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港大醫學院聯同醫管局由美國引入最新智能電話流動心臟監察裝置,計畫為六萬名高危病人進行心房顫動(即心律失常)免費普查檢測,透過新監察裝置,僅三十秒可檢測病人的心律節奏,盡快轉介專科跟進。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蕭頌華醫生稱,新裝置加快診斷及治療步伐,期望可找出五百至一千宗現存隱形病例,減低高危病人五成中風機會。
智能電話流動心臟監察裝置先導計畫,今年九月開始,為期兩年,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與港島東聯網家庭醫學及普通科門診合作,於灣仔、北角、西灣河、筲箕灣及柴灣五間門診,為六萬名患有糖尿丶高血壓或六十五歲以上的高危病人進行檢測。
新裝置的整個測試過程僅需三十秒,裝置設計及安裝方法如一般智能電話保護殼,病人不需在身上安裝任何儀器,只需以雙手各三指輕按於電話背面的感應器上,即可藉電話應用程式錄測得心律節奏,準確度達百分之九十九,相對傳統方法進行十二導聯心電圖,不但需在病人身上連接十個電極位置,更需連續二十四小時記錄心跳情況,新裝置更方便快捷。
不過,新裝置應用範圍較窄,如不能檢測到冠心病患。內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陳栢羲醫生指,新裝置與傳統心電圖在功能上各有長短,兩者不可互相取替。
由新裝置測量的全部數據,可即時傳送回醫院,及由心臟專科醫生覆核,如發現異常,獲立刻安排跟進,由普通科門診轉介至專科門診或瑪麗醫院,只需等候約一周時間,比過往到公立醫院排期,最少快一至兩個月。
經專科醫生處方,病人接受抗凝血藥物(華法林)治療,將能減少百分之五十二由心房顫動引發的中風機會。蕭醫生補充,該藥物可引發俗稱「爆血管」的顱內出血,故處方前必先由醫生作風險評估。
據港大醫學院早前研究顯示,約兩成中風病人在病發時才發現患心房顫動,而心房顫動病患者比普通人出現中風的機會更高出五成。醫管局港島東聯網部門主管朱偉星醫生提醒高危人士,容易氣喘、腳腫、體力不足等,都是患心房顫動的徵狀。
轉載:
https://hk.news.yahoo.com/%E6%99%BA%E8%83%BD%E9%9B%BB%E8%A9%B130%E7%A7%92%E6%B8%AC%E5%BF%83%E5%BE%8B-215854617.html;_ylt=ArxAFC.TcLH8ogL1ik3jb_KqVsd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