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報專訊】西非伊波拉疫情嚴峻,本港昨出現首宗懷疑感染伊波拉個案,上周四由非洲尼日利亞來港旅遊三十二歲男子屙嘔送院,當局嚴陣以待隔離治療,猶幸昨晚衞生署證實屬陰性。這世紀疫症有擴散趨勢,醫管局將於明日開會討論策略,包括出現個案時會否引入正在美國試用的藥物。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本港面對伊波拉疫症,「風險一定不是零」,故現時要做好準備以面對萬一出現的個案,尤其是醫管局的醫護,需「埋身」接觸患者。
曾艾壯指出,上周起醫管局已密鑼緊鼓開會,尤其是與將病例集中處理的瑪嘉烈醫院醫護,包括深切治療部及傳染病中心,提升保護裝備、醫護對病症的認識和意識等。
動物實驗 新藥有效抗病毒
他解釋,處理伊波拉與處理禽流感和中東呼吸綜合症(俗稱「新沙士」)患者不同,伊波拉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患者體液、血液,新沙士及禽流感則通過飛沫、空氣傳播,故須較重視霧化問題,反觀處理伊波拉患者,則防護裝備需較良好的防水和防汗功能,以防因接觸患者的嘔吐物或外出血而感染。
倘若本港出現患者,會否使用美國仍處於動物實驗階段的藥物ZMapp?曾艾壯坦言,對該藥的了解有限,例如美國治療受感染醫生的劑量多寡等。他透露,本周二醫管局將會開會,討論有關藥物的問題,藥劑部同時會收集世界其他國家有沒有正研究或開發的藥物。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代表曾德賢指,ZMapp在二零一二年已發表研究文章,指動物實驗上能有效對付伊波拉病毒,而美國這次使用屬「恩恤用途」。
死者雙重屍袋包裹 即火化
如本港出現伊波拉死者,曾德賢指將按第三類遺體處理,即需要用兩個屍袋雙重包裹,及放在固定位置,同時安排盡快火化。另消防處發言人表示,已制定就處理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個案時的指引,救護人員須先穿戴適當防護裝備,包括保護袍、N95口罩、眼罩、用後即棄帽、手套及膠靴,而接載病人的救護車、裝備及儀器亦需按照程序進行消毒。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表示,本港與非洲交往的人數少,風險很低,最擔心是廣州有約十萬名非洲人聚居,若出現疫情,傳到香港風險會較高,但目前廣東及廣州都未有個案,故風險仍然低。
救護員接報 全套防護袍戒備
昨日懷疑染伊波拉、經化驗後確認並非染病的32歲男子,上周四由非洲國家尼日利亞來港旅遊,他前日腹瀉和嘔吐,並無發燒,昨送至伊利沙伯醫院後再轉送瑪嘉烈隔離。消防處昨晨11時42分接報後,調派編號A95救護車接載,因知悉病者來自尼日利亞,三名救護員均依據指引穿上全套淺藍色防護袍、頭罩等,全面戒備。
一向有「小聯合國」之稱的重慶大廈,有多間招待旅客的賓館、旅舍,有業界人士指有十分之一的租客來自非洲,大部分來自尼日利亞;昨日傳出懷疑感染伊波拉事件後,有訪港旅客立即退房,而經商多年的大廈的商戶則不表擔心。
轉載:
https://hk.news.yahoo.com/%E9%9D%9E%E6%BC%A2%E6%83%B9%E4%BC%8A%E6%B3%A2%E6%8B%89%E8%99%9B%E9%A9%9A-%E6%B8%AF%E5%9A%B4%E9%98%B2-224713623.html