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如沒有保持恆常驗身及量血壓的習慣會容易被忽略,猶如「隱形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如血壓控制不善,除會出現較嚴重的心臟病、中風及腎衰竭等併發症外,眼睛或手腳等血管都有機會被破壞,影響範圍甚廣,必須預防正視。
無明顯症狀 患者難察覺
港怡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栢羲醫生解釋,「理想血壓應約為120/80mmHg,如高於130/80mmHg水平屬於第一級高血壓,高於140/90mmHg則被視為第二級高血壓。」至於美國心臟協會早前收緊高血壓定義至130/80mmHg,「在臨床治療上屬於合理及有正面作用,讓一般市民及早關注血壓問題,另外不少研究亦發現,若果把藥物目標治療血壓值降至130/80mmHg或以下水平,出現心血管事故和出血性中風的風險亦相對較低。」
雖然高血壓未必會即時帶來不適,但我們全身都有動脈血管,若血壓控制不當,慢慢會破壞全身上下的血管,導致相關器官受損,「除較為人熟知的心臟病、中風、腎病外,也會影響視神經或視網膜而出現眼疾,或因下肢血管閉塞令患者腿部疼痛。」
晝夜起伏大 血壓會說謊?
高血壓與「十年心血管病變風險」有着密切關係,如攝取過量鹽分、缺乏運動、吸煙、飲酒過量、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或有高血壓家族病史、肥胖及隨着年齡增長,患上高血壓的機率亦相對較高。陳醫生特別提醒,「睡眠窒息症與高血壓息息相關,有研究數據顯示,75%頑固性高血壓患者都有睡眠窒息的問題,實在不容忽視。」
不少人或許曾遇過血壓值時高時低的困擾,莫非血壓也會說謊?事實上,血壓會隨着情緒、環境轉變、壓力而起伏,且有其晝夜規律,正常人在晚間的血壓會較白天低10%至15%,另外有部分人在診所量度血壓時會出現「白袍高血壓」的情況,或會令醫生誤判病情。為了長遠健康着想,必須了解真實的血壓值,除嚴守每兩年進行詳細身體檢查外,較理想的做法是在家中定時測量血壓,記錄不同時段的數據變化,讓醫生作出正確診斷;若血壓持續出現波動情況,醫生或會為病人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以更準確掌握血壓值。
從生活出發 醫患同努力
治療高血壓的第一步,是以非藥物方法去降低血壓水平,如實行低鹽飲食、恆常運動、戒煙、減肥、控制體重等;若病情並無改善、或身體器官已受到破壞就須服用藥物,「正確用藥可有效控制病情,相反則會令病情惡化,患者必須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切忌自行停藥或減藥。」
" 面對高血壓這個「長期戰役」,醫生、病人須共同努力方可成功,而患者的心態和自覺,以及患者家人的支持亦十分重要。 "
廣泛的研究已顯示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再配以適當的運動是改善高血壓問題的關鍵。陳醫生曾遇過一名年約四十歲、有吸煙及飲酒的習慣的男性患者,求診時,血壓高達160/90mmHg,BMI亦高達30kg/m²,更有輕微睡眠窒息症狀及左心室肥厚的徵兆,因此立即為病人處方複合血壓藥物,以儘快控制病情避免其進一步惡化,同時亦鼓勵他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並多做運動及減肥。「該名病人著力依從指示定時服藥,更在太太的支持和鼓勵下,積極戒煙、做運動,花了約半年時間,成功減了約30磅,其血壓水平亦有所改善,回落至理想水平,後來更可以改為服用單一血壓藥物穩定病情。」
資料來源:
TO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