋好多次,真係唔知要回禮。」

星級大妗姐:封利市為意頭

資深陪月員林佩英解釋,回禮是中國人的傳統,就如婚宴上賓客送賀禮,主人家亦要預先回禮,在請帖內放入利市。熟悉傳統習俗的星級大妗姐陳月華則指,中國人講求有來有往,回禮是一種人情世故:「封利市亦係意頭,祝小朋友快高長大,健康快樂。」
至於回禮利市金額,林指沒明文規定,是根據與添丁者交情,「不過一般都唔會封幾十蚊,至少一百元。」她又指,公司同事一般很少封利市,大多數夾份送禮給新生嬰兒作回禮。陳月華補充,回禮無關個人婚姻狀況,即使未婚,吃了薑醋亦應回禮。


ckff20021007020_20140617_S.jpg

出生後12天 才可派薑醋

吃薑醋、派薑醋同樣講究。林佩英稱,大部分年輕父母也不知道,嬰兒出生後12天,才可開始派薑醋,BB滿月後,薑醋不能再送出門,客人探訪時才可享用。
嬰兒出生後12天,稱為「十二朝」,據傳統習俗,親友在十二朝後才可探訪產後的媽媽及BB,相信是因為產後母親體力不足,不適宜招呼客人。從十二朝開始,媽媽就可以進補,吃薑醋祛風,林說:「媽媽食完頭啖湯,就可以派畀人。」
但十二朝派薑醋只限順產媽媽,若剖腹生產,需待28至29朝才可吃薑醋,否則會刺激傷口,或致發炎。另外,嬰兒滿月當天可進行「洗蘇」儀式,即用碌柚葉煲水洗身,寓意嬰兒「大個仔」。

http://www.skypost.hk/
最後修改原因: 10 年 2 個月前 來自 小師奶.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湊孫 6 年 8 個月前 #4

  • 樂活新中年
  • 樂活新中年's Avatar
  • 離線
  • 樂活管理員
  • 文章: 560
  • 收到的感謝: 39
湊孫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湊孫 6 年 8 個月前 #5

  • Jonathan Liu
  • Jonathan Liu'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382
  • 收到的感謝: 17
答吾到,因為冇孫。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湊孫 6 年 7 個月前 #6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親子筆陣.日式育兒記:為何日本祖父母不湊孫?


話雖如此,但我也希望婆婆幫我湊MJ,因為只有婆婆的專業才能「 . . . . . .


【明報專訊】「在日本,是不是沒有祖父母會接小朋友放學?」我不禁好奇問日本同事。

「除了媽媽有突發事情之外,是的,比較少。」同事答得有點腼腆。

在香港,放學時分,工人姐姐和祖父母在幼稚園門口等接放學,是最平常不過的一幕;但在日本,除了在地震演習上半天課那天,見過一兩個學生的祖父母外,從來未遇過任何祖父母接放學。原以為他們不是住在東京,故不能常常幫手湊孫,但問過很多學生,發現原來很多祖父母就算跟孫仔孫女住在同一區域,也不會像香港一樣幫上班的父母湊孫。在這裏,小朋友要不是由全職媽媽照顧,大多數也是在保育園長大,很少數是由老人家一手一腳湊大。

最近跟幾個日本同事討論湊孫問題。當我告訴她們,香港大多由家傭和祖父母幫手湊孩子時,她們臉上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覺得香港的女士們很有事業心,很羨慕香港女性有自己的生活。因為日本祖父母那一輩,還是覺得生兒育女、湊孩子長大成人,是父母自己的責任,並非祖父母的責任,所以他們只會「幫手」,但不會「湊」。

湊孩子是父母自己的責任

以我的日本同事為例,她是北海道人,父母仍在北海道居住,每逢過時過節才會來探望三歲的外孫。至於老公則是東京人,居住的地方跟老爺奶奶的住所只是一街之隔。在香港,孩子理應會給老爺奶奶照顧,但老爺有自己的公司,退而不休;奶奶雖是家庭主婦,但鍾情於插花、跳舞,不時跟同事說湊仔是媽媽的責任。同事為了繼續工作,從兒子一歲起就放在保育園照顧。

另一個日本同事的小朋友4歲,兩夫婦都是東京人,但老爺奶奶仍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爸爸媽媽則熱愛做義工,閒時幫忙在公園打掃,熱心公益社區,退休生活非常有意義。所以同事也不敢要求父母幫忙,有了孩子後便辭掉工作,直到小朋友上幼稚園後才再找工作。

送入保育園免孩子被寵壞

可能大家都會跟我的想法一樣,讓老人家照顧,怎也比託兒所好吧!中國人會覺得「至少有個熟人照顧」,但日本同事們卻不認同,她們覺得比起由老爺奶奶照顧,小朋友在保育園長大更好。一來毋須麻煩別人自己照顧孩子,而最重要的是,保育園的一套比較接近她們的育兒理念;同時小朋友不會自幼被老人家寵壞,恃寵生驕,反而希望他們在學校學習紀律,遵守規則,成為一個「マナーを守る人」(有品格的人)。

作者簡介:新手媽媽,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個椰菜B,最近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http://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文﹕椰菜媽

全文閱讀:明報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湊孫 6 年 7 個月前 #7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德研究:長者湊孫 延年益壽

【本報綜何報道】含飴弄孫,是老人家退休後最大樂趣。外國最新研究更發現,幫手湊孫的長者,原來壽命較長。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與其他國際科研團隊發現,偶爾幫子女湊孫的長者,比完全沒有湊孫經驗的長者,平均多活五年。幫手湊非家庭成員、朋友孫子的長者,壽命延長三年。

1227-00176-091b1.jpg

偶爾幫子女湊孫的長者,平均多活五年。(資料圖片)

有照顧經驗 平均多活五年
研究學者分析居於德國及瑞士的五百名長者,年齡為約七十歲至一百零三歲。研究發現,偶爾幫手照顧孫仔孫女的祖父母,在往後十年有半數仍存活;至於完全沒有幫手湊孫的長者,在往後五年內,約半數人過世。另外,即使沒有子嗣的長者,幫其他人湊孫,在受訪後平均多活七年壽命。

研究學者認為,適度的湊孫對長者健康有正面益處,但若果長者對湊孫感到壓力,或責任過大時,或會適得其反,長者應與子女商討及適當分配湊孫的工作量。

資料來源:東方日報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湊孫 6 年 7 個月前 #8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奶奶幫忙湊孫,新抱卻有意見。有媳婦指奶奶暫時代湊BB,但她不懂餵奶換片,事主在fb分享奶奶餵奶及掃風的影像,向網民求意見,反被批評太過分!有社工指,請四大長老照顧小孩,需有心理準備接受各人育兒方式有別,如有異議應由丈夫表達較好。

子女是父母的「心肝椗」,也是祖父母們的「金笸籮」。有新抱在fb發圖文,指等待新工人抵埗前,暫時由奶奶負責湊BB,但奶奶不懂新式育兒方法,她為此感擔心。帖文指,「佢掃風時無托住BB下巴,按住心口,佢以前湊大幾個仔女完全無掃過風。」事主又指奶奶不太懂得用新式尿片,更上載攝錄機的截圖,問網民有何高見。

圖文被轉載至多個fb專頁引起討論,有網民說:「成日都話做人新抱甚艱難,原來做人奶奶都好艱難。我嘅高見係,咁擔心咪自己湊囉。」另有人為事主的奶奶感可憐,直言「好難堪,(在網上)畀咁多人數落,仲要出於一片好心幫佢湊仔」;圖文在多人圍攻下已被刪除。

丈夫作橋樑 免婆媳誤會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堅道中心教友婚姻及家庭輔導員楊麗儀指,無論是交給奶奶或外母湊孫,家長擔心照顧方法與自己不同的情況常見。「就算見到有些照顧方法與自己不同,新抱也要避免直接說奶奶不對,應由丈夫與奶奶傾談,避免增加婆媳間誤會。」

楊續指,即使評論育兒方式,最好由第三方表達,感覺較客觀及為四大長老接受。「例如與長者一起帶BB到健康院覆診,如有疑問可請教護士及社工等,增加意見的客觀性,他們較易信服。」她又指,部分長者即使明知子女的意見較好,但礙於面子仍會堅持己見。

公開湊孫過程 不尊重私隱

婦女服務聯會主席歐陽寶珍認為,個案中的事主這樣公開奶奶的樣子及湊孫過程是不尊重他人私隱,做法亦不智,或為自己帶來麻煩。「要別人跟足自己的方法其實很難,如對方做法無傷大雅,又達到效果,可嘗試接受另一種方式。」

她續指,據過往經驗,不少長者願意幫忙照顧孫兒,甚至有四大長老每半年輪流赴美國照顧孫兒。「即使部分家長有請工人,但長者也事事親力親為,他們也是不放心將孫兒完全交給外傭照顧。」

編輯:黎家榮

美術:熊偉然



資料來源:睛報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兩家長老爭住湊孫 港媽苦惱 6 年 6 個月前 #9

  • 飯's Avatar
  • 離線
  • 鑽石會員
  • 文章: 600
  • 收到的感謝: 25


【晴報專訊】四大長老都寵愛孫兒,家長或淪為「夾心人」。有港媽指奶奶及母親爭住湊一歲多的BB,惟雙方各有不滿,指對方太溺愛孫兒,致小孩變得「百厭」。社工指各人育兒標準不同,常轉換照顧者反而令幼童難適應。

小朋友並非人球,爭來爭去又何苦。有女網民指1歲多的孩子多數由奶奶照顧,但其母親偶爾也會幫忙照顧孩子,而兩老的管教方式有別,每次交接孩子後總有微言。事主在帖文指,「奶奶覺得每次我阿媽湊完BB之後,BB就會唔聽話,成日要去街唔合作……大家骨子裏都係一樣,只是自己做就無問題,對方做就有問題。」事主又指兩位長者都是有心人,但他們夫婦變了「夾心人」,不知如何化解這些抱怨。

管教方式不同 小孩難適應

部分人指由外婆照顧孫兒,應比奶奶照顧好,因為事主與母親應有商有量,即使意見不同,只要坦白說明,相信亦無「隔夜仇」。亦有人認為與其兩老相爭,不如請工人,更易控制管教方式。另有網民建議,不如制定照顧孫兒時間表,不用兩老「你爭我奪」。

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服務經理梁翠雲指,即使兩方長老願照顧小孩,但不停轉換照顧者,管教方式又不同,小朋友會難以適應。「例如一個習慣早睡,另一個習慣夜睡;或是其中一方不准吃零食,另一方就樂意給零食。」不同人採取各自管教方式,小孩會無所適應,脾氣也會轉差。

執着小事 長者易有不滿

她建議家長勿為了討好長者而犧牲小孩選擇最理想的成長環境。「曾有媽媽將女兒交給婆婆湊,直至8歲才接她回家,相處後發現母女從未建立感情,媽媽不知女兒的生活習慣,更處處看她不順眼。」

循道衞理觀塘社會服務處助理總幹事蔣志恒表示,由長老照顧小朋友,最重要是商議好管教的大原則。「例如孩子不食飯時,便不會餵飯,回家是否立即做功課,或是先玩一會才做等。」如果孩子由祖父母照顧,加上父母已有兩個管教標準,孩子會很易出現混淆。

蔣志恒又提醒家長,照顧方面的細原則毋須太執着,否則長者會不滿,覺得「又要我湊,又管我這樣那樣」。「例如收拾玩具是否整齊,偶而給小孩糖果作獎勵等。」當雙方在管教方面有異議時,最好由子女向各自父母反映,以免造成芥蒂。

文章來源:晴報
最後修改原因: 6 年 6 個月前 來自 .
本論壇禁止訪客發言
建立頁面時間:0.126 秒
討論區核心: Kun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